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個大的週期,在這個讓許多人、許多企業產生許多疑惑的週期裏,海爾迎來了自己的不惑之年。
12月26日,以“進化有緣起 生態無邊界”爲主題的海爾集團創業40週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討會在青島舉行,重點總結回顧了海爾創業40年來的發展成果,明確了未來打造世界一流產業新生態的發展方向。
會上,海爾展示了自己的未來發展願景:踏過千重浪,以無界生態創出一個更加生機勃發的“新海爾”!
站在新的起點上,海爾明確了戰略聚焦的方向——
建立起三個世界一流的產業生態:
智慧住居生態,通過建立智能交互引擎,一端與用戶零距離,一端與生態方零邊界,打造極致效率、極致體驗的世界一流智慧住居生態企業。
產業互聯網生態,邁向工業AI,打造智能交互新引擎,從供需兩端發力,創建產業互聯網生態。
大健康產業生態,佈局生命科學、臨牀醫學和生物科技三大產業生態,成爲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領軍企業。
建立卓越運營三大框架:
通過自組織實現分佈式領導力。
打造無邊界的協作與創新的生態系統。
利用人工智能實現無限互動與迭代優化。
建設五大生態能力:
建設卓越科技創新能力,爲生態海爾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構建強大的全球化運營能力,爲生態海爾塑造強韌體魄。
鍛造高效數字化和智能化能力,爲海爾融入數字生態提供支持。
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爲生態海爾提供健康發展保障。
建立更廣泛的品牌影響力和更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爲生態海爾提供戰略感召力和凝聚力。
不惑之年的海爾身上,確實看不到疑惑,看到的只有堅定。
海爾40,何以不惑?
答案是“三個三”。
“三個一”,展示海爾的“不惑之姿”:一個全球化企業、一個世界級品牌、一個全球引領的管理模式。這既是海爾40年的創新成果,也是海爾40年來的發展路徑,構成了海爾堅定走在時代潮頭的昂揚姿態。
“三個海爾”,展示海爾的“不惑之義”:世界的海爾、進化的海爾、生態的海爾。“三個海爾”回答了“海爾是什麼、爲什麼以及將來要做什麼”,這是海爾穿越週期、領跑時代的發展義理。
“三個轉折”,展示海爾的“不惑之境”:從1984年重生的轉折點,到2005年新模式轉折點,再到2024年新引擎的轉折點,海爾用生態傳承詮釋韌性成長的基因,這是海爾的發展境界。
“海爾範式”表達的,或許正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不惑。
01
不惑之姿:時代舞臺的多元呈現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從1984年到2024年,中國與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個經濟週期“穿堂而過”,許多次產業革命起起伏伏。時代在變化,海爾卻總能以合適的姿態出現在不同的時代舞臺上。
改革開放大幕徐徐拉開之時,海爾展現出“開放姿態”,於1985年從德國利勃海爾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啃下並消化1942項先進技術,生產出了中國第一代四星級冰箱。90年代國家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海爾率先“走出去”,以“一個全球化企業”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
目前,海爾已進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美國、巴基斯坦、新西蘭等7個國家成爲行業第一,海外收入佔到總營業收入的53%。
同時,海爾在全球4大洲、20個國家建立了35個工業園、163個製造中心,其中海外建立了15個工業園和60個工廠;在全球建立了十大研發中心,擁有2.4萬名研發人員,鏈接了全球超過25萬名行業專家,主導和參與發佈國際標準109項。
跨越週期、穩定增長,創牌出海是海爾一直堅持做的“難而正確的事”,這是海爾的“品牌姿態”。
自1991年產品批量出口開始,海爾就堅持不走貼牌代工的捷徑,而是堅持打造自主品牌。目前,海爾、卡薩帝、Leader、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AQUA、Candy等全球化高端品牌,以及全球首個智慧家庭場景品牌三翼鳥,構成了世界一流品牌方陣,並連續15年排名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的“世界品牌500強”中,海爾連續21年上榜,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前三;谷歌與凱度聯合發佈的“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榜單中,海爾蟬聯行業第一,連續8年穩居10強;連續6年入選BrandZ全球百強品牌榜單,併成爲唯一入選的物聯網生態品牌——一個世界級品牌,就這樣常青於全球市場。
當海爾的品牌、工廠、研發中心遍佈全球之時,海爾也隨之呈現出了充滿東方智慧的“管理姿態”。
從2005年提出以來,人單合一模式經過19年的實踐和完善,已經實現了跨越國家、跨越文化的複製推廣——日本三洋白電業務、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通用家電、意大利Candy的一個又一個案例,證明海爾用人單合一模式打破了跨國併購高失敗率的“七七定律”。
在德國博世智能出行、富士通西歐、聖馬力諾ASA、非洲西納等公司,以及信息通信技術、能源、零售、健康科技、數字服務、通用設備等47個行業,人單合一模式成功複製推廣。
一個全球引領的管理模式,是海爾對時代的貢獻。
截至目前,全球已自發成立14個人單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個國家41.7萬家企業在學習人單合一模式,其中有8.2萬家已經複製。
02
不惑之義:穿越週期的發展義理
商海之中,能成功穿越週期堅持40年的企業是少數,能領航40年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根據美國《財富》雜誌數據,美國大約有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10~12年。就連代表全球企業最高水準的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也只是40年左右。
而海爾不僅僅是走到了40年,更是保持了40年的上升之勢:年營業收入從348萬元發展爲預計突破4000億元;年利潤從虧損147萬元到突破300億元;累計納稅2233億元,平均每年納稅50億元……
世界的海爾、進化的海爾、生態的海爾,“三個海爾”回答的,正是海爾穿越週期、領跑時代的發展義理。
世界的海爾,既是海爾創業之初的夢想,也是海爾創業40年呈現的成果。
“我們不斷自我否定,並在自我否定中成長。”通過大錘砸冰箱否定了瑕疵、開啓了“質量零缺陷”時代的海爾,在國內站穩腳跟後,在1991年又毫不猶豫地否定了自己的國內舒適圈,決定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
只有先進入發達國家,與最強大的對手“下棋”,與最先進的技術硬碰硬,才能知道什麼是“最好”。因此海爾的創牌出海固執地堅持“先難後易”,先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再進入東南亞、中東非等發展中國家,堅持了25年,纔在2016年實現了盈虧平衡。
但前期紮實的鋪墊換來的是品牌效應在新時代的充分釋放。目前,海爾作爲全球大型家用電器第一品牌,品牌份額是第二名的1.57倍;在海外市場見到的中國品牌家電中,每10臺中有6臺是海爾品牌。
進化的海爾,既是海爾四十年動態演進的過程,也是海爾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驅動力。
在被別人打倒之前,先否定自我。海爾的四十年曆經六個戰略階段,每一次戰略升級,都是在肯定上一階段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自我革新,甚至在成功的時候否定自我,涅槃重生。
在這個過程中,海爾的管理模式不斷進化,從自主管理班組、日清工作法,到“市場鏈流程再造”,再到人單合一管理模式,海爾始終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
海爾的技術創新和標準化體系也在不斷進化。目前海爾全球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1.3萬餘件;全球佈局40+標準組織,並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109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發佈813項;全球擁有100餘個IEC和ISO國際標準專家席位、中國家電行業最多;成爲全球唯一進入IEC IB和IEC MSB兩大最高管理機構的企業,實現了行業標準的全面引領。
生態的海爾既是海爾進化的土壤,也是海爾不斷發展的方向。
“人單合一”模式,造就了一個創新創業的雨林生態,12萬全球不同國籍、不同背景的海爾人,成爲協同並進的“創客”。
海爾從1998年開始探索讓個人收益率和企業收益率趨於相等的激勵模式,讓每個員工在爲用戶創造價值中分享價值,並創新了海爾集團創客合夥人激勵與約束機制(簡稱“創客激勵平臺”)。創客激勵平臺是在不改變企業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前提下,對激勵機制的一次重大創新。
要變得“像熱帶雨林一樣生生不息”,生態的海爾,或許最能體現海爾的發展境界。
03
不惑之境:以人爲本的成長轉折
從1984年重生的轉折點,到2005年新模式轉折點,再到2024年新引擎的轉折點,海爾40年的成長史,經歷了三次轉折點。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回顧海爾40年發展史時,認爲海爾40年來最深刻和動人的故事,是關於“人”的故事。海爾的三次轉折點,無不與“人”密切相關。
人是目的,這是海爾的發展境界。
“不準遲到早退”“不準在工作時間喝酒”“車間內不準吸菸”……1984年貼在青島電冰箱總廠牆壁上的13條勞動紀律管理規定,瞄準的是“人”的素質,這是產品合格的前提。1985年,張瑞敏揮向76臺“有瑕疵的冰箱”的大錘,砸來了人們的質量意識覺醒。
隨着海爾的發展壯大,面對“大企業病”的海爾,再次圍繞“人是目的”,開啓了引領時代的變革。
2005年9月20日,揚棄經典管理模式的人單合一模式破繭而出,成爲企業向生態蛻變的轉折點。
“生態”是以“人”爲中心的價值理念得以實現的商業模式的可能,打造熱帶雨林一樣自生長、自進化的生態圈,正是“人單合一”的場景應用。人單合一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變成自己的CEO,持續創造用戶價值,從而實現自身價值,並能夠實現自湧現、自裂變、自進化。
以雷神科技爲例,這是海爾集團孵化的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三個80後通過對遊戲本痛點的交互,捕捉到了創業機會,自主註冊公司開始創業。成立公司後,小微在全球範圍內自組織創業資源,和遊戲玩家共同創新迭代產品。實現硬件第一後,雷神公司開始探索“第二曲線”,實現從硬件引爆到周邊引爆+軟件到競技引爆再到直播電競生態平臺引爆的轉變。
2021年9月,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頒發了全球首張人單合一認證證書;2024年9月,ISO56001創新管理體系標準發佈,人單合一創新生態理念融在其中。
2024年9月20日,海爾迎來了新引擎的轉折點。
“新引擎”就是形成一個用戶與各方合作者相互交互、融爲一體的“智能交互生態”,新引擎是融入物聯網的轉折點。如果說人單合一1.0的目標是做到“零距離”,那麼2.0的目標就是做到“零邊界”。
目前海爾已經湧現了多個優秀的“智能交互生態”案例。
三翼鳥創造出智慧家庭的新引擎,鏈接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慧服務、設計師及交付服務等在內的生態資源,形成一個無邊界的生態方聯合體。
卡奧斯創造出生態經濟的新引擎,與奇瑞汽車攜手打造的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重塑了產業生態,更開啓了汽車行業個性化定製的新紀元。
卡泰馳創造出汽車生態的新引擎,需求側挖掘用戶個性化需求,供給側鏈接多元生態夥伴,實現從用戶需求收集到個性化定製方案落地的有效閉環。
海醫匯創造出醫療行業的新引擎,攜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等核心夥伴,通過構建一個高度協同、開放共享的智能交互生態系統,實現了從科研創新到臨牀應用的高速跨越。
在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的未來,一定會還會有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但其中最有活力也最有潛力的“人”,是每個時代的軸心。而海爾的未來,正在由創客們書寫,寫在海爾正在前行的當下,寫在生生不息的創新活力中。
或許這就是海爾不惑的最大底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