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不僅是元宇宙中的生命形態,還通過元宇宙展示其逼真度和交互性,在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王雅迪
ID | BMR2004
還記得導演斯皮爾伯格在科幻電影《頭號玩家》中呈現的元宇宙樣本——綠洲嗎?在“綠洲”裏,人們可以逃避現實世界的殘酷,轉而在虛擬空間中進行社交、娛樂、創作、戀愛等活動。
作爲一名創業者,北京理工大學2022級MBA校友李鋼很早就關注到了元宇宙領域,並且希望成爲“綠洲”構建中的一員。2020年時,李鋼創立了北京壹柒元視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柒元”),專注於三維可視化、元宇宙開發技術,主要業務是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數字孿生、數字人、XR、直播等。
儘管近年關於元宇宙的聲音逐漸冷卻,但工業元宇宙的實用價值卻日益凸顯。通過對現代工業的複雜系統做全方位的數字孿生,整個工業系統處於完全數字化、智能化的狀態。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元宇宙市場規模爲175億元,同比增長18%,主要分佈在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基礎設施較爲完善的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則發展相對較緩。從全球市場看,2023年全球工業元宇宙市場規模已達183.7億美元,其中硬件市場規模約爲79億美元,佔比43%。
在李鋼看來,在可預見的10—15年,虛擬現實(VR)行業還存在較大發展潛力,這一判斷爲他的創業之旅埋下了種子。他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新實現個人目標與成就感,爲團隊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更能爲社會帶來一些有意義的改變,於是壹柒元帶着夢想誕生。
01
VR“爆發年”,創業萌芽
2016年是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的“爆發年”。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VR行業投資案例爲61筆,投資金額約25.2億元,較2015年增長19%。中國VR行業投資仍以天使輪和A輪爲主,總佔比達75%,天使輪獲投次數佔比最高,爲45%。
這一年,Oculus、Sony、HTC紛紛發佈消費級VR產品,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巨頭也紛紛進入VR領域。在VR“爆發年”,李鋼被技術所帶來的未來暢想所吸引,試圖成爲“綠洲”構建中的一員。
李鋼坦言,決定創業基於三點原因。首先,作爲通訊運營商的一員,李鋼曾在與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合作的過程中接觸到了VR硬件,順理成章有了創業的基礎;其次,他大學所學的專業爲計算機,對VR領域涉及到的圖形學、算法等有所瞭解,之後他又修讀了法律專業,爲創業積累了知識背景;再次,出於對遊戲的熱愛,他渴望研究VR遊戲的獨特性。
人一旦有了創業的念頭便很難輕易打消,但鑑於技術和當時的實際條件,2016年時,李鋼並沒有立馬成立公司獨立運營,而是先進行了大量的項目積累,以便爲後續的獨立運營打好基礎,於是,他從三個方面對市場和行業趨勢進行了調研。
他先向曾經接觸過的主流通訊廠商瞭解了哪些企業已進入VR領域,哪些廠商計劃進入該領域;隨後,他從渠道側入手,對大量線下實體店進行了走訪,詢問商家與消費者對於VR的看法;最後,他還對京東、蘇寧等電商行業企業進行了溝通調研,以瞭解未來VR在電商行業可能存在的機會空間。
李鋼回憶,當時調研的企業數量至少達到20家,上游企業包括通訊行業,如蘋果、三星、華爲、榮耀、OPPO、小米等,以及科技企業如科大訊飛;線下渠道門店包括國美、蘇寧、華信通、全球通等;線上電商平臺如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都有過溝通。
在市場考察期間,李鋼學習了市場營銷、管理、財務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並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計劃書。
準備就緒後,他選擇了一位可靠的合夥人。這位合夥人起初是他的客戶,彼此有信任的基礎。該合夥人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同樣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畢業後曾在軍隊裏做軍工仿真和模擬,與李鋼創業的方向極其適配,兩人便一拍即合。
李鋼感慨道,一個有前景的行業可以爲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而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目標。在創業過程中,動力來自於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事業的熱愛。選合夥人時則要考慮彼此的能力、經驗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匹配程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團隊的優勢。
2020年,李鋼和創業夥伴正式創立壹柒元,走上了獨立運營之路。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處於疫情期間,VR技術和應用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打開了新市場,壹柒元也切入房地產領域進行了不少嘗試。彼時公司一年基本會有幾十個小項目,甚至一些大中型項目。主要應用場景爲售樓處的選房系統,通過VR技術搭建更加直觀的三維可視化房屋呈現。
02
工業元宇宙新機遇
2020年以來,元宇宙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彼時,壹柒元團隊人數也擴展到十幾人,在人力、技術、硬件等方面加大投入。
在李鋼看來,2020年中小企業面臨更多機遇。VR技術已獲得更多的市場認可,培養了消費者的認知度。從技術發展角度看,該階段VR技術呈現曲線向上的趨勢,並生成了一些實際應用案例。比如,在製造業中,元宇宙可以實現物理設施的數字孿生,通過虛擬空間模擬生產過程;在文旅業中,元宇宙拓展了時空限制,爲用戶提供了全新的體驗。
這時的元宇宙不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已經有了一些交互性的應用體驗。例如,全球頂級AI學術會議之一的ACAI(計算與人工智能國際會議),便將2020年的研討會放在了任天堂出品的遊戲《動物森友會》上舉行;第七屆中國虛擬現實產學研大會也以元宇宙會展形式在元宇宙空間召開。這些活動都是藉助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初步應用,而更具有發展前景的是製造業,這也是李鋼看好的方向。
以壹柒元參與的李寧工廠項目爲例,它利用三維可視化技術打造了全新攝像頭系統,並將其應用在安防場景中。傳統的安防門禁只是用於人們刷卡進出,用於簡單的統計和識別,但把攝像頭數據收集進來加入算法以後,便可以更加精準有效地控制攝像頭。例如,通過連接工廠內網,方圓50米內只要有人進入,就可以清楚地監測到該目標是否有過犯罪記錄,對工廠有沒有危險性。此外,該系統解決了傳統人數統計無法區分個體和人次的問題。傳統統計只要每個人進出一次,就算一人次,有可能今天只來了10個人,但會產生50人次的進出,但攝像頭通過加入算法的攝像頭則可以精準統計出只有10個人進出。
此外,工廠內部也有很多危險場景,比如從事戶外擦玻璃的“蜘蛛俠”,通常的做法是在其旁邊設置一個防護圍欄,並放置“小心高空墜物”的警示標語。除了這些常規措施,壹柒元採用攝像頭系統,可以清楚地監測到此時此刻有危險的“蜘蛛俠”,並警示安檢人員及時前去,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工廠通常擁有較多系統,每個系統都高度智能化。對於管理者來講,如果每次上班都需要打開幾十個界面,並在其中找到報警界面,非常繁瑣且效率低下。因此,壹柒元把這些系統歸到一個界面中,只要有報警,界面就會自動彈出來,不僅簡化了工作流程,還提升了預警效率。
李鋼透露,目前壹柒元的項目集中於工業和文旅領域,二者佔總業務的比例分別約60%和40%。文旅項目的訴求點相對簡單,主要應用場景是在大空間進行定位,利用XR技術,不需要在展品旁邊額外放置屏幕來播放短片進行介紹,只需要拿手機掃描展品就可以看到更加完整的細節介紹。
03
數字人連接現實與虛擬
作爲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人造空間,元宇宙通過技術和工具提供沉浸式體驗,使得虛擬與現實高度互通。在這一虛擬空間的打造中,數字人成爲連接現實與虛擬世界的主要通道,它可以模擬人類的面部表情、語音和動作,扮演各種角色。數字人不僅是元宇宙中的生命形態,還通過元宇宙展示其逼真度和交互性,在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首屆中國數字人大會上發佈的《中國數字人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與數字人相關的企業達到114.4萬家。從行業分佈來看,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合計佔比超六成。
據瞭解,壹柒元目前所做的定製數字人項目已達二三十個,主要應用於文旅、工業、地產、醫療等領域。比如,在山東煙臺、濟南,以及江西南昌、廣東深圳等地的展廳都有數字人的露出,主要負責日常諮詢等服務,解決來訪客戶的基本訴求。
以山東煙臺的醫院展廳爲例,傳統展廳是在大屏幕上呈現醫療技術,但仍需要通過接觸式的載體對內容進行點擊講解,這就避免不了污染情況,尤其是在手術室嚴格要求無菌的環境,這種展示方法加劇了清理工作的難度。壹柒元通過把數字人直接呈現在空中界面上,使其成爲輔助內容呈現的虛擬載體,與醫生的交流也是在空中界面進行,不需要再點擊實物大屏幕,從而提升醫療的安全性。
李鋼認爲,近幾年數字人的發展已經產生了明顯變化,首先,隨着技術的迭代,如今的數字人在面部表情、口型、髮型等方面已趨向於真人;其次,隨着大模型與數字人的鏈接,如今人們與數字人的交流更加順暢;最後,市場對數字人的認可度也在逐步提升,並已在多個行業有所應用。
不過,李鋼也坦言,雖然數字人的發展呈現向好前景,但仍有一些技術細節仍需完善,比如口型的適配,服飾和頭髮的飄動等細節。除了這些技術上的細節外,在李鋼看來,更需要注意的是立法的完善,數字人使用過程中涉及到的著作權侵權、不正當競爭、虛假宣傳等侵權風險值得警惕。
業界人士認爲,虛擬數字人作爲新興業態,其權利保護路徑和保護模式在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體系下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首例虛擬數字人侵權案的判決對於我國相關案件的審理具有重要的判例意義。
04
在探索中前行
通過對歷史應用數據的統計分析,《報告》總結了24類數字人應用細分場景,初步形成了媒介人、服務人、行業人三大類別,三類數字人呈現出疊加發展的態勢。
從應用場景來看,媒介數字人已全面成熟,場景數量佔比達50%,憑藉逼真的形象和流暢的語言表達,極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互動性與趣味性;服務數字人也實現了全面升級,具備了更強的交互能力,場景數量佔比達30%,廣泛應用於政務、電商、金融等領域;行業數字人開始萌芽,場景數量佔比達20%,逐步在醫療、教育和企業管理中發揮作用。
李鋼表示,目前數字人應用比較廣泛的場景是客服和前臺,一些銀行已經開始採用“1+1”的形式服務客戶,即一個數字人加一個真人。其次,教學場景也有很大前景,但凡有錄課需求的羣體,都需要不停地輸出內容,然而,做到每天24小時輸出並不現實,如果擁有數字人,只需要把時間與精力放在內容創作上,而不用在展現形式上耗費過多精力。
隨着人工智能的廣泛普及,它將對整個社會帶來深刻影響。衆多傳統職業將面臨被重塑,新的職業和機遇也將應運而生。那麼,公衆應如何應對這一技術帶來的變革呢?
李鋼認爲,任何技術的發展都可能引發結構性失業,但也會誕生新的崗位需求,利用好數字人也可以實現變現,且變現方式非常多,持有不同態度的人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例如,數字人需要技術、算力和硬件的支持,這就促使了相關技術崗位的增加,同時,工廠需要建立大量的算力中心,與之相關的運維人員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這些都是新的職業機會。
在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大會上發佈的《2024年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1800億元,同比增長約18%。而隨着人工智能在製造、交通、醫療、城市服務等衆多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訓練師的需求和規模預計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據悉,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市也正在計劃將人工智能訓練師納入緊缺工種。爲滿足市場和行業的發展需求,廣東在政策、資金方面,都爲人工智能訓練師這一新興職業營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正如李鋼所說,企業需要將數字人當作工具爲自身服務,以開放的心態看待技術的發展,抓住新技術的發展機遇,能夠通往截然不同的未來。(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4年12月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