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文旅景區品牌發展報告

藍鯨財經
2024/12/06

文|邁點

導語:在旅遊與文化、商業、演藝、農業等融合加速,全國各地文旅消費促進系列活動等的帶動作用下,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市場呈現強勁復甦態勢、消費活力持續釋放,縣域旅遊熱、《黑神話·悟空》帶火全國多省景區衝上熱搜、熱門文博場館“一票難求”、演唱會演藝帶動旅遊熱潮……聚焦景區品牌推廣和運營創新,品牌傳播指數表現如何?探索出哪些新模式與新亮點?未來景區的發展呈現哪些特徵與趨勢?

一、發展背景:宏觀經濟穩中有進、文旅市場持續復甦、多重利好政策驅動景區品質提升、文旅消費需求演變孕育新發展機遇

一是宏觀經濟支撐。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2%;全國GDP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利於促進旅遊需求的增長,提振景區經營信心。

二是文旅消費市場復甦。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出遊人次42.37億,比上年同期增加5.63億;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3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66萬億元。國內出遊人次同比增長15.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同比增長17.9%。總結而言,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實現“雙增長”。

三是利好政策驅動景區“硬件”與“軟件”全面升級。系列政策包括《推動文化和旅遊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智慧旅遊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四是文旅消費需求演變促進景區尋求經營創新路徑、抓住新機遇。人羣分層,大衆化與個性化並存,傳統景區與新興、新潮景區博弈&共生;需求升級,遊客追捧新場景、新業態、新風潮等,驅動景區變革創新;市場下沉,縣域旅遊熱、鄉村旅遊熱、小城遊熱度攀升,下沉市場景區迎來出圈新機遇。

二、品牌指數解讀:2024年國內5A級景區品牌指數呈現小幅下降,文化演藝型、科普型、歷史遺址型等主題景區表現優異

5A級景區數量與分佈:截至目前,國內5A級景區339家。從2024年全國339家5A級景區的區域分佈來看,江蘇省數量最多,其次爲浙江省;華東區域105家,佔全國約31%。

(1)5A級景區品牌指數年度表現:與2022、2023年相比,2024年國內5A級景區品牌指數呈現小幅下降趨勢;

(2)5A級景區品牌指數區域表現:2024年華北地區5A級景區品牌指數處於引領地位,華東地區緊隨其後,西南、西北地區景區影響力提升,華中地區穩中有進,東北地區冰雪類旅遊景區熱度攀升,華南地區景區發展後勁十足;

(3)5A級景區品牌指數各省表現:北京、山西、上海位列5A級景區品牌影響力前三,故宮博物院、平遙古城、上海野生動物園這三大景區的MBI指數在省級區域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帶動作用明顯。

主題景區品牌指數分析:近年來,伴隨文旅融合深化,文化演藝型、科普型、歷史遺址型等主題景區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明顯。

文化演藝類景區中橫店影視城、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象山影視城等名列前茅,2024年旅遊演藝市場持續增長。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24年三季度及國慶假期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顯示,景區配套演出已經成爲“標配”,大中型旅遊演藝在演項目增12%;

科普型景區以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爲代表的高等級博物館品牌指數位居前列,引領全國文博旅遊、科普研學旅遊熱潮。近年來,全國博物館“供需兩熱”,據國家文物局公佈的最新數據:2023年,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6833家,舉辦陳列展覽4萬餘個、教育活動38萬餘場,接待觀衆12.9億人次;

歷史遺址類景區,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布達拉宮、平遙古城等景區品牌指數位列前十,該類景區的點評指數表現優異,遊客的網絡口碑評價較高。

三、運營管理創新:2024年前三季度,景區類上市公司以盈利爲主流;不斷探索數據資產化、跨界場景營銷,併發揮“中國智造”優勢,助推景區的管理運營能力提升

(1)景區類上市公司業績:盈利爲主流,同比增速放緩,低基數效應減弱,景區經營迴歸常態

2024年前三季度,13家景區類上市公司除張家界虧損外,其餘均實現盈利,其中宋城演藝營收和淨利潤均位列首位,且兩項指標同比增長均超20%,顯示出其卓越的運營管理能力,盈利能力重回高峯;長白山景區在營收方面表現優異,同比增長約20%,得益於其產品線和線上推廣的助力。

(2)景區數據資產化探索實踐:着手數據資產入表工作,挖掘轉化數據價值,拓展融資渠道、賦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我國是首個將數據作爲生產要素的國家,數據已成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在文旅領域,以各地文旅集團、知名景區爲代表,積極探索數據資產入表、文旅數據資產掛牌交易等工作。不僅利於提升集團或景區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對資產的保值增值、拓展文旅融資渠道等大有裨益。

(3)“遊戲+景區”跨界場景營銷:以優質IP爲新興載體,激發玩家、遊客廣泛傳播形成破圈效應

今年暑期,以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帶動取景地景區的爆火成爲文旅景區的熱點與亮點。以山西省景區最爲典型,涉及熱門景區包括隰縣小西天、洪洞縣廣勝寺、高平鐵佛寺、應縣木塔等,掀起山西全省古建旅遊新熱潮。據百度指數平臺的數據顯示,《黑神話:悟空》上線以來,“山西旅遊”詞條的資訊指數較去年同期增長3178%。

(4)“智造+景區”驅動管理變革:中國“智造”賦能景區運營和服務,亦成爲營銷新亮點

10月中下旬,科技感十足的泰山“機器狗”清運垃圾主題視頻,火爆全網並引發海外關注。除此之外,成都寬窄巷子使用機器狗“靈瞳”開展夜間安全巡邏任務、八達嶺長城景區使用無人機送外賣等均表明“科技賦能文旅”與“科技驅動景區管理變革”的重要作用,“智造+景區”大有可爲,探索空間較大。

四、趨勢展望:景區數字化逐步全面深化、景區“去門票”化進程加快、“景城”與“景村”融合發展、景區集團化發展

在文旅+科技深度融合、遊客消費習慣改變、傳統景區概念泛化、優質景區資產不斷被整合優化背景下,未來的景區發展將呈現如下趨勢與特徵:

(1)景區數字化逐步全面深化:從單一領域的數字化探索轉向全方位、全流程的數字化應用

2024年,數字化浪潮席捲而來,文化旅遊行業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革。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數字多媒體技術的落地應用,不僅重塑了我們探索和體驗世界的方式,也爲景區的場景設計、產品創新、服務管理、景區數據資產化、景區文化遺產保護等帶來新思路、新亮點,未來景區的數字化應用將不斷擴大、加深。

(2)景區“去門票”進程加快:去門票經濟促進景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探索多元收益成主流方向

從近年來旅遊消費行爲特點看,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無景點”旅遊,“門票經濟”的模式正在遠去。對於景區而言,首當其衝的是要打破原本的“景點思維”的認知邊界,轉向“文旅目的地思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景區去門票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短期內,景區經營對門票收入的依賴將存續,不斷探索多元收益將成爲景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景城”“景村”融合發展:景區邊界擴展,將重塑傳統景區與典型旅遊城市的競爭發展格局

近一兩年,以哈爾濱、淄博、天水、義烏爲代表的“非典型、非主流”城市走紅、爆火,這些現象折射出:傳統景區的遊客吸引力逐步減弱,不只有大山大河才能發展旅遊,城市煙火氣、城市美食、城市的溫度、城市特色產業等亦成爲打動消費者“奔赴”的理由。

同時,從City walk、“菜市場旅行”、“漫遊菜市場”等文旅熱點現象分析,遊客視角的心目中的“景區”將不再侷限於資源稟賦,通過創作新內容、創造新場景等方式所構建文旅體驗新空間亦將成爲消費者追捧的“景區”。此外,鄉村振興背景下,景村融合、景村互嵌成爲趨勢,鄉村變成大景區。

總結而言,景區與城市、景區與鄉村的融合發展趨勢將更加突顯,傳統的景區的概念泛化、邊界模糊化和範圍拓展,將重塑文旅景區及旅遊城市之間的競爭發展格局。

(4)景區集團化發展:優質景區資產納入文旅集團麾下成主流,利於創新運營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從景區發展歷程看,我國文旅景區存在多頭管理、政企不分等問題,影響了景區的市場化運作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伴隨全國各省各市甚至縣區組建成立文旅集團,各地的優質景區資產被整合納入相應的“文旅集團”,景區集團化發展趨勢逐步增強,其發展”後盾“更加堅實,逐步走向市場化的管理及運營道路。

未來,釐清景區所有權、管理權、運營權“三權”之間的關係,深化景區的管理機制改革需求將更爲迫切。地方政府與文旅集團、國企文旅集團與優秀民企集團戰略合作將更爲頻繁,各方將發揮自身優勢,共同助力我國文旅景區運營能力提升、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