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管理方法-計劃管理:-債券投資、同業資產及廣義信貸的計劃編制與分解

市場資訊
01-06

本節介紹資產業務計劃編制和分解,主要包括債券投資、同業資產、廣義信貸的計劃編制與分解。

01

債券投資計劃的編制

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一般由總行直接管理,不分解至各分行,在編制過程中僅需確定投資總量及產品結構。總體而言,年度總量計劃與資產負債表、資金來源運用等計劃緊密相關,爲上限計劃,不得隨意突破;結構計劃是投資策略的體現,爲指導性計劃,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債券投資計劃編制過程中,主要考慮如下因素:

(1)資金來源與運用的平衡。從資產端出發,貸款和債券投資是目前國內大中型商業銀行的兩大核心資產,在資產業務總量盤子中,在滿足流動性管理需要的前提下,扣除貸款計劃後,主要業務增量可優先保證債券投資增長。

(2)根據市場債券供需情況及銀行市場份額,確定各券種新增規模。銀行自有資金投資債券的種類主要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信用債等。一般而言,銀行通過模型分別預測各類債券市場供給量。國債及地方政府債發行量預測模型一般考慮GDP總量、財政赤字率等因素,測算財政資金缺口,缺口部分加上當年債券到期量,即可預測債券發行量。政策性金融債測算模型一般考慮歷史發行量、政策性銀行貸款新增等因素進行預測。上述三種債券,通過模型測算發行量後,按照銀行所佔市場份額,測算出當年認購量,在考慮到期及出售等因素後,即可編制當年新增計劃。信用債新增計劃覈定需符合銀行風險偏好,同時需要和自身投資能力相匹配,具體新增計劃還需要參考市場供給情況。例如,大中型商業銀行信用債餘額佔比相對較低,近幾年,市場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股票、債券、匯率市場風險交叉傳染,銀行總體策略上多堅持穩健、審慎,新增產品更多投向安全性較高的品種(匯金債、鐵道債等),計劃安排時會據此測算相對較爲平穩的增長計劃。

(3)考慮債券收益率情況。首先,銀行要考慮的是債券實際收益情況。受稅收政策和資本佔用水平影響,在名義收益率一定情況下,不同債券品種之間的實際收益會有較大差異。例如,和信用債相比,地方債因資本佔用低、免稅後收益較高,銀行認購意願更強。其次,銀行要考慮的是市場價格走勢。債券收益率受諸多因素影響,且波動較大,在制訂債券投資計劃過程中,要對債券收益進行預判,既要研究長期收益率走勢,也要研究當年的情況。長期而言,在收益率較高、債券票面價值較低時買入債券;在收益率較低、債券票面價值較高時賣出債券,可以獲取較高的交易收入。有些債券是以持有至到期爲主,但提升債券交易能力是提升投資能力、推進轉型的重要方向,很多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對收益率的考量。此外,久期是債券投資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投資計劃安排還要考慮業務期限結構。

02

同業資產運用計劃的編制與分解

同業資產運用計劃編制相對簡單。在資產業務大盤子下,優先保證貸款新增、債券投資後,資產主要用於同業資產運用業務。這與同業業務流動性蓄水池的功效保持一致。同業資產運用,主要包括兩大塊業務:其一,貨幣市場組合,包括買入返售證券和拆放存款類金融機構;其二,同業資產運用,包括存放同業、買入返售票據、同業代付、同業投資等。一般而言,根據流動性管理需要,銀行要合理安排業務增長、優化新增結構、保持一定的收益水平。

03

廣義信貸計劃的編制與分解

中國人民銀行自實施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以來,對銀行廣義信貸進行考覈。廣義信貸主要包括貸款、債券投資、同業業務、理財、買入返售、股權投資等。爲能在監管考覈中取得較好得分,銀行一般會制定廣義信貸計劃。首先,中國人民銀行對廣義信貸增速與資本充足率之間的關係進行考覈。資本充足率越高,廣義信貸增速越高;反之亦然。因此,銀行會根據資本充足率情況,測算廣義信貸的新增上限。其次,銀行逐一國算各產品計劃。貸款、債券、同業業務計劃按照上述方法確定;理財、買入返售、股權投資計劃根據廣義信貸新增上限、業務部門需求、全行管理需要等統籌確定。最後,銀行根據產品歸口管理原則,將計劃分解至各部門。廣義信貸除制定年度性計劃外,一般也會分解爲季度計劃,與監管考覈頻率匹配。廣義信貸計劃爲指令性計劃,一般情況下不能突破。在實際執行中,廣義信貸的結構可能會與計劃產生一定偏差,可適時結合實際新增情況和部門業務需求調整計劃結構。

(轉自:債文新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