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BC技術非常樂觀。”近日,隆基綠能首席科學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希翔博士在12th bifi PV Workshop Zhuhai 2024 國際峯會上表示,“我相信在3-5年的時間內,BC將成爲光伏技術的主力軍。”
在這場峯會,400餘位頂尖專家、頭部企業和知名機構齊聚,峯會主題聚焦於“雙面BC技術”。
在峯會現場,隆基對外展出了最新基於HPBC 2.0打造的全新一代分佈式組件產品——Hi-MO X10和創造了晶硅組件效率世界紀錄25.4%的組件,顯示了隆基在BC技術方面的成績及決心。
一直以來,隆基的研發團隊秉承“第一性原理”,從這個原則出發研究問題。而從技術角度來看,光伏行業主流技術一直遵循着三個原則: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可靠。
徐希翔表示:“我們相信,在這三個領域,BC都有很大的潛力。”其中,就效率而言,單結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是29.4%,而BC電池轉換效率的理論極限可以達到29.1%,是被認爲最接近單結晶硅電池極限轉換效率的技術。
基於“第一性原理”,隆基在科研中發現,相對於其它電池技術,BC電池有着跨時代的優越性,並在2017年就開始佈局BC技術。之後,隆基不斷加碼BC技術。2022年以來,隆基基於自主研發的HPBC技術推出多款針對不同應用市場的BC產品,如Hi-MO X6高效防積灰組件、Hi-MO X6雙玻耐溼熱組件、Hi-MO X6別墅款組件、Hi-MO 9、Hi-MO X10等。
此外,隆基也在不斷提升BC電池的轉換效率。2024年5月,隆基自主研發的背接觸晶硅異質結太陽電池(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 HBC)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7.30%,再次刷新單結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這是繼2022年11月隆基創造26.81%的硅太陽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後的又一次突破,也代表了隆基在BC電池技術高轉換效率與可量產工藝製程方面的信心與實力。
徐希翔也在峯會的圓桌討論環節上表示:“我對BC技術非常樂觀。我相信在3-5年的時間內,BC將成爲光伏技術的主力軍。”
BC技術是一種有着50年曆史的技術,但在過去20年發展非常緩慢,因爲其技術門檻高,工藝複雜,產業化難度大。
通過不懈努力,2022年11月,隆基發佈基於高效HPBC(複合鈍化背接觸電池)技術打造的新一代組件產品,通過打造差異化產品匹配不同需求。由此,隆基圍繞BC技術平臺,面向商業化應用研發,不斷推出差異化的高效產品,產品矩陣日益豐富,如今已實現規模化量產。
之前,BC組件給行業的印象是“效率非常高但雙面率偏低,更適合單面發電”,甚至有些項目因此不敢選用BC組件,生怕會影響整體發電量。
不過,對於這一點不用過於擔憂。通過工藝技術的提升,BC電池組件的背面率完全可以做到60%甚至更高,與其它電池技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徐希翔表示:“人們過去常說雙面率是BC技術的一個弱點,但現在,相比其它技術,如果BC組件的雙面率與它們的絕對值相差在5%以內,那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通過努力,短期內,BC組件的雙面率將會達到80%。”
BC成本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隨着BC生產經驗的積累、生產規模的提升,BC產品的降本還有很大空間。隆基也規劃了一系列關於BC電池的降本路徑,比如在非銀的金屬化路線上的佈局。徐希翔堅信:“在非銀金屬化方面,隆基確實有優勢,當然還有其它優勢。我認爲,半年內隆基的BC技術將實現非銀金屬化。”
此外,激光技術對於BC電池來說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如今,全激光的技術路線已經成爲BC電池的主要路線,這極大推進了BC技術的產業化。徐希翔表示:“我們在許多步驟中大量使用激光技術,而不僅僅是圖形化。”
(轉自:光伏見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