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有大行罰單盤點:農行罰單數量最多 交行大額罰單金額最高

市場資訊
01-03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WEMONEY研究室

  作者:王彥強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披露日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各地派出機構,對1108家銀行金融機構(包括信用社、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等)開出6366張罰單,較上年減少19.22%,罰沒總金額17.39億元,較上年減少39.81%。

  在6366張罰單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出5426張,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開出開出763張和177張。其中,農商行被開罰單數量最多,共計661張(機構罰單數量不包括個人),罰沒金額約4.23億元;國有大行被開罰單584張,罰沒金額約3.34億元;城商行被開罰單330張,罰沒金額約3.1億元;股份制銀行被開罰單328張,罰沒金額約2.98億元。

  從處罰原因來看,6366張罰單主要涉及信貸業務違規、內控制度不健全、員工行爲管理不到位、反洗錢業務違規、數據報送與治理違規、票據業務違規、支付結算業務違規、銀行存款業務違規、關聯交易違規等,其中,信貸問題較爲突出,共涉及3727張罰單,超過罰單總數的一半,具體來看,貸款“三查”不盡職、違規辦理髮放貸款、信貸資產分類不準確、違規處置掩蓋不良資產、保理容易業務違規等仍是主要的違規事由。

  另外,內控制度不健全成爲第二大突出問題,涉及1326張罰單,具體來看,違規審慎經營規則、違規收費質價不符、違反徵信業務管理規則、違規轉嫁成本、未經任職資格審查任命高管等爲主要違規事由。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在國有大行收到的罰單中,農業銀行的罰單數最多,達到331張,累計被罰沒金額達到7010.99萬元;其次爲中國銀行,罰單數量爲262張,累計被罰沒金額6001.38萬元。

圖片來源:企業預警通

  從罰單均額來看,交通銀行的罰單均額最高,達到54.26萬元,其次爲建設銀行,罰單均額爲52.85萬元。從大額罰單數量來看,交通銀行的大額罰單(單張罰單金額在100萬以上)數量最多,達到15張,累計大額罰單金額3380萬元。

  其次爲建設銀行,大額罰單數量爲14張,大額罰單金額爲2663萬元。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的大額罰單數量分別爲12張和11張,大額罰單金額分別爲1978萬元和2051萬元。

  工商銀行的大額罰單最少,僅有6張,大額罰單金額爲1965萬元,而郵儲銀行的大額罰單金額最少,爲1836萬元,罰單數爲9張。

  從罰單數最多的農業銀行來看,信貸業務違規仍是其被罰的主要理由,如農業銀行溫州分行,因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按揭貸款資金未轉入預售資金監管賬戶且未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資金安全;違規向資本金未到位的項目發放貸款;項目貸款未落實受託支付及實貸實付要求;未按工程進度發放項目貸款等,被罰款330萬元。

  而罰單數量排名第二的中國銀行,則因部分重要信息系統識別不全面,災備建設和災難恢復能力不符合監管要求,重要信息系統投產及變更未向監管部門報告,且投產及變更長期不規範引發重要信息系統較大及以上突發事件,錯報漏報監管標準化(EAST)數據等9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430萬元。

  從大額罰單排名第一的交通銀行來看,信貸業務違規也是重災區,如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因線上抵押貸管理不盡職,形成不良;按揭貸款風險管理不盡職;房地產開發貸款貸後管理不盡職;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被罰款490萬元。

  雖然郵儲銀行的大額罰單金額最少,但卻有一張超大額罰單,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浙江監管局行政處罰信息顯示,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因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不審慎,未及時發現經營主體註銷問題;向公務員發放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挪用入股市;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挪用入房市;資金迴流股東實質置換土地購置成本;未按工程進度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貸款“三查”不到位,重大負面信息披露不充分;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入股市等,被罰款645萬元。

  從以上罰單來看,國有大行需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合規意識,確保信貸業務等各項操作嚴格遵循規章制度,避免類似違規行爲再次發生。各國有大行在不同方面暴露出的問題爲行業敲響了警鐘。

  同時,上述罰單反映出金融監管的嚴格態勢以及銀行業務合規管理的重要性。監管部門的嚴格執法也將持續推動銀行業整體健康、穩健發展,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馨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