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鴿子、貓、鯨魚甚至機器鯰魚是如何充當間諜的?

環球網
01-10

《今日日本》1月6日文章,原題:鴿子、貓、鯨魚甚至機器鯰魚是如何充當間諜的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動物間諜的探索中曾有過大膽嘗試。其實驗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CIA啓動的“聲學貓”計劃試圖在貓體內植入麥克風和天線,以便竊聽敏感對話。然而,在首次測試中,測試貓意外被出租車撞死,項目隨之被終止。

相比之下,間諜鴿的表現更爲成功。在冷戰期間CIA爲鴿子安裝微型攝像機,讓它們飛入敏感區域拍攝照片,並憑藉其歸巢能力安全返回。

隨着技術進步,情報機構逐漸將目光轉向利用技術模仿動物的隱祕性,同時消除了動物的不可控性。例如,美國曾嘗試開發鳥類形態的“阿奎琳”小型無人機,以達到傳統間諜飛機無法達到的靈活性。20世紀70年代,CIA還設計了昆蟲形態的微型飛行器“昆蟲直升機”。儘管這些技術未完全投入使用,但爲現代無人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進入20世紀90年代,CIA的機器鯰魚“查理”出現了,它是美國成功投入使用的水下無人機之一。比起將真正的動物訓練成間諜,機器鯰魚更高效,也更不容易受到攻擊。

然而,間諜技術的有效性並不總是由計劃是否成功來決定。例如,二戰期間,英國曾計劃利用裝滿炸藥的老鼠屍體破壞德國工廠鍋爐房。雖然計劃因這批老鼠在運輸中被截獲而失敗,但仍引起了德軍的高度恐慌和猜疑,最終對德國造成的“麻煩”遠比計劃本身更成功。

除了動物間諜外,情報機構還試圖通過僞裝成無生命物體的裝置獲取優勢。例如,英國軍情六處在2006年嘗試用一塊僞裝成岩石的裝置在其他國家祕密收集情報。然而,由於裝置被識破,這次行動導致英國政府陷入外交尷尬。(作者史蒂芬·沃爾夫等,嶽雯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