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入股的“隱形冠軍”,突發爆雷

市場資訊
2024-12-26

  來源:財通社

  “華爲旗下中藍電子爆雷”,12月26日,一條來自臺媒的消息迅速傳播。

  消息稱大陸鏡頭廠驚傳爆雷,受當地產業內卷嚴重衝擊,“部分規格鏡頭一顆比一瓶礦泉水還便宜”,業界傳出,連華爲集團旗下企業也撐不住,停止供應OPPO、vivo等手機品牌鏡頭。

  該華爲集團企業,就是三年前在業界引起轟動的中藍電子,它成功收購了原iPhone鏡頭供應商康達智的大陸連雲港廠。當時大陸鏡頭巨頭舜宇(02382.HK)、瑞聲科技(AAC)以及臺廠玉晶光都有意收購,最終中藍電子以黑馬姿態勝出。

  彼時該筆交易的總價款爲7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中藍電子副總裁陳軍表示,通過收購,公司將解決鏡頭專利“卡脖子”問題,打開高端手機後置鏡頭製造技術的“壁壘”,提高中藍電子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盤錦光學電子產業基地產能的進一步釋放。

  收購完成後,康達智退出iPhone供應鏈,舜宇取而代之,中藍電子也因此次併購在業界聲名鵲起。然而,近年來受疫情、美中貿易戰等不利因素影響,終端消費市場需求疲軟,手機行業首當其衝。中藍電子當年的輝煌迅速褪色,狀況甚至急劇惡化。

  截至發稿時,財通社未能獲得中藍電子的回應。

  中藍電子,全稱是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021年完成C輪融資,註冊資本1.18億元,法定代表人王迪。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手機攝像頭核心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如對焦馬達和光學鏡頭,客戶涵蓋華爲、小米、榮耀、OPPO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

  2020年11月,有媒體報道,華爲旗下哈勃科技投資了中藍電子。2021年,中藍電子完成C輪融資,哈勃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爲中藍電子第七大股東,認繳出資額744.72萬元,持股比例6.33%。

  實際上,除了華爲外,中藍電子的股東陣容還包括小米、榮耀等產業客戶資本,舜宇等行業巨頭,海通、元禾璞華、華山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堪稱豪華

  2023年7月,中藍電子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點名,充分肯定了公司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中的突出貢獻,當時這篇報道透露公司通過12年潛心發展,已成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近1500項專利。2024年6月,遼寧日報又轉載人民日報的文章,介紹中藍電子是盤錦的“隱形冠軍”企業。

  中藍電子的快速崛起有目共睹,但是行業的競爭也是異常殘酷。

  宇博智業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3年手機攝像頭十大品牌排行榜顯示,中藍電子排行業第七,在它前面的是舜宇、大立光等行業巨頭。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2021年大立光通過專利戰,與榮耀、OPPO、vivo、小米等簽訂了長期供貨合約(LTA),獲得了高階7P(七片塑膠鏡片)、8P鏡頭的全部訂單,以及6P鏡頭五成的市場份額,有效制約了舜宇、瑞聲等大陸鏡頭廠,穩固了其在高階手機鏡頭領域的龍頭地位,也確保了大立光在中國鏡頭市場的價格和供貨量,從而掌控利潤。

  然而,5P以下的中低階手機市場仍面臨競爭壓力,部分鏡頭廠爲了維持工廠運轉率,不惜殺價搶單,導致做得越多,虧得越多。

  此次中藍電子因不堪虧損,停止供應鏡頭,陸續釋放出前置鏡頭、3P/4P、FOD鏡頭、物聯網鏡頭等訂單,OPPO、vivo等品牌緊急尋求臺灣鏡頭廠的支持以解燃眉之急。

  面對行業內卷,不只是中藍電子日子難過,就連上市公司歐菲光(002456.SZ)也連續兩年鉅額虧損,上半年纔有些好轉跡象。目前,中藍電子未對外公佈財務情況,但今年9月以來,公司作爲被告的合同糾紛案件明顯增多,此前還有公司員工曝出拖欠薪資。

  作爲一家東北的稀缺科技明星,希望中藍電子在這輪行業危機中挺過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