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大壯,這個女人叫小美……”
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刻進了國人的DNA裏。
相信只要刷過短視頻的機友,都不會對電影解說感到陌生。此刻,有多少人腦子彈出了,那 沒有感情沒有技巧的AI配音。
這些,機哥都是知道的。
可讓我沒想到的是, 這股洗腦風潮還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容易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傳人現 象。
甚至……
傳着傳着,就傳到大洋彼岸。
大家沒有理解錯, 電影解說成功出海了。
單純善良的 外國網友們,哪裏見過大壯小美的聯合誘惑,幾乎是毫無抵抗就淪陷了。
目前,海外抖音上的相關話題已經達到了數千億觀看,其中,單個視頻最高能達到千萬 播放量百萬點贊量。
可見其 上頭程度。
機哥把比較火的海外電影視頻,大致分爲兩種 類 型。
第一種視頻,也是最簡單的一種。
將電影的主線劇情剪輯出來,不需要旁白,只要將高光高潮呈現出來, 最後 在視頻上方配上一句可供討論的話即可。
就這樣一碗粗加工的濃縮雞湯,外國網友們卻是喝得津津有味。
更擺爛一點的辦法,也有。
直接搬運國內的海外電影視頻,自帶原聲英文。
但,連中文字幕都懶得去掉,就有點過分了。
可就算是這麼敷衍的情況,只要電影劇情到位,外國網友還是照單全收了。
第二種視頻,也是我們更熟悉的,配備Ai旁白解說視頻。
Ai切換了一下語言系統後, 還是 熟 悉的配方熟悉的味 道。
而大壯小美們,也有了很接地氣的外國名字。
女人要麼叫 Lucy,要麼叫 Lisa。
男人的名字選擇更豐富一點,但最常見名字就是 Peter 和 David。
要是連名字都懶得想的話,就直接叫那個男人這個女人吧。
即便男女主換了名字,依舊沒能逃脫機哥的火眼金睛。
把不同平臺的同一部電影放在同一畫面,一對比。
好傢伙,電影解說的Ai聲音、BGM、文案和剪輯方式,完全一模一樣。
視頻裏頭唯一作出的努力就是,將文案放到翻譯軟件中,一鍵中譯英。
除了英語外,你還能在裏頭看到德語、土耳其語、葡萄牙語、日語等不同語言的電影解說。
只是無一例外,全是機翻的。
出海後的電影解說視頻,不能說完全沒變,只能說變得不多。
連評論區的催更回覆都是求關注,毫無新意。
事情發展到這,一切都很清楚了,這些 視頻幕後的操盤手還是我們熟悉的那一批人。
而且,當海外影視解說火了再傳回國內,就有人還打起了賣 課的主意。
號稱,隨隨便便月入過萬。
如果要問機哥的意見,那就是別信,咱就圖一樂就好。
目前的海外影視剪輯火熱不假,但並非一片藍海,很多大體量的博主早已成型。
想出頭,很難。
而且,電影解說有一個很顯而易見的風險,就是版權。
一日本電影解說的博主現身說法。
他就是因爲版權問題進去了。
但這也側面證明了 ,中國製造的電影解說實火。
還沒等這波電影解說風潮平息,新的風暴已經出現了, 抖音出口TikTok的舞蹈風暴 。
躲閃搖
前段時間,有一個著名的文化出口現象,躲閃搖。
讓 TikTok上的各路博主都冒了出來,一起搖擺。
具體是怎麼搖的,先看原視頻。
需得有兩人以上的角色:一人拿着武器左右攻擊,當然,這是裝的;妹子爲躲避攻擊而左右躲閃。
動作的得分點在於,妹子要雙手抱頭,扭動雙跨,最後再來上身向後搖擺,免疫大招。
而且,一定得踩點。
搖的節奏要不緊不慢,還要搖得自信,搖的帶感。
或許被這股自信感染,引起了海外大規模的模仿風暴。
一開始,模仿的路子是性轉版穿紅裙的躲閃搖。
機哥看着,多少有點辣眼睛。
然後,模仿的重點放到了表情上。
搖擺者的眼神,一定是七分慵懶三分漫不經心。
緊接着,Coser 下場。
哈利波特大戰伏地魔,蜘蛛俠遇匪,無論啥情況都能搖起來。
直接把機哥給看傻了。
咱就是說,辣麼魔性的躲閃搖的動作,妹子卻做得如此自信放光芒。
當事人還自信回應自己火到國外,稱,這是出口轉內銷。
機哥就好奇看了一下這位博主之前的視頻,只能說,她確實幹得出來 躲閃搖這 動作。
用評論區的話來解釋:優雅但有病。
反正,把機哥和八弟捆在一塊,都及不上這姐們身上自信的一半。
老年模特照
說到優雅,機哥就想起來了另一位同樣以優雅聞名海外的女士。
她的工作照廣泛應用在淘寶封面,以及大街小巷的立牌上……
噔噔蹬蹬,她就是金牌御用中老年衣服模特, 每一個動作都能高效出片。
最高記錄1分鐘能擺100個pose,連嘴角的弧度都沒有一絲絲改變。
外國網友也根據模特的工作視頻,複製黏貼了動作, 還笑出了八顆牙齒。
只不過,黑人小哥的優雅過於魔性,直接讓機哥笑出了腹肌。
旗袍門
但,有些文化出口卻讓機哥笑不出來。
比如抖音上有些人爲了大秀美腿,旗袍側邊開叉開得賊高。
每個動作都要嚴格強調兩個字,優雅。
撿個東西的正確流程是, 左腳交叉放到右腳右側,然後緩慢蹲下撿起,優雅起身。
就連坐個凳子都費勁。
或許是太過優雅,機哥有點接受無能。
而穿旗袍坐下的這個動作委實是具備挑戰性,還出口到了海外,引來外國網友們爭相模仿。
有一說一,還挺像。
其實嚯,國內流行文化出口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了。
無論是洗腦文學,還是各種各樣的魔性的動作,都在國內外短暫火起來過。
但熱 點會被熱點取代,沒過 幾天就被淹沒在了互聯網的浪潮中。
可,真正好的內容是不會被遺忘的。
機哥舉個栗子。
同樣是文化出口,已經停更許久的李子柒,去年在油管上的粉絲是1610萬。
一年過去了,粉絲沒有流失,還悄悄漲了100萬。
而如今,李子柒和MCN終於和解,細節不多贅述。值得慶幸的是,賬號也回到李子柒本人的手上了。
想來,她迴歸的那一天不會太遠了。
我想,要持續地、正向地輸出文化,最終依靠的還是無法撼動的優質內容吧。
機哥希望,後續走向海外的會是更多的李子柒。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