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海爾向“南”

財中社
2024-12-04

  12月2日,南非約翰內斯堡,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600690.SH/6690.HK/690D.DE,以下簡稱“海爾智家”)與瑞典伊萊克斯(Electrolux,以下簡稱“伊萊克斯”)集團簽署相關交割文件,成功完成對伊萊克斯南非熱水器業務(Electrolux South Africa Proprietary Limited,以下簡稱“ESA”)的收購交割,交易對價24.5億南非蘭特(摺合約9.8億人民幣)。

  作爲南非領先的熱水器製造商,ESA旗下擁有百年熱水器品牌Kwikot,致力於爲當地用戶提供儲水式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多能源解決方案、燃氣熱水器和熱泵等多樣化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ESA的交割完成,提升海爾智家業績的同時,也意味着,海爾智家的國際化正步入由“北”而“南”的新階段:別人“出口創匯”,海爾“出口創牌”;而從併購發達國家市場家電品牌到全面發力東南亞、遠東及非洲等“南方”國家,從整合當地品牌及工廠到輸出智能化和可持續解決方案,海爾國際化正以“先難後易”“降維打擊”方式,迎來出海收穫季。

  海外併購:從自建品牌到併購整合

  海爾是國內白電龍頭國際化及海外併購第一家。

  早在1990年,在別的企業選擇貼牌代工業務時,海爾創業六年後,自主品牌出海的第一站就選擇了發明冰箱的歐洲製造強國——德國。

  儘管海爾冰箱通過了德國安全認證,德國經銷商卻並不相信。他們把海爾和德國市場上十幾個品牌冰箱放在一起,進行盲測。結果十個指標,海爾拿到八個第一。

  德國經銷商當即下了2萬臺訂單,海爾全球自主創牌由此邁出艱難但令人尊敬的第一步。

  海爾並不滿足於此。

  1999年,海爾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立海爾美國工業園,在美國本土生產家電產品,並將研發、設計、營銷中心也設在當地。海爾美國工業園不僅是海爾的第一個海外工業園,也是當時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的製造業投資項目。

  美國之後是歐洲。2001年,海爾斥資700萬歐元收購意大利梅內蓋蒂(Meneghetti)家族集團旗下的一座冰箱工廠,並以此作爲首個歐洲生產基地,打造卡薩帝(Casarte)系列自主高端產品。

  而經過海外自主創牌的十多年嘗試和探索,並伴隨着企業實力的不斷壯大,海爾的國際化也從綠地投資、穩紮穩打階段轉變爲更注重速度和效率的海外併購整合新階段。

  2011年10月,海爾集團和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三洋電機”)就海爾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的洗衣機和家用冰箱業務及其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洗衣機、家用冰箱和其它家用電器銷售業務正式簽署收購協議。

  三洋電機的併購,讓海爾試水海外發達市場併購“頭啖湯”的同時,更一舉多得,順勢進入了增長空間更爲廣闊的東南亞家電市場。

  一發而不可收。2016年1月,海爾以56億美元報價通用電氣(GE)旗下家電業務(GE Appliances)。彼時,對GE家電拋出橄欖枝的買家衆多,伊萊克斯甚至一度與GE達成了33億美元收購協議,只待監管部門審批。

  然而,美國司法部擔心伊萊克斯併購後,將與惠而浦在北美家電市場形成“雙寡頭”壟斷,因而轉手批准了海爾與資本巨鱷KKR的聯合報價。

  海爾對GE家電的成功整合,沒有更換一臺設備,沒有派遣任何一個管理幹部,只是通過導入“人單合一”模式激發全員的創新活力,不到兩年,GE家電即扭虧爲盈,並連續保持高速增長。海爾的北美市場份額也快速躍升至20%以上。

  與GE家電併購有關的一則掌故是,1992年,大量跨國公司在中國製造紅利的吸引下,開始到中國代工,並尋找可以併購的中國製造企業標的。GE當時看中了海爾的成長潛力,曾積極開展併購洽談,但遭到了海爾的果斷拒絕。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在回顧那段歷史時提到:“如果接受併購,管理層的收入會有很可觀的提升,但世界上不會再有海爾品牌。”

  降維出擊:瞄準“南”部利基市場

  完成對ESA的併購之前,海爾智家於10月先完成了對開利全球公司(NYSE: CARR)旗下開利商用製冷業務的收購,交易對價約7.75億美元。

  對開利商用製冷的收購,讓佈局全球大冷鏈戰略的海爾智家,將業務從家用製冷擴展到商用製冷市場,積極開闢B端增長點。

  國泰君安研報就此點評稱,商用製冷領域在中國、印度等市場還具極大成長空間;同時,開利商用製冷核心市場位於歐洲,產能、渠道、研發資源價值較高,有利於海爾智家加強在歐洲市場渠道協同,提升整體份額。

  對強調戰略協同、完善全球佈局的海爾來說,市場相對飽和的發達國家份額固然重要,但在全球經濟變局的當下,更爲廣袤的“南方”利基市場,其實是更大的“一盤棋”。

  2024年5月,海爾埃及生態園開園,助力海爾智家在埃及和中東非市場的增長與品牌引領;8月,海爾智家在泰國春武裏空調工業園舉行奠基儀式,建成後將是中國品牌在泰國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9月,海爾埃及生態園二期項目奠基,主要生產冰箱和冷櫃兩類產品,年產能達30萬臺。

  動作頻頻,投資、併購都要抓的海爾已經徹底放開手腳,而這背後,源自海爾模式和經驗的全面輸出讓海爾有足夠的底氣:一方面,海爾“人單合一”激發員工創新活力的管理創新已然在全球多處驗證;另一方面,在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以下簡稱“卡奧斯”)助力下,截至2024年10月,海爾已累計擁有世界經濟論壇(WEF)認證的9座“燈塔工廠”和1座“可持續燈塔工廠”,不僅成爲國內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企業,同時也是全球擁有“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企業。

  而通過“人單合一”與卡奧斯的雙劍合璧,海爾已經在全球率先解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滿足定製的“不可能三角”難題,以消費者個性需求爲基本出發點、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及服務,成爲海爾全球出擊的“殺手鐧”。

  “通過將我們在智能和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的全球專業知識,與Kwikot強大的本地網絡和悠久的品牌傳統相結合,我們將能夠爲南非及其他市場提供變革性的增長和創新。”海爾智家副總裁、海爾水聯網產業總經理管江勇告訴《財中社》。

  Kwikot總經理Murray亦表示:“Kwikot在南非已有一個多世紀的信任和創新積澱。今天,我們與海爾智家攜手,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爲用戶提供更加智能、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海爾智家在環保領導力上的承諾以及以用戶爲中心的創新,與 Kwikot成爲家喻戶曉品牌的核心價值完全一致。”

  ESA收購交割的完成,將打開海爾智家在南非市場的新增長空間。第三方權威調研機構數據顯示,海爾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空氣能熱泵三大品類全球銷量第一;而在國內市場,海爾熱水器也已實現京東、天貓、蘇寧、五星等多渠道第一。此次收購的Kwikot,擁有南非最大的熱水器製造廠、最大的熱水器售後服務機構、全面覆蓋的銷售渠道以及經驗豐富的本地管理團隊,能爲海爾智家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海爾在南非和埃及的佈局,正好一南一北將廣袤的非洲市場夾在中間。而埃及作爲北非和地中海核心市場,亦可輻射中東非市場。

  Statista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中東非家電市場零售額由661.4億美元增長至883.0億美元,累計增長了33.5%,預測截至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18.4億美元,2023年至2029年複合增長率達6.9%。廣闊的增長空間,成爲衆多中國家電企業出海的重點區域。

  海爾向“南”,兼顧“存量”、更屬意“增量”的全球化版圖,由此補上更加均衡和完善的最大一塊拼圖。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