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贏了官司,但可能拿不到錢。
中房報記者 曾冬梅 廣州報道
1月13日,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物業”,06666.HK)的股價出現異動,開盤即直線拉昇,早盤的最高漲幅一度超過29%。
其實,三天前的1月10日,恒大物業的股價便已出現了異常表現,盤中曾拉昇40%。當天晚上,該公司發佈了一則訴訟判決,透露關於134億元存單質押擔保被銀行強制執行一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作出判決,相關被告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其償還134億元的款項及相關費用。
這一案件最早出現在公衆視野是2022年3月,當時恒大物業披露了一則內幕消息,表示在審覈2021年財報的過程中,發現有134億元的存款爲第三方提供的質押保證金,已被相關銀行強制執行。由於數額巨大,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爲此停牌,並延發2021年年報。中國恒大與恒大物業都表示將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此事進行調查。
隨後的獨立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8月2日期間,恒大物業的6家附屬公司通過8家中國境內商業銀行,爲多家第三方公司(作爲被擔保方)融資提供質押,相關的資金透過部分被擔保方及多家通道公司劃轉至中國恒大,用於後者支付2021年的到期債務及應付款。
質押的存款分爲三組,第一組存單質押擔保20億元,第二組27億元,第三組87億元。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因質押擔保期限屆滿,觸發質權實現條件,三組共134億元的存款質押被銀行強制執行。
據投資者分析,恒大物業的這134億元現金存款主要來源於IPO融資、應付款及預收物業管理費。
調查結果出爐後,參與事件的中國恒大行政總裁夏海鈞,中國恒大首席財務官潘大榮,恒大集團執行總裁柯鵬,恒大物業董事會主席甄立濤,恒大物業執行董事趙長龍、安麗紅均被要求辭職。
而苦主恒大物業也因此停牌了一年多。一開始,該公司還期望中國恒大能通過轉讓資產抵消相關款項,但隨着時間推移,中國恒大的經營危機愈演愈烈,抵債事宜未有任何進展。2023年8月,恒大物業的管理層透露,受限於關聯方流動性危機,追回因134億元存款質押導致的損失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已對134億元應收款項進行全額撥備。在協商無果的前提下,恒大物業自2023年底開始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向中國恒大追討這筆大額存款。
撥備事宜明顯影響了恒大物業的業績表現。2021年,因爲對關聯方經營性應收款進行減值撥備,該公司由盈轉虧,錄得歸屬母公司淨利潤虧損3.16億元。2024年上半年,恒大物業錄得約5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下降約36.8%,原因包括因存款質押被銀行強制執行一事提起訴訟,產生了高達6180萬元的訴訟費用,以及就質押執行款確認壞賬損失並進行部分稅前抵扣,就相關少繳企業所得稅產生的滯納金約4080萬元。
少了134億元的存款,恒大物業的償債壓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緩解。截至2024年6月底,該公司仍錄得淨流動負債約14.8億元,審計機構認爲這可能對其繼續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慮。
即便此次拿到案件勝訴的判決,恒大物業仍強調追回相關款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股東們頗爲關心這一事件的走向。有投資者表示,雖然勝訴了,但中國恒大還有數十萬套房屋須交付,“保交付都解決不了,怎麼可能賠其他的錢。”也有投資者認爲,最好的結果就是將恒大集團在恒大物業的股權進行縮股,以抵償其債務。目前,資本市場都在觀望判決生效10日後,雙方會拿出什麼樣的償還方案。
有關存款追討的進一步安排,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聯繫了恒大物業,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爲準。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