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角財經
羽絨服中的國貨代表波司登,在這個冬天翻了車。
有消費者通過社交平臺發文表示,自己購買的波司登售價745元的羽絨褲,充絨量只有3克,此信息迅速引起廣泛關注。隨後有媒體記者進行調查,在波司登實體店查看同款羽絨褲後打電話詢問客服,客服最初不願詳細回覆,後表示會覈實問題,門店則答覆不清楚。
最後來自波司登官方的客服回應稱,“絨跟絨之間不一樣,我們用的絨朵,沒有雜質,在克數上會輕”,但這樣的回應未能讓消費者信服,反而引發更多質疑。
要知道,“700元羽絨褲僅3克絨”的回應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這樣真的能保暖嗎?有消費者直言,這款羽絨褲充絨量極低,大部分區域幾乎無填充物,僅在大腿根部有一小塊絨,就是“一層皮的滑雪褲”,該話題閱讀量高達2500萬。
再看看市場上其他品牌的同類型產品,充絨量普遍在20克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克,價格卻更爲親民。最新的消息是波司登默默下架了3克充絨量的羽絨褲,目前網店裏上架的羽絨褲,大多充絨量都在 20 克以上。
風波似乎過去了,但圍繞“3克絨”的爭議並未平息。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爲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羽絨標準爭議
“3克絨”到底有沒有問題?這背後牽扯出羽絨服的國家標準。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不管在舊國標還是在新國標中,都沒有規定充絨量的最低標準。在2021年3月發佈、2022年4月實施的GB/T 14272-2021《羽絨服裝》標準,最大的亮點是把“含絨量”修改爲“絨子含量”。
爲什麼要這麼改呢?根據定義,絨子是朵絨、未成熟絨、類似絨和損傷絨的總稱,是一朵羽絨中最優質的部分。此規定不再將沒有保暖作用的絨絲廢料計入,對填充羽絨的品質要求更嚴格。
規定的初衷是好的,但坦白說,普通人很難理解也很難記住絨子的概念,正如此次事件中波司登說是“絨朵”,以此爲擋箭牌來解釋克數少。
而根據新國標的規定,標稱絨子含量由50%到95%,每5%爲一檔,只有絨子含量超過50%,纔算是合格的羽絨服。
這裏又有一個問題:什麼是絨子含量?是指羽絨中絨子所佔的質量百分比。例如,一件羽絨服的絨子含量標註爲90%,就意味着在這件羽絨服所填充的羽絨中,絨子的質量佔總羽絨質量的90%,其餘10%可能是絨絲、羽絲等其他成分。
但說到底,國標確實沒有對充絨量設定最低標準,這賦予了各品牌在充絨量方面較大的自主空間。正因如此,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羽絨製品在充絨量上存在顯著差異。
只能說按照約定俗成的概念,一般初冬季節選擇的輕薄款羽絨服充絨量在40克- 90克;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絨服充絨量爲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爲180克左右;適合北方戶外穿着的羽絨服充絨量要在180克以上;像一些主打戶外保暖的專業羽絨褲,爲了應對極端寒冷的環境,充絨量往往在200克以上。
那麼,說回波司登的“3克絨”,雖然說國標要求了羽絨的質量,沒有要求填充數量,但波司登的情況也屬實有些離譜過頭了,甚至有網友表示:“雖然國家沒有最低標準,但波司登卻開創充絨量最低標準。”
某種程度上來說,波司登“3克絨”之所以翻車,是消費者長久以來對羽絨服質量不滿意的一次集中爆發,也進一步說明,想買一件價格公道質量良心的羽絨服有多難。
高端就是價格高?
曾幾何時,在大衆的記憶中,波司登是親民實惠的典型代表。
那些年,它陪伴着無數國人度過寒冷的冬天,以平價實用的形象紮根市場,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保暖首選。那時候,一件波司登羽絨服價格不過百元左右,普通家庭都能輕鬆購置。
然而,波司登並不滿足於這樣的定位。近年來,它開啓了高端化的征程,在品牌塑造方面投入巨大。
一方面,波司登重金聘請國際知名設計師,打造出時尚新穎的款式。無論是都市通勤還是戶外探險,嘗試了各種風格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羽絨服擺脫了臃腫單調的形象。
另一方面,簽約流量明星代言,頻繁亮相於各大時尚週、媒體平臺。廣告鋪天蓋地,從繁華都市的戶外大屏到高鐵、機場的通道海報,“波司登”三個字隨處可見。
這些品牌建設投入確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產品成本,意味着消費者購買波司登產品時,不僅要爲衣物本身買單,還要爲品牌溢價掏錢。
如此一來,近年來波司登的價格走勢就像陡峭的山峯。自開啓高端化戰略後,波司登羽絨服的均價持續攀升,從千元逐漸向更高價位邁進,部分高端系列甚至突破萬元大關。
追求高端,對於企業品牌而言無可厚非,漲價也是企業自主行爲,但是不能爲了漲價而漲價,尤其是對於羽絨服來說,最重要的始終是保暖性能,其他因素都只是錦上添花。然而波司登賣得如此貴,卻在保暖效果上退步,這無疑會讓消費者對這個國民品牌望而卻步。
回到此次波司登的“3克絨”羽絨褲,有專業人士認爲,由於克數實在太少,要均勻分佈到整條褲子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會導致保暖效果出現嚴重的不均衡。畢竟,只有足夠的充絨量,才能讓衣物在各個部位都具備良好的保暖能力,而這“3克絨”,實在是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有業內人士接受採訪,以搖粒絨爲例,如果褲子裏有一層搖粒絨,那搖粒絨就能起到保暖作用。他進一步解釋道,也許充了3克絨就可以在標籤上標註羽絨褲,但實際上主要保暖材質還是搖粒絨。他提醒消費者,要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爲品牌買單,還是爲褲子的保暖性能買單。
不管怎麼看,波司登這款售價700多元卻僅有3克絨的羽絨產品,保暖效果不理想幾乎已成共識。這一爭議,就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消費者心中泛起層層漣漪,難免對波司登所有昂貴產品的實際保暖性能都產生了懷疑。
都怪豬肉?
關於波司登“3克絨賣700多元”,有一種觀點認爲,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而今年羽絨服都普遍漲價就是有力的佐證。
原材料對波司登的影響,也體現在毛利率數據上。近年來,波司登毛利率基本維持在60%左右,然而最新財報顯示,毛利率已跌破50%。雖然依舊暴利,但沒有那麼暴利了。
這表明,原材料價格上漲確實對波司登的成本與價格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波司登難免會在原材料使用量上面想更多辦法。
對於原材料價格的提升,波司登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回應稱,2023年下半年公司就已洞察到了鵝絨等原材料會有大漲價的趨勢,公司也前置做好了羽絨管控與價格管控,與戰略供方形成了戰略合作聯盟,進行了前置性、策略性的備貨,保障公司鵝絨等核心材料的價格具備最優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羽絨服成本上升的關鍵因素,在於核心原材料羽絨價格的大幅上漲。
當下市場上的羽絨主要分爲白鴨絨、灰鴨絨、白鵝絨以及灰鵝絨這四類,其中鵝絨價格高於鴨絨,白絨又比灰絨更具優勢。自2022年至今年10月,90%白鴨絨價格從每千克344.3元攀升至543.9元,90%白鵝絨價格同樣呈現出顯著的漲幅。
這一現象直接影響了羽絨服的成本,進而對產品價格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究竟爲何羽絨價格漲得如此厲害?答案衆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說法頗爲有趣——“都是豬肉惹的禍”。
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豬肉與鴨、鵝肉同屬蛋白質補充類食用肉,相互之間存在“替代互補”關係。當豬肉價格下降,其銷量隨之上升,鴨、鵝肉的需求便會相應減少,養殖量也隨之降低。這就導致羽絨產量減少,價格自然就上漲了。
以2024年11月爲例,豬肉價格較2019年高點大幅下跌,與此同時,鴨、鵝出欄量顯著下降,羽絨價格也隨之攀升。
這種現象背後,反映的是整個市場的供需關係變化。在市場的大棋盤上,各個因素相互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羽絨價格的上漲,正是這盤棋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棋子”,從而影響着羽絨服行業的成本與價格。
不過,即便考慮到原料成本上漲,波司登羽絨服的定價依舊顯得過高。以波司登一款羽絨服爲例,該款採用90%白鵝絨,充絨量在100-150克,售價高達1299元。粗略計算,羽絨成本約爲168元。若按鴨絨、鵝絨佔總成本的45%估算,總體成本約爲373元。而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竟然是成本的3倍多。
這一情況反映出波司登在定價策略上,遠遠超出了原料成本所帶來的影響。即便原材料價格上漲,其定價與成本之間的差距依舊十分顯著。這意味着消費者在購買時,爲品牌的附加值、營銷以及其他因素付費的金額,遠超原料成本。
或許正是因爲定價過於暴利,使得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毛利率下滑,都未能阻擋波司登業績一路高歌猛進。
從波司登發佈的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來看,成績斐然。其上半財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7.8%;淨利潤同比增長23%。
這一數據表明,儘管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毛利率下滑的挑戰,波司登憑藉其高定價策略,依然在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業績成果。
然而,一邊是波司登業績大賺特賺,一邊又是消費者在吐槽“700元只有3克絨”,這讓本就被質疑性價比的波司登,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正逐漸拉大。
在市場博弈中,當品牌形象與消費者的期望背道而馳,其市場前景往往也會變得愈發模糊。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