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能源(2570.HK)招股進行時:長坡厚雪賽道的成長型選手

格隆匯
2024-11-29

進入四季度以來,港股IPO熱潮持續,不少前沿領域包括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的明星企業已成功上市。加上今年IPO募資額同比大幅上升,也讓香港市場吸引越來越多資金關注。

從最新的赴港上市情況看,氫能源概念或將接棒,延續這一輪熱潮。目前,港股正迎來氫能領域稀缺的投資標的——11月28日,重塑能源開啓招股,根據公開信息,公司擬發售4,827,920股股份,招股日期爲11月28日-12月3日。

作爲中國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的龍頭企業,重塑能源的上市會是一次標誌性事件。公司此前在市場上已收穫高度認可,還成功吸引了衆多知名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的青睞,藉助資本市場鞏固領先地位,重塑能源會進一步彰顯氫能產業的潛力和投資價值。

氫能產業“長坡厚雪”,高質量發展是長期方向

着眼當下,如何評估重塑能源的價值?

關於價值投資最常聽到的話就是:“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好行業可以讓你在投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好公司可以讓你在這條道路上快人一步,好價格則可以讓你選對時機,獲得更可觀的收益。

遵循上述原則,最先需要了解氫能產業的發展潛力。 

客觀來說,中國氫能產業過去處在示範應用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即產業發展的早期,一方面還未充分釋放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尋求國產化、自主化突破需要持續高研發的投入。

如今,以氫能重卡爲代表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綠氫項目不斷取得進展,行業整體景氣度顯著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已建成運營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80餘個,產能超過10萬噸/年,較2023年底增長10%;建成運營加氫站超過500座,較2023年底增長10%;燃料電池汽車累計保有量達到2.2萬輛。

隨着氫能企業持續通過技術進步、國產化、規模效應打破瓶頸,燃料電池系統成本也由2018年的9600元/kW降至2023年2400元/kW。 

不得不說,中國氫能產業來到了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發展窗口期。參考同爲戰略新興產業的鋰電,在其10年成長週期裏,經歷政策扶持、降本增效、國產替代,幾經沉浮後,需求與供給共振,鋰電才迎來了“高光時刻”。這樣來看,氫能產業正在大規模市場化的前夜,未來將釋放出巨大的成長潛力。 

根據據重塑能源招股書顯示,預計中國氫能消費市場規模(按產值計)將於2028年達到人民幣5,781億元。中國低碳氫消費市場規模(按產值計)將由2023年的人民幣780億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幣2,677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28.0%。

近期,氫能正式納入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能源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氫能開發利用,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這爲氫能企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所以,隨着全球對低碳能源需求的增加,氫能作爲清潔能源的代表,也是中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成長的確定性十足。企業也將越來越注重高質量發展,隨着格局穩定,待下游需求釋放後,收穫利潤或許是順其自然的事。

這樣來看,氫能產業仍是一條“長坡厚雪”賽道,持續向好的趨勢方向沒有改變。

打破技術壟斷,全產業鏈佈局鞏固領先地位

聚焦重塑能源本身,其品質如何?可以從技術實力、商業化能力、戰略佈局等方面來探討。

和鋰電、光伏產業相似,氫能產業走向大規模市場化的主要路徑是降低成本,是考驗企業技術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氫燃料電池作爲氫能下游應用的關鍵載體,數據顯示,電堆是成本最大構成部分,佔比約63%;而在電堆成本構成中,膜電極成本約佔61.8%,雙極板約佔27.5%。 

而重塑能源是中國燃料電池領域首家全面實現自主研發和量產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的企業。這意味着,公司在技術壁壘和成本佔比較高的關鍵零部件上成功做到了國產化替代和自主化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從而有效推動氫燃料電池系統降本。這也是行業競對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具體到產品上,公司產品在壽命、效率、可靠性以及極端溫度環境下的適應性等方面具備顯著的領先優勢,比如公司大部分產品壽命可達到30000小時,這對下游客戶將更具吸引力。能夠抓住非示範城市的低價氫需求,進一步推動氫能重卡的市場化應用。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在氫能重卡這個中國氫能最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應用場景中,燃料電池產品需要滿足氫能重卡作爲生產資料用得好、用得久、用得省的核心需求,並且能夠適應高強度運營節奏和惡劣多變的運營環境。重塑能源的產品出貨和應用規模在行業中保持領先,正是因爲在大功率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突破上取得了領先的成果,解決了高可靠、長壽命、環境適應性、經濟性的幾大核心技術難題,從而贏得了客戶的認可。按2023年重卡搭載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總銷售輸出功率計,重塑能源在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42.4%,領先第二名超過20個百分點。足見公司的技術優勢得到市場真金白銀的投票,表現出更強的商業化能力。

長期來看,重塑能源形成的顯著技術、產品和規模優勢,將在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性能和經濟性上保持領先地位,從而推動氫能重卡滿足下游長途重載物流需求,加速其商業化進程。

這將帶動公司的產品出貨,反過來還會強化公司的規模效應以及市場競爭力,形成一種正向循環。由此,公司能夠抓住氫能產業邁向市場驅動的窗口期,業績的增長飛輪將越轉越快。

此外,基於持續積累的技術實力、量產經驗以及供應鏈優勢,重塑能源將業務延伸到上游氫能裝備領域,同時佈局了PEM(質子交換膜)和ALK(鹼性)兩條制氫路線。雙線佈局意味着,重塑能源在以符合當前需求又能夠預見未來的技術路線來佈局氫能產業,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其中,公司的100Nm³/h的PEM純水電解制氫系統產氫效率爲78%,具備5%-130%寬負荷調節範圍;250Nm³/h兆瓦級PEM純水電解槽產品產氫效率爲80%,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通過覆蓋氫能全產業鏈的戰略佈局,重塑能源將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把握住多元化的市場機遇。

從投資角度看,重塑能源亮點幾何?

回到投資者的角度,重塑能源還展現出許多核心亮點,這些亮點一方面體現出氫能產業的長期潛力;另一方面是公司實現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未來的業績看點。 

筆者認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a.受到頂層設計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

這爲重塑能源在氫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底層支撐和廣闊的增長空間。

政策決定了需求週期,需求量的爆發將開啓行情。近年來先後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而今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在年度政府工作任務首次指出,要加快前沿新興氫能產業發展。近期出臺的《能源法》也爲氫能產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預期,將促進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和成熟。

從市場端來看,有研究機構發佈研報稱,從2025年國家目標看,綠氫項目缺口在9-10萬噸(保有量11萬噸)、燃料電池汽車缺口在2.5萬輛(保有量2.5萬輛),綠氫項目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爆發量級均看向翻倍起步。

而重塑能源憑藉技術研發實力,能夠不斷賦能產品創新,從而滿足市場需求,將在這個“好行業”內持續卡位優勢。

b.商業化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相互疊加

市場端的變現潛能與降本能力是氫能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重塑能源正是基於上述兩個能力,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公司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契合了產業發展的階段趨勢,在陝西、山西等非補貼市場實現批量商業化運營,精準匹配下游客戶的核心需求。 

進一步來看,商業模式跑通是氫能產業接下來的重點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逐步成熟的應用場景和綠氫經濟性。以落地寧夏太陽山年產10萬噸綠氫制儲輸用一體化示範項目爲代表,重塑能源通過牽頭構建起全鏈條一體化的氫能產業生態,實現氫能供給與消納的“電-氫-電”商業閉環,在探索氫能產業解決方案上做出了創新。

可以預見,在中國氫能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公司憑藉領先的商業化能力,基於上述佈局,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的影響力,未來有望積累更多穩定的客戶羣體、實現場景更廣泛的業務覆蓋。 

c.橫向產業資源協同和縱向全球化佈局

氫能產業鏈較長,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以及氫能應用等多個環節,通過產業資源協同可以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響應速度,降低氫能產業成本。

重塑能源積累了覆蓋整車、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電氣設備及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的產業資源,各方能夠協同探索更可靠、更高效的氫能解決方案,更好地形成規模經濟效應。

與此同時,公司堅持出海戰略,爲其打開了更大的成長邊界。從業績上看到,公司來自海外的收入由2021年的 550萬元增至2022年的 860萬元,並進一步增至2023年的2320萬元,2023年同比增幅170%,漲勢迅猛。

據瞭解,重塑能源是中國氫燃料電池領域首家實現了專有氫燃料電池系統海外商業化應用的公司,獲得多項國際認證。加速出海,公司將和全球氫能產業發展接軌,接觸廣泛的客戶羣體,未來發展遠景也更具想象空間。

上述核心亮點值得讓我們給予重塑能源更多期待。氫能產業具備技術密集、人才密集和資源密集等特點,這決定了唯有技術過硬、綜合實力強的企業才能嶄露頭角。因此,有理由相信,重塑能源憑藉強勁的綜合競爭力,有望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結語:

按照“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這一原則看下來,結論已清晰:

目前氫能產業的成長具備確定性,正處於大規模爆發的前夜,正推向一個重要的投資窗口期;氫能產業上游是綠氫製取,下游是重卡爲代表的多元應用場景,重塑能源的技術優勢和戰略佈局與產業發展趨勢契合,潛力十足;從長期價值來看,氫能板塊如今尚在估值低位。所以,重塑能源作爲投資標的,有着較高的安全邊際,在未來產業前景明確的前提下,是值得投資者去挖掘的優質企業。

隨着氫能產業進入到市場化的週期,重塑能源上市後,可以期待其業績數據驗證它的增長潛力。屆時,其將在資本市場上迎來新一輪價值增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