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云廠商|金山雲優質客戶流失、2017年以來累虧超百億 未來對小米、金山軟件依賴加劇難言獨立

新浪證券
2024-12-05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巨頭圍剿、降價、內卷之下,雲計算賽道留給中小云廠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從企業上雲的浪潮席捲而至,各類型雲廠商佈局各類場景與應用,到賽道出現洗牌,開始追求利潤,高歌猛進的步調在短短數年後戛然而止,再到市場僅僅個位數的增長,爭相降價促銷,在逐漸轉爲存量的市場中相互掠奪蛋糕。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 (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4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4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爲210.8億美元(約合1518.3億元人民幣)。其中,IaaS市場規模爲118.8億美元,同比增長5.2%,環比增長2.8%;PaaS市場規模爲38.8億美元,同比增長17.3%,環比增長6.8%。

  當賽道競爭加劇,沒有實力打價格戰、虧損多年很難不計成本只爲留在牌桌上的中小云廠商、獨立雲廠商等,生存也就愈發艱難。

  早在2014年就“All in Cloud”,曾經搶跑行業前五的金山雲如今也難逃此困境。2024年前三季度,金山雲實現營業收入55.5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微增4.28%;實現歸母淨虧損17.70億元,虧損有所收窄6.47%。

  在連續兩年的收入縮水之後,營收重回增長,背後仍然離不開小米的助力。在最新財報中,金山雲也表示三季度的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來自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及人工智能相關客戶帶來。定位於“獨立雲廠商”的金山雲,在小米的庇廕下卻並不“獨立”。

  收入縮水、2017年以來累虧超百億 優質客戶流失業績壓力下控費“降本增效”?

  投身雲計算超過10年曾搶跑一衆同行,在美股與港股實現雙重上市,但金山雲如今依然陷於營收規模縮水、持續虧損的困境中。

  據歷年來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由於第一批入局雲計算賽道,2021年以前的金山雲曾保持高速增長,增速一度達到70%上下,從2017年的營收12億元規模在短短4年間翻數倍到2021年的90億元。彼時儘管依然虧損,但虧損規模相對較小也有收窄趨勢。

  然而,之後的國內雲計算市場迎來野蠻生長期,互聯網雲廠商高調入局,運營商雲也不斷髮力開拓市場跑馬圈地,在激烈的競爭中,曾經一度躋身行業前五的金山雲卻走上了下坡路。2022-2023年金山雲接連營收縮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81.80億元、70.47億元,分別同比減少9.72%、13.85%。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規模爲55.53億元,同比微增4.28%,但相比往年仍有不小的差距,而自2017年以來的累計虧損也早已超130億元。

  更何況,如今的雲計算賽道也已不再高速增長,市場整體明顯陷入了內卷趨勢中,從阿里雲去年來打響降價第一槍之後,其他各大雲廠商在不斷跟進中。金山雲也曾試圖通過降價等方式跟上,但“飲鴆止渴”的背後,實際上卻並沒有足夠的實力長期打價格戰,客戶的流失與業績的壓力讓金山雲進退維谷。

  截至2023年底,金山雲公有云服務的優質客戶數量爲214家,相比2021年減少8家;行業雲服務的優質客戶數量持續下滑,從2021年的382家到2023年底的285家,短短兩年淨流失了近100家客戶。客戶流失的同時,金山雲的客戶平均收入也明顯減少,總體每位優質客戶的平均時候入從2021年的1700萬元降至2023年的1420萬元。儘管2024年各季度財報中金山雲並未披露當前的客戶情況,但從收入恢復有限、依然依賴小米及金山軟件等關聯公司來看,客戶拓展情況或難言樂觀。

  一面是激烈競爭下的客戶難覓,一面是行業降價與公司持續虧損所帶來的業績壓力,金山雲也就不得不通過持續控費試圖“降本增效”。2024年前三季度,金山雲的銷售及營銷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研發費用分別爲3.64億元、6.55億元、6.72億元,相比之前年度的支出已經明顯減少。

  依賴加劇難言獨立? 來自小米、金山軟件訂單或將加倍

  但即便如此,10月底公司披露三季報以來金山雲的股價卻出現接連上漲,與之前年度的股價頹勢明顯不同。究其背後原因,或與金山雲再度迎來小米的大單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以來金山雲儘管標榜爲“獨立雲廠商”,但自身卻並不獨立,本身由金山軟件分拆出來獨立上市,董事長爲雷軍,金山軟件和小米集團分別爲第一、第三大股東。不僅如此,金山軟件和小米集團也撐起了金山雲每年收入的重要部分,2023年金山雲來自上述兩家公司的收入合計爲11.04億元,收入佔比爲15.67%。

  而最新財報中,金山雲也提及本季度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來自小米和金山生態系統的收入增加所致。同時,2024上半年金山雲從小米集團、金山軟件集團等關聯方取得收益7.02億元,相比去年的5.46億元增加近30%。

  11月底,金山雲又發佈公告表示與金山軟件、小米重續及修訂框架協議。其中,對於金山軟件,建議年度上限2025-2027年分別爲4.69億元、5.97億元、7.75億元,相比2024年的3.31億元明顯翻倍;對於小米集團的建議年度上限2025-2027年則分別高達23.10億元、31.38億元、40.35億元。同時,公告中提及金山軟件及小米集團對於雲服務的需求仍在持續增長中。結合金山雲的整體客戶羣體出現流失、外部競爭加劇、各大廠商降價混戰來看,金山雲的未來或將更加依賴“自家兄弟”。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