一心想做“東方星巴克”的霸王茶姬,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加冕時刻。
4月17日,霸王茶姬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爲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茶飲企業。發行價格定爲每股28美元,上市首日股價漲幅擴大至45%。總市值突破75億美元,老虎全員中籤!
此前據知情人士稱,在霸王茶姬的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中,投資者表達出的興趣是可認購美國存托股票(ADS)數量的數倍,投資者包括中國的基金和全球純做多機構。從雲南到北美,90後創始人迎來收穫時刻
新茶飲市場裏,霸王茶姬是一位後來者,2017年纔在雲南開了第一家店鋪。
那一年,奈雪的茶已經開始走出廣東,正式開啓全國擴張;茶顏悅色也早在長沙闖出一片天地,門店數量接近40家。
一片紅海之中,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傑找到了一個新方向——鮮奶原葉茶,並將品牌定位爲新中式國風茶飲,當時這一細分領域競爭相對較小,霸王茶姬也因此迅速在茶飲市場中嶄露頭角。
2021年,霸王茶姬總部搬遷至成都,邁出全國開店戰略的重要一步。2022年底,霸王茶姬門店總數突破1000家。
鋪開霸王茶姬的招股書,門店數量在過去幾年幾乎呈翻倍增長。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其全球門店數分別爲1087家、3511 家、6440家。其中,加盟門店佔比超97%。2025 年,霸王茶姬計劃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新開1000至1500家門店。
伴隨着店鋪的擴張,霸王茶姬的營收和利潤也隨之迎來高速增長。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營收爲4.92億元、46.4億元以及124.05億元。同期,霸王茶姬淨利潤分別爲-9070萬元、8.03億元以及25.15億元。
而在上市進程推進上,霸王茶姬也保持着高效的節奏——2025年3月6日,證監會發文審批通過了霸王茶姬在美國的上市備案;3月26日,霸王茶姬提交招股書。僅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從備案到提交招股書的關鍵動作。
霸王茶姬的“國風茶飲故事”也讓資本瘋狂。此前,霸王茶姬公開披露的融資只有兩輪:2021年上半年,霸王茶姬連續完成合計超過3億元的A輪和B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由XVC和復星聯合領投,B輪融資由琮碧秋實領投,XVC跟投。
彼時張俊傑透露,融資完成後,品牌大致有兩步計劃,第一步是“打好地基”,加強茶飲師隊伍培養,強化終端門店業務基本功;第二步將以融資爲新起點,全面深耕成都,深度拓展全國市場。
IPO前,張俊傑爲茶姬控股大股東,持有A類普通股19.9%,持有B類普通股38.7%;尹登峯擔任董事、首席運營官,持股7.1%。XVC持股20.3%;琮碧秋實持股10.6%。
張俊傑曾坦言:“儘管水果茶賽道看起來充滿商機,但考慮到自身的實力與資源,我意識到在這個領域我無法與領先品牌抗衡,也不願過度消耗資源。”
他認爲,星巴克能把咖啡賣到全世界的邏輯是“咖啡+奶”,聚焦“原葉茶+鮮奶”於是成了霸王茶姬切入茶飲的硬核邏輯。
在品類策略上,霸王茶姬採取大單品策略,力推“伯牙絕弦”這一大單品,這是一款以茉莉雪芽鮮奶茶爲基底的飲品,憑藉清新的口感和高性價比,深受消費者喜愛。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在中國市場產生的GMV中,分別約有79%、87%和91%來自其“原葉鮮奶茶”系列。同期,約有44%、57%和61%的GMV來自伯牙絕弦等三款最暢銷的鮮奶茶。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8月,“伯牙絕弦”累計售出超過6億杯。
一方面,聚焦少數核心產品,有有助於霸王茶姬加快出餐時間以及管控成本;另一方面,產品結構的簡化使得供應鏈管理更加高效,從茶葉採購、鮮奶配送,到包裝材料供應,都能實現精準把控,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運營穩定性。
此外,標準化的製作流程配合自動化製茶設備,也更容易保障加盟擴張後維持產品質量、口味的一致性。確保了無論在國內哪一家門店,或是海外的任一角落,消費者都能品嚐到口味一致的“伯牙絕弦”。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在消費者口味日新月異、競爭對手爭分奪秒上新的激烈競爭環境下,霸王茶姬這般高度依賴單一爆品的策略,無疑暗藏隱憂,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
打造經典大單品也讓霸王茶姬的SKU更爲簡潔,2024年,霸王茶姬一共進行了10次上新和3次產品升級,同期,瑞幸新上119個產品,星巴克中國新上27個產品。
與低上新率成反比的,是霸王茶姬鉅額的營銷支出。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的營銷支出分別爲7360萬元、2.6億元、11億元,分別佔相應期間淨收入的15%、5.6%、8.9%。
作爲對比,蜜雪冰城2022年-2024年的營銷費用率爲5.7%、6.5%、6.4%;古茗2022年、2023年的營銷費用率爲4.8%和4.4%。
此次霸王茶姬成功上市,募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擴大中國及海外門店規模、開發和創新產品、構建海外供應鏈網絡以及加強科技投入。
據艾瑞諮詢預測顯示,在2023年至2025年,新茶飲行業國內市場增速分別爲13.4%、6.4%及5.7%。在這樣的背景下,茶飲品牌們也迫切需要新的增長,出海則成了不二之選。
當國內茶飲市場競爭逐漸趨於白熱化,增長速度開始放緩時,霸王茶姬果斷將目光投向廣闊的海外市場,開啓了國際化戰略佈局。
早在2018年,張俊傑就看到了海外市場的潛力,迅速成立海外事業部。彼時,霸王茶姬的國內門店還不足100家。
2019年,霸王茶姬馬來西亞首店開業,場面異常火爆。開業前三天,門店累計接待顧客人數突破10000人次,銷售額遠超預期。
截至2024年底,海外門店已覆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共計156家,並計劃於2025年拓展北美市場。
此前的一次活動中,談到中國企業的出海,張俊傑分享到,出海不是一家企業自己的事,而應該是全產業鏈在一起、走出去,才能真正實現全球化。“任何一個單一的經營單元,無論是品牌方,渠道方,供應方的單一出海,都無法實現協同效應。霸王茶姬理解的品牌出海,應該是供應鏈、物流、裝修、設計、乳製品等所有生態公司、全產業鏈的出海,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此次赴美上市,既是霸王茶姬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新茶飲品牌全球化探索的新標杆。不過,出海顯然不是一件易事,不同國家和地區有着不同的飲食文化和法律法規,供應鏈的搭建、文化的衝突等都是考量的地方,中國茶飲品牌要真正在海外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