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對通脹影響幾何?CPI報告揭示的四大關鍵趨勢

華爾街洞察
07-16

最新通脹數據揭示出耐人尋味的現象:雖然商品價格持續攀升,但服務成本漲幅卻顯著放緩。六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報告顯示,特朗普時期關稅政策雖已顯露端倪,但尚未對美國消費者造成劇烈衝擊。以下四大發現值得關注:

1. 通脹升溫的深層動因 年化通脹率從四月2.4%的四年低點攀升至2.7%,表面看似關稅所致,實則主要受"基數效應"驅動——去年超低通脹數據已退出12個月均值統計。不過七月起關稅影響或將凸顯,六月CPI數據已埋下伏筆:服裝、運動鞋、傢俱等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月出現顯著跳漲。桑坦德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斯坦利預測:"今夏關稅引發的通脹加速或自七月開始顯現"。

2. 住房成本成關鍵緩衝 儘管貿易摩擦持續,居住成本意外扮演了通脹穩定器角色。作爲CPI佔比34%的最大權重項,住房價格年漲幅從三年前8.2%的峯值回落至3.8%。科美利加銀行經濟學家比爾·亞當斯指出:"若房價租金持續走弱,核心通脹將進一步放緩"。

3. 服務價格抵消商品通脹 關稅主要衝擊商品領域,但服務支出佔CPI權重高達61%。服務價格年增速已從2023年的高位折半至3.6%,成功對沖了關稅引發的商品漲價。值得注意的是,剔除食品能源的核心商品價格在截至六月的12個月內上漲0.7%,扭轉了2024年的跌勢,但僅佔CPI19%的商品價格需巨幅波動才能顯著影響整體通脹。

4. 企業與消費者的定價博弈 企業通過提前囤積進口商品暫時抑制了價格傳導。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丹尼爾·霍農警告:"隨着庫存耗盡,未來數月關稅或引發更劇烈的漲價"。但消費者承受力存疑——經歷1980年代以來最嚴峻通脹後,民衆價格敏感度顯著提升。科美利加經濟學家亞當斯觀察到:"脆弱的需求正限制企業定價權,迫使其暫時消化關稅成本"。

當前數據表明,關稅尚未成爲通脹主導因素,但企業庫存見底與消費者價格耐受度的角力,將成爲影響下半年通脹軌跡的關鍵變量。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