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關於數據中心建設過剩的新聞越來越多了!
不管是阿里蔡崇信預警歐美數據中心過度建設,還是TD cowen 爆出微軟已經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上拋棄任何新的、設計耗電量達到2 GW的數據中心項目,都表明關於AI capex的調整正在進行時!這些消息也引發了算力產業鏈的一輪接一輪的調整。
作爲OpenAI的最大支持雲CSP,微軟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階段的資本開支(CapEx)增速位居前列:
微軟Azure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承接了大規模AI算力需求(包括內部與合作伙伴的AI訓練及推斷),需要快速建設高密度數據中心來支撐AI相關業務的高速增長。微軟在財報中也多次提及,將繼續增加針對數據中心、服務器以及網絡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推動雲與AI服務的發展。
微軟自2023年起與OpenAI合作緊密,相關AI模型訓練與應用部署都需要海量GPU/TPU集羣和配套數據中心。雖然報告中並未詳述OpenAI對微軟的具體算力請求規模,但從其他公開信息以及微軟管理層表態來看,支撐大規模模型訓練和推斷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度成爲微軟此輪CapEx提升的重要動力之一。
報告指出,微軟在財報中列示的CapEx包含了一部分“融資租賃”形式的投入;這種會計處理方式在短期之內會顯著拉昇列示的資本開支規模。
從報告與行業消息來看,微軟在大舉投資之後,近幾個季度開始對租賃和新建數據中心進行更精細化的評估和調整,包括在北美及歐洲市場出現了對部分第三方數據中心租約的取消或推遲。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① 階段性供需錯配
在前期爲支持AI訓練需求而快速擴張後,微軟發現部分區域產能存在一定“超前”或“閒置”風險,因此在需求進入相對平穩或換擋期時,會對尚未落地或尚未完全簽署生效的外部租賃合同進行重新審視。這並不代表微軟對雲和AI長期需求的判斷髮生了根本變化,而是更偏向於“盤活現有資源、控制短期投入節奏”的調配。
②內部項目與合作需求的變化
如果微軟自身或OpenAI在部分階段的訓練需求減速、或切換到其他更高效率的硬件/算力平臺,也可能在短期對數據中心的容量需求進行調整。報告中提到微軟現階段更注重中期和長期的部署節奏,一些超大規模建設項目(尤其是靠租賃第三方數據中心來承載)在簽約前被取消或延後,也可視作公司內部項目/合作策略的調整。各大廠商的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在2024年四季度出現明顯回升;對於微軟來說,保持相對健康的ROIC水準同樣重要。在資本投入激增的同時,若邊際收益和ROIC階段性承壓,管理層會審慎評估新的產能擴張計劃,以確保整體資本利用效率。
谷歌、Meta在國際市場和美國本土“回補”或“接收”了部分微軟釋放的空間;OpenAI也可能更多地自建或與多家第三方合作。除微軟外,谷歌和Meta也在積極擴充數據中心。當下行業格局正在變化:在此背景下,微軟短期放緩數據中心擴張也可以視爲已有資源整合與戰略重新評估的正常行爲。
不改雲廠商整體高投入趨勢,亞馬遜、谷歌、Meta等巨頭的24Q4及後續年度的資本開支均大幅上行,說明雲計算與AI市場在中長期依然景氣。微軟的“收縮”更多是一個階段性的策略微調,而非行業進入下行或轉折點的信號。
不同公司節奏與策略各異,微軟CapEx前期激增幅度大,現在的回調更明顯;而Meta、谷歌在過去一兩年一度出現投入增速放緩,如今則反彈較快。各家廠商在面對AI和雲業務需求時,“擴張—調整—再擴張”的節奏有所錯位,但大趨勢是整體投入仍在不斷增加。
對比微軟、Meta與谷歌與亞馬遜:24Q4及2025年CapEx節奏,可以窺探一些端倪:
下表依據報告提供的2024年四季度(自然年口徑,下同)數據及2025年部分指引,對四大廠商的資本開支情況進行簡要對比。注:微軟的“24Q4”對應其FY25Q2財季。
從上表可以看出:
微軟:在24Q4的資本開支同比增速仍然很高(+96.52%),但近期對數據中心的部署節奏進行了一些“最先”的收縮或租約調整,以追求更好的資源利用率和ROIC。
Meta:在24Q4的CapEx同比漲幅最高 (+116.8%),並明確提出在2025年將繼續大規模投入,以支持生成式AI和核心社交/廣告業務需求。大幅度擴張capex基本上從24Q4開始落後微軟4個季度左右。
谷歌:則保持相對平穩的擴張節奏(同比+28.98%),但在絕對金額上依舊龐大,且在2025年進一步加大對AI(Google DeepMind)和雲平臺(GCP)的投入。
結合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微軟最先大幅提高CapEx屬於搶佔AI先機的常見做法,而現在對部分閒置或尚未正式啓動的數據中心租約進行取消或推遲,也是一種相對理性的投資調整。
從資本開支(CapEx)節奏來看,微軟和亞馬遜在2023年年中(或更早)就顯著加大對數據中心、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並在後續季度持續走高;而谷歌、Meta雖然同樣在24年起進入“加速期”,但與微軟、亞馬遜相比,整體啓動時間略晚了約4個季度左右。
微軟(Microsoft):
2023年Q3(自然季度)開始出現CapEx同比大幅上升,隨後幾個季度都處在高增速區間;2024年Q4(對應微軟FY25Q2)仍實現了+96.52%的同比增幅。2025年1月,公司管理層明確表示,微軟有望在FY25全年投資8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中心,CapEx總規模仍將處於高位,但鑑於前期基數過高,2025年Q1的同比增速或將放緩。
微軟在2023年就已率先啓動“AI+雲”相關的大規模投入,當前在部分區域出現了租約或投建的“微調”,但絕對支出金額依舊龐大。
亞馬遜(Amazon)
2023年Q2時,CapEx曾降至單季約104億美元的相對低谷,隨後在2023年Q3-Q4快速攀升;24Q4達到263億美元(同比+97.74%),創近年新高。由於AWS雲業務與AI需求同步擴張,亞馬遜在北美與國際市場均加大了技術基礎設施的佈局;同時,公司從2025年1月起將部分服務器的使用壽命從6年縮短至5年,也顯示了硬件更新節奏和財務折舊方面的調整。
與微軟類似,亞馬遜在2023年中後期就開始快速放量投入,24Q4環比、同比增幅均處高位,預計2025年也將維持較高水平。
谷歌(Google)
2023年Q4時,谷歌CapEx同環比大幅上行,並在後續季度保持相對高位;但到了2024年Q3,其同比增速出現一定下滑;最新的2024年Q4投資爲142.76億美元(同比+28.98%)。
從節奏來看,谷歌對服務器(特別是AI訓練/推斷集羣)及數據中心的投資優先級略滯後於微軟和亞馬遜,但在“谷歌雲(Google Cloud)+Google DeepMind”加持下,後勁十足。
2025年資本開支或達750億美元,第一季度預計在160-180億美元之間。
谷歌的投入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開始加速,相比微軟、亞馬遜晚了一到數個季度,但增量部分主要集中在AI基礎設施(DeepMind、GCP等),規模依然龐大。
Meta
在2021-2022年期間,Meta的CapEx波動較大,2022年Q3曾達到95.2億美元的峯值;隨後有所回落。進入2024年後,公司由於大模型(生成式AI)與核心社交業務需求,再次迎來CapEx快速上揚;2024年Q4投入148.4億美元(同比+116.8%),創近三四年來新高。2025年預計在600-650億美元之間,相比2024年的392.3億美元大幅提升。
Meta在2024年迎來新一輪大額支出,略晚於微軟、亞馬遜,類似於谷歌在AI領域的“補漲”節奏。
所以,微軟對第三方數據中心租約做出取消或推遲,是在多重考量下的階段性現象,並不代表雲計算或AI行業需求見頂。長期趨勢上,AI驅動的雲計算需求仍在不斷推高數據中心升級和建設投資,無論微軟、谷歌、Meta、亞馬遜還是OpenAI,都在持續投入超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
所以,微軟最先“收縮”,並非意味着整體行業下行,相反,Meta和谷歌在本階段依舊保持較快擴張;行業整體由AI及雲需求驅動的高資本開支趨勢並未改變。
階段性“收縮”背後,是供需和財務考量,微軟早前在AI訓練風口階段加速擴張;當短期需求節奏或硬件選型出現變化時,需要調整對外租賃或新建的速度,以保持ROIC健康。
中長期仍將保持高投入,三家巨頭的2025年CapEx指引(或外界預測)均在高位。隨着AI對雲計算收入的持續拉動,高密度數據中心和服務器投入依舊是各家核心戰略方向。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