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月7日訊(記者 王健文)停牌10個交易日後,海爾生物(688139.SH)吸收合併上海萊士(002252.SZ)交易終止。
1月6日晚間,海爾生物及上海萊士發佈公告稱,經審慎研究,雙方決定終止籌劃本次吸收合併事項,兩家公司股票也將於1月7日起復牌。
復牌後,兩家上市公司股價均低開。截至發稿,海爾生物股價爲31.84元/股,較前一交易日下滑9.55%,總市值爲101億元;上海萊士股價爲6.83元/股,較前一交易日下滑5.40%,總市值爲453億元。兩家公司迅速拋出回購計劃刺激股價。
但作爲海爾系健康板塊下的重要主體公司,雙方未來將繼續加強合作。“海爾生物和上海萊士同屬海爾大健康‘盈康一生’,不僅在產業鏈上高度協同,未來還將持續深化合作,深耕生物科技產業。”盈康一生方面對藍鯨新聞表示。
吸收合併終止,兩家公司拋出回購計劃穩定股價
2024年12月20日,海爾生物與上海萊士簽訂《吸收合併意向協議》。根據雙方公告,海爾生物將通過向上海萊士全體股東發行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上海萊士,同時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2024年12月23日起,海爾生物與上海萊士雙雙停牌。
停牌10個交易日後,兩家公司發佈公告稱,將終止此次資產重組。雙方在公告中表示,由於本次交易結構較爲複雜,尚未能形成相關各方認可的具體方案。交易雙方決定終止籌劃本次交易事項。同時,《吸收合併意向協議》自動終止,交易雙方均不承擔違約責任。
作爲交易雙方,海爾生物與上海萊士均爲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
其中,海爾生物成立於2005年,由海爾集團一手建立。公司主營智慧實驗室、數字醫院、智慧用血等數字場景綜合解決方案,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
上海萊士則是國內最大的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成立於198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由於原第一大股東基立福盈利能力下滑,早在2023年6月,就計劃出讓上海萊士股權“回血”。2024年7月,上海萊士最終易主,海爾集團斥資125億元成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在吸收合併計劃終止後,海爾生物與上海萊士均拋出了股票回購計劃。
公告顯示,海爾生物將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1億元,不超過2億元,上海萊士也將出資2.5億元至5億元回購公司股份。雙方在公告中均表示,此次回購的股份將在未來適宜時機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海爾集團持續拓展大健康版圖
近20年來,海爾集團持續拓展旗下大健康業務版圖。
早在2005年,公司就研發出了生物醫療超低溫保存相關技術,並於當年10月成立了海爾醫用科技(即海爾生物的前身)。
2019年,海爾集團佈局大健康業務步伐加快。年初,公司斥資18.29億元取得了上市公司星普醫科的控制權,並將公司更名爲盈康生命。同年10月,海爾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也是在2019年,海爾集團推出了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整合了旗下大健康相關業務。
2024年,海爾集團控股上海萊士,進一步推升了旗下大健康業務的規模。作爲全國最大的血製品企業之一,上海萊士的業績規模較大,近年來持續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14億元,同比增長6.39%;歸母淨利潤18.38億元,同比增長2.81%。通過控股上海萊士,海爾集團也取得了稀缺的血液製品牌照。
上海萊士的加入,也讓海爾集團的大健康業務形成了“閉環”。
從業務上看,海爾生物主營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相關業務,產品在血製品行業應用場景廣泛,上海萊士正是海爾生物的下游公司。盈康生命主營腫瘤相關醫療服務,旗下運營及管理着7家醫院,能夠爲其餘兩家公司的產品提供應用場景。
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上海萊士董事長譚麗霞曾表示,“在血液領域我們一直做的是‘餃子皮’,萊士相當於是‘餃子餡’,有了萊士的加入,我們這個‘餃子’就成了。”
雖然此次上海萊士同海爾生物的吸收合併最終終止,但雙方未來也將繼續開展合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