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屆“格隆匯·全球投資嘉年華·2025”於線下盛大開幕。同時,格隆匯的“金格獎”年度卓越公司評選結果已經出爐,作爲資本市場一年一度的重要獎項評選活動,能夠爲投資者們提供了一些思考方向。
尤其是年度投資價值獎,會重點考察上市公司的營收以及淨利潤增長,並從公司規模、商業模式、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該獎項體現了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以及穩定投資回報的肯定,也是對其經營能力的高度肯定。
其中,金川國際作爲礦企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代表,自然值得市場多給予一份關注。
業績層面來看,在外部因素干擾下公司上半年銅鈷產量均有所下滑,導致總營收有所下滑,但得益於良好的成本控制策略以及不斷優化的生產結構,金川國際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約1278萬美元,成功扭虧爲盈。
遵循第一性原理,還是要從銅價基本面和資源儲備兩方面來判斷金川國際的長期價值。
一、供需偏緊格局支撐銅價
聚焦到具體業務層面,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銅價的高位運行,倫銅今年一度走高甚至創下歷史新高。隨着美聯儲開啓降息週期和銅的供需緊平衡格局持續演繹,銅價未來仍會持續支撐公司利潤端。
儘管美聯儲近期降息節奏有所放緩,但本輪降息週期尚未結束,對於銅價的長期支撐作用仍屬正向。
更重要的是,供需長期偏緊的格局爲銅價高位運行提供了良好支撐。
從全球銅礦供給來看,伴隨着各類擾動事件頻發,今年銅礦產出不及預期。甬興證券報告指出,2024年M1-M8全球銅礦產出約1487.40萬噸,同比2023年同期增長1.97%,低於2023年10月ICSG預測的3.7%,增速不及預期。
而且,由於銅資源勘探開發程度已經較高,近年來的新銅礦資源發現和開發難度顯著提高,現有銅礦資源老化品位下滑限制了未來銅礦產量提升,加之行業資本開支長期低迷,2025年後銅礦供給增量或將更爲稀缺。
而需求方面,伴隨着全球經濟復甦,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和消費升級,均對銅等基礎金屬產生了巨大需求。
尤其是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爲銅需求提升的重要來源。比如風電、光伏單位裝機耗銅量爲傳統能源發電的2-5倍;新能源汽車的單車耗銅量亦是傳統燃油車的4倍左右。
據東北證券測試,銅的新能源需求佔比或將從2022年的9.6%上升至2025年的19.1%,這一數字將會在2030年達到31.4%。
此消彼長之下,銅的供需緊平衡格局仍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演繹。
二、龐大的資源想象空間
在銅價基本面長期堅挺的背景下,金川國際的豐富資源儲備就是其長期價值潛力釋放的核心所在。
目前,金川國際掌握的礦山資源主要集中在剛果(金)和贊比亞,比如正在運營的如瓦西(Ruashi)銅鈷礦和金森達(Kinsenda)銅礦,今年上半年爲公司貢獻了2.86萬噸銅,年產量約6萬噸銅。
當下最值得注意的是,金川國際還在大力開發Musonoi項目。據悉,該項目目前進行了單機試車,試開採也有礦石產出,預計明年年中會正式投入生產。若後續完全達產,該項目有望將公司銅的年產量從6萬噸提升到10萬噸。
此外,金川國際還有一個魯班比(Lubembe)銅項目,本來該項目預計會在Musonoi項目正式運營後纔會啓動,但從公司最新路演信息來看,公司可能會在今明兩年提前開採。據悉,其資源量達到190萬噸銅,是目前公司資源量最大的礦山,若能成功投產,預計會將公司銅年產量提升到14萬噸。
這還只是金川國際明面上的銅礦儲備,作爲金川集團唯一境外上市平臺,金川國際無疑是能將集團旗下其他礦產資源最高效發揮價值的載體,根據金川國際路演資料,通過併購有望將公司銅年產量提高到24萬噸,約爲當前產量的4倍。
上述只是考慮了銅礦部分帶來的價值增量,金川集團旗下還有豐富的鎳資源、鉑族金屬、黃金等礦產項目,比如南非思威鉑金礦、贊比亞穆納利鎳礦、印尼WP&RKA鎳鐵項目、考拉海鎳鐵項目、寰宇高冰鎳項目等衆多資產未被充分挖掘,未來也會構成金川國際業績增長的重要增長點。
三、結語
隨着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和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銅的需求將不斷攀升,而金川國際憑藉其豐富的資源儲備和高效的生產能力,正好迎合了這一趨勢。
銅價的長期看多預期爲金川國際提供了堅實的利潤基礎,同時公司在資源開發上的優勢,使其在行業中佔據了有利地位。尤其是在母公司金川集團的支持下,金川國際有望通過併購重組進一步提升資源量,正在釋放出更大的價值潛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