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收購建議公告惹來多方關注。
12月14日,招商積餘發佈公告,收到中外航運(控股股東招商局集團下屬全資公司)關於收購創毅控股53.51%股份的收購建議。中外航運11日已與創毅控股的控股股東GGL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明確《諒解備忘錄》簽署之日起5個月爲排他期,招商局集團下屬控股公司可作爲收購主體與GGL進行交易。
招商積餘擬對本次項目機會進行可行性研究,若最終收購GGL所持創毅控股53.51%股份,公司或公司控股子公司需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和合並守則》以及聯交所上市規則對創毅控股剩餘股份進行全面要約。
被收購方創毅控股爲港股上市公司,主要在中國香港爲公共及私人物業提供物業管理相關服務。而招商積餘爲A股物管龍頭,這樁收購若順利進行,將爲招商積餘構建A+H股兩地融資平臺。
跨市場收購 招商積餘謀劃A+H
“過去物業公司相互之間收併購,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間或者非上市公司之間進行。此次收購若能實施,將成爲首例上市物業公司之間的收併購,會成爲物業行業中里程碑式的事件。”物業資深專家金永宏對此表示。
大多數物業股的收購都是對於非上市物管公司的。比如近期發佈的公告:鑫苑服務擬收購重慶重型汽車集團鴻企物業100%股權、時代鄰里擬收購成都合達聯行物業49%股權、奧園健康擬收購北京博安物業100%股權。重組以來鮮少有併購動作的招商積餘一出手就“不走尋常路”。
金永宏表示,招商積餘的此舉雖然意外,但有其合理之處,“上市物業公司之間估值分化非常明顯,有的市盈率超過100倍,但也有估值低於15倍。創毅控股公告之前的市盈率(TTM)也在15倍左右,而現在非上市物業公司的併購PE10-15倍,也不便宜。如此一來,爲什麼不直接收購上市公司呢?”
另一個關注點是內地物管首次對中國香港物業管理行業出手。與其他物業管理公司(如碧桂園服務、綠城服務等)不同,創毅主營業地點在香港,主要提供基本物管服務(物業管理、環衛、潔淨、借調等服務),並沒有提供額外的小區增值服務。
“據我所知,目前在香港進行擴展版圖的物管公司不是很多,招商積餘可能是第一家。而且招商積餘作爲一家國企,此舉對於其向外擴張意義深遠。結合碧桂園服務最近提出的‘國際領先的新物業服務集團'的企業願景,把香港作爲擴張的一步跳板,面向國際可能成爲一種行業趨勢。”
招商積餘於2019年借道中航善達重組而來,招商物業+中航物業2020年中報在管面積達到了171.9百萬平方米,排25家物業股中報第6位。重組後招商積餘鮮少有併購動作,大多都是以成立物業合資公司的方式,拓展地域資源。
收購公告發布後,招商積餘三日微漲4.62%,標的創毅控股卻跌去31.58%。市場反應冰火兩重天。
標的利潤率同樣不高 戰略意義更大?
這不得不提到創毅控股的背景。
創毅控股是香港最大的公共房屋的物管服務供貨商。成立於2000年9月,彼時政府推出政策將物業管理服務分判予私人部門,潘建良、林少鴻、胡家齊、李兆華、黃偉雄、黎偉文及吳成直抓住機遇成立公司。由於創始人均爲房屋署前任職員,香港政府房屋署即爲房委會的執行分部,負責管理香港的公共房屋。
安信證券分析認爲,在熟知房委會的運作下對取得項目有比較優勢,亦因此成了公共房屋的最大物業管理服務供貨商,2018年上市時顯示的市場份額約爲12.6%。
2018-2020年財年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營業收入爲6.683億港元、7.16億港元及7.84億港元,核心淨利潤分別約2155萬港元、3260萬港元及3730萬港元。直到2020年中報,房委會仍然爲公司最大客戶。
招商積餘此次擬收購的53.51%股權,交易對手方正是一衆創始人。GGL第一大股東爲李兆華,持股17.17%,擔任公司行政總裁;第二大股東潘建良持股16.26%,擔任公司主席。
資料顯示,潘建良現年65歲、林少鴻現年62歲、胡家齊現年60歲,這些2001年離職的房屋署前職工,部分逼近退休年齡,此時想要賣掉控制權套現離場無可厚非。目前創毅控股總市值爲7.3億港元,推算創始人可獲得約3.9億港元對價。
但掌握核心資源的創始人離場必然帶來動盪,這或許是創毅控股連跌三日的原因。
資深物業專家金永宏表示,控股權發生變化管理層及董事也會隨之變化,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換倉的過程。創毅控股此前的投資者可能是香港的投資者居多,對招商積餘並不熟悉。目前的下跌屬於正常的股價波動,招商積餘入主後股價也可能會上漲。目前收購對價和具體的交易條款未出,作爲一家央企招商積餘在併購時和併購後,想必會有一套完善的舉措,來穩定股價。
值得關注的是,創毅控股面臨未來增長難題。首先香港物管市場成熟,整體增長不及內地城市,增長空間潛力不高。其次公共房屋物管市場的集中度較高,總共30家市場參與者,其中前五大公共房屋物管提供商2017年市場份額約40.2%。
同時,房委會採納對每一物業管理服務公司、護衛服務承辦商及潔淨服務承辦商施加工作量上限限制的政策。創毅控股2018年上市時披露,已承接約8萬個實際公營單位作管理,相當於89250個單位上限約90%。物業管理服務及獨立護衛服務承辦商均接近工作量上限,唯獨潔淨服務承接量占上限的28.9%。且工作量上限限制由房委會設定,不受公司自身控制。
前述專家認爲,創毅控股未來可能爲招商系中航系在香港的物業提供服務,拓寬服務邊界。
短期來看,這樁併購的戰略意義或遠大於業績影響。招商積餘重組以來利潤率低迷至4.98%,一直爲人詬病,而創毅控股的2019年銷售淨利率也才3.82%,。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