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企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Inc. 發佈公告稱,截至昨日,公司已累計持有 300,657 枚以太坊(ETH),總價值突破 10 億美元,成功躍升爲全球最大 ETH 儲備機構,超過了 SharpLink Gaming 以及以太坊基金會(EF)。
早在本月初,BitMine 剛剛完成一筆 2.5 億美元的 PIPE(私募投資)融資,聲稱將全部用於購入 ETH,僅一週時間,公司對 ETH 的投入金額便遠超募資總額三倍,顯示其籌謀已久,行動果斷。
此舉不僅打破了數日前 SharpLink 創下的 28 萬枚 ETH 持倉紀錄,也拉開了上市公司之間新一輪的“ETH 儲備戰”。
BitMine 的董事長 Tom Lee 將該公司稱作“以太坊界的微策略”,明顯是借鑑了 MicroStrategy(MSTR)長期以來的 BTC 儲備模式。這家公司自 2020 年起便持續通過融資購幣的方式,將比特幣列入資產負債表,使得股價從 13 美元一路飆升至 455 美元,五年累計漲幅高達 35 倍。
Tom Lee 指出,這 35 倍的上漲中,僅有 11 倍來自比特幣本身的漲幅,剩下的 25 倍,則是通過“財務操作”——包括增發股票、發行可轉債等方式實現融資購幣,從而提高每股持幣量和公司資產淨值,進而推動估值上漲。
換句話說,比特幣的行情固然重要,但企業所採用的策略和執行力,纔是影響市值的關鍵。這一模式如今被 BitMine 套用在以太坊上,並迅速收效。BMNR 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內暴漲超過 769%。
然而,ETH 的價格波動遠高於 BTC,這意味着潛在收益更高,但同樣風險也更大。Tom Lee 表示,這種高波動環境固然有助於壓低融資成本、增加套利機會,但也讓資金操作的複雜度提高不少。
不過他也強調,相比 MicroStrategy 當年以 2.5 億美元起步購入 BTC,BitMine 同樣是以 2.5 億起家,但短短七天就將持倉市值推升至 10 億美元,執行力和策略顯然更加激進。
當然,若 ETH 出現大幅回調,BitMine 所承擔的風險也會同步放大。這正是數字資產儲備(Digital Asset Treasury)策略的雙刃劍:一方面可助力企業加速成長,另一方面也可能暴露在更高的市場壓力之下。
BitMine 究竟是在進行一場財務創新,還是豪賭市場走向,目前仍待時間驗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成爲傳統上市公司切入以太坊的典型案例。Tom Lee 坦言,BMNR 的未來走勢將緊密跟隨 ETH 的漲跌節奏。
而在穩定幣、大模型等新敘事接連點燃市場的背景下,ETH 儲備策略是否會成爲上市公司“加密化”的新潮流?BitMine 的實驗,無疑已成爲市場觀察的重要風向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