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PPT上市的“飛行特斯拉”,一度宣佈破產,又突然迎來反轉!

車雲網
2024-12-27

原創|Jaden

兩個月前,有“飛行特斯拉”之稱的電動飛行汽車eVTOL初創明星公司Lilium突然宣佈破產,令全球爲之震驚。

不過,就在這個聖誕節前夜,Lilium突然迎來了轉機。根據Lilium官網的消息,歐洲投資者財團Mobile Uplift Corporation已經簽署了收購Lilium子公司經營資產的協議,並計劃在明年一月重新啓動業務。

而此前因爲破產被解僱的1000多名員工崗位也得以保留,這一消息正好在聖誕節傳達給了所有員工。

Lilimu在公告中並沒有公佈收購價格,不過行業有消息稱這筆交易可能高達數億歐元。

此前Lilium破產的原因,是因爲無法得到政府擔保,從而沒有能夠從銀行獲得貸款,導致資金鍊徹底斷裂,無法再運營兩家全資子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其股價也跌到不到一塊錢。此後還被被納斯達克摘牌退市。

12月22號,Lilium正式宣佈停止運營。但兩天後,Lilium就迎來了新的投資人,也爲Lilium找到了續命的轉機。戲劇性的一幕也讓Lilium再次成爲媒體焦點。

這家eVTOL公司的一舉一動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其集合了諸多不可思議的因素。作爲一個基於超前概念誕生的電動飛行汽車初創公司,在沒有任何產品被生產出來之前,該公司創始人團隊只是通過PPT一遍又一遍給投資人畫餅,竟然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高達百億美金,而且還拿到了數百訂單。

01

概念超前的PPT畫餅公司

2015年,四位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校友,在Daniel Wiegand的帶領之下,共同成立了Lilium。他們當時在PPT上打造的概念,正是基於這四位創始人在複合材料、空氣動力學以及製造技術上的專業優勢,而這些優勢足以打造一家能夠“創造更環保的航空方式”的飛行汽車公司。這也是Lilium能夠僅僅憑藉畫餅就能不斷從投資人手上拿到錢的重要原因。

2015年左右是中國乃至全球的電動汽車開始起步沒多久的時間,電動飛行汽車eVTOL概念還是非常超前的。所以從這點看,Lilium的確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開創了電動飛行汽車eVTOL賽道的先河。這也是爲什麼後來Lilium能被包裝成“飛行特斯拉”的原因之一。

在成立當年,Lilium就獲得了歐洲知名投資機構Freigeist 資本的種子輪融資,並得到了歐洲航天局的支持。此後幾乎每一年Lilium都能完成新一輪融資,包括騰訊、Freigeist、Atomico、Obvious Ventures、LGT資本等投資方在內,這些老股東幾乎堅定地出現在每一輪投資人名單中,足可見資本對這家初創公司的青睞。

2021年Lilium通過SPAC方式在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巔峯市值一度超過百億美元。Lilium是繼Joby之後第二家在美國以SPAC方式借殼上市的電動航空企業,也是繼億航和Joby後第三家在美上市的電動航空企業。

成立9年以來,Lilium累計完成了8輪融資,共籌集了約15億美元,公開的消息中,騰訊至少參與了其中7輪融資,而且至少3輪是領投方,合計投資超過40億元。

一面是在資本市場的如火如荼,但另一方面,Lilium的產品卻一直難產。2019年Lilium曾經宣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架全電動噴氣式五座飛機原型機Lilium Jet,並完成首次試飛,即便這距離交付還遙遙無期,但這之後也再沒有進展和下文。

雖然這架原型機只能飛行幾分鐘,但它還是爲Lilium贏得了大量融資和訂單,僅沙特航空集團一家就訂購了100架電動飛機,總價值約爲4.5億美元。Ambitious Group也訂購了8架。

另外,Lilium還提到過自己還有600多個預訂單。不過這些預訂單,在行業看來是有很多先決條件,是非約束性訂單,不能真正稱爲真實訂單。

此前Lilium曾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實現首次載人飛行,但這個目標也一改再改,前不久Lilium纔剛剛宣佈完成全電動Lilium Jet的首次系統啓動,可惜很快就宣告了破產。

雖然行業中對Lilium的技術路線有爭議,但總體而已,航空產業是一個長週期賽道,除了技術,還要又雄厚的資金、持續的研發投入、成熟供應鏈和足夠的耐心,比如傳統民航飛機從概念設計、研製、驗證、試飛到最終交付並投入商業運營,週期可能長達5-10年。

eVTOL距離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還需較長時間,行業對此已有共識。但成立十年的Lilium,旗下沒有任何能夠看到規模商業化落地可能的產品,這也逐漸消耗掉了投資人和市場的耐心與信心。這種無底洞式的輸血,從其財報上其實能夠看出端倪。

2024年上半年,Lilium的研發費用爲1.31億歐元(約10億元),同比增長55%。管理及銷售費用分別0.49億歐元(約3.8億元),以及0.06億歐元(約0.48億元),同比增長22.7%以及49%。累積虧損額1.86億歐元,同比增長45%。

因爲Lilium一直沒有收入,所有費用支出都是來自股東融資和貸款,所以一直面臨着持續的虧損和負運營現金流。要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就要持續融資和貸款,在沒有新融資且銀行貸款也遲遲無法獲得的情況下,Lilium不得不宣佈破產。

在IPO時,Lilium設定的目標是預計到2024年底實現2.4億歐元的收入,到2025年底實現盈利。但顯然這個目標是無法達成了。

02

冰火兩重天的低空賽道

儘管整個低空領域的eVTOL玩家,都還處在燒錢階段,都同樣面臨鉅額虧損,但形勢卻是冰火兩重天。比如同樣在美國上市的Joby,其虧損情況比Lilium更嚴重,以2024年上半年爲例,其虧損高達2.9億美元,淨虧損爲2.18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爲4億美元。

但與Lilium不同的是,Joby背後有豐田這樣一位資金雄厚的大金主。豐田給Joby的總投資達到8.94億美元,包括前不久豐田剛剛宣佈,將額外投資5億美元以支持Joby電動空中出租車的認證和商業生產,以實現兩家公司的空中交通願景。

目前Joby在整機取證上有了新的進展,FAA試飛員已經開始認證測試飛行。其目標是最早在2025年啓動商業運營,目前已經與阿聯酋、英國、日本等國家簽約或達成了合作意向,整體商業化進程在加速進行中。

不止是Joby,美國的Archer商業化進程也不錯,除了投資人的鉅額資金,還有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簽訂的價值10億美元的200架eVTOL飛機訂單,並且可選擇再訂購100架。

在國內低空賽道的競爭也是日益激烈,目前中國有超過30家企業已經進入eVTOL整機研發領域,其中約有15家載人eVTOL整機研發企業,完成了數千萬元以上的融資。

除了各類飛行器eVTOL公司,比如億航智能、沃蘭特等,國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同車企的加入,包括小鵬、吉利、長安、廣汽、奇瑞、寧德時代等等在內,都已經在電動飛行汽車賽道開始佈局,包括整機和供應鏈。

就在前幾天,小鵬匯天宣佈其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計劃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首批交付,售價不超過200萬元。此前小鵬匯天也曾提到,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度,小鵬匯天飛行汽車量產工廠竣工,並預計在2025年10月末取得中國民航的型號合格證。

最近長安汽車與億航智能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長安飛行汽車的戰略規劃藍圖,未來5年,長安汽車將在低空經濟領域投入超200億元,未來十年投入超1000億元,探索陸海空及人形機器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

廣汽集團最近也發佈了全新飛行汽車品牌——GOVY高域,以及該品牌首款複合翼飛行汽車GOVY AirJet。在此之前,廣汽首款分體式多旋翼飛行汽車已發佈併成功首飛。

另外,奇瑞對外展示了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並完成了首航試飛;吉利控股旗下沃飛長空全自研戰略產品 AE200 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驗證機完成國內第二次對外公開演示飛行。今年六月還宣佈完成B輪數億元融資,創下了近兩年國內eVTOL行業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

當然,如今的低空經濟的發展還在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對於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計劃進入飛行汽車和人行機器人賽道,何小鵬曾表示,現在對於飛行汽車的時機,也許相當2007年的移動互聯網,或者是2012年的新能源領域。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2萬億元,eVTOL市場保有量有望突破10萬架,到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3.5萬億元。從飛行器製造到基礎設施建設,提前佈局就意味着佔有了市場先機。

而中國低空經濟如此火熱的很重要原因之一,也離不開各級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全國兩會已經從國家級戰略的高度肯定了以飛行汽車爲代表的低空經濟發展前景,並首次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也被視爲低空經濟的發展元年。

各地政府也不想放棄這個萬億級的市場。截至目前,北上廣、江西、安徽、廣州、武漢、重慶等多個省市已發起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基金規模從10億元至200億元不等,其中,貴陽、武漢和蘇州三地更是以基金集羣的形式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Lilium在此前的公告中,將自己破產的原因歸結於德國政府的不支持,並特別提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競爭對手,都獲得了各自國家的資助和貸款。其創始人Daniel Wiegand特別憤怒地說,如果能夠重新選擇,他絕不會在德國創業。

不管怎麼說,在新興行業發展過程中,搶佔市場先機很重要,但也並不意味着就能一直留在牌桌上。行業有先驅也有先烈,這是正常現象。Lilium給eVTOL玩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技術創新與商業化落地,這都是初創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