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億灰飛煙滅!“共享充電第一股”,私有化退市

美股研究社
01-15

王思聰的預言,正在成爲現實。

越來越貴的充電寶充電價格,成爲了不少消費者的槽點,也被更多的消費者所詬病。

根據統計顯示,2017年充電寶生意剛興起時,價格普遍爲“前30分鐘甚至1小時免費,超出時間按照1元/小時,每天封頂10元/小時。”

而當下,“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普遍爲每小時3元至6元不等,每天封頂價格則在30元至60元不等。作爲一款服務型產品,充電寶已經開始背離了“初衷”。這個行業開始由最初的“好故事”變成“衆矢之的”。

由此可見,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經不再是一門好生意。

口碑下滑的背後,共享充電寶也在慢慢步入共享單車的後塵,靠着不斷漲價的方式保證盈利增長的生意,終將難以長久。

1月6日,共享充電寶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怪獸充電宣佈,擬私有化退市。

公告稱,1月5日,公司接到了來自信宸資本及管理層提交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出以每股美國存託憑證1.25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擬議價格較最新一日收盤價溢價約74.8%。

該消息發佈之後,1月8日,怪獸股價高開低走,漲幅38.46%,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收0.99美元/股。值得注意的是,該收盤價並未達到其私有化的價格。

市場的反應,說明一切。

如果從高位算起,怪獸充電股價跌幅超過了90%,市值蒸發超過了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8.6億元,目前其市值僅剩2.54億美元。

後起之“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怪獸充電,這個詞一定是“高開低走”。

在怪獸充電的身上,我們能看到聚美優品的影子,儘管聚美創始人陳歐也押注了共享充電寶賽道,但是並沒有像怪獸充電一樣“幸運”。

資料顯示,怪獸充電成立於2017年,創始團隊大多來自美團、優步阿里巴巴途牛等公司。其創始人兼CEO蔡光淵曾任Uber上海的總經理兼全國市場總監。其創始團隊的CMO張耀榆同樣出身Uber、CTO李曉煒來自途牛、CFO辛怡來自阿里巴巴、COO徐培峯則曾是美團的創始團隊成員之一。

作爲“三電一獸”起步最晚的一家,怪獸充電卻是最幸運的一家。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怪獸充電的市場份額就已達到了34.4%,位列行業第一。有超過66.4萬個商戶點位和500萬個移動電源,累計註冊用戶超過2.19億。

怪獸的後發先至,實則是互聯網模式的縮影。

即通過“無限燒錢”的模式,先做大規模,然後成爲頭部之後,通過漲價的方式,實現利潤的逐步增長。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怪獸充電IPO之前,一共進行過6輪融資,累計融資規模超過20億元。背後的投資人包括裏巴巴、軟銀亞洲、小米、順爲資本、高瓴創投等一衆知名投資機構。在資本的加持之下,怪獸充電也是“不負衆望”,第一個登陸資本市場。

2021年4月1日,怪獸充電在納斯達克掛牌,成爲了“共享充電第一股”,上市當天,其市值達到了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場造富的遊戲並未維持多久,隨着“資本熱”的退潮,“燒錢模式”逐漸退出,無限擴張的遊戲難以爲繼,加之賽道越來越擁擠,玩家越來越多。怪獸充電的首日上市價格成爲了其最高價格。

上市之後,怪獸充電便一路下跌,其僅用了一年多時間,股價就跌去了90%,最低時市值僅爲1.03億美元。

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管理層也坐不住了,於是提出了私有化。

侃見財經認爲,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經過了擴張階段,開始進入後期的盈利階段,且目前動輒3元至6元的普遍價格已經達到了漲價的上限,後續的盈利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因此共享充電寶的生意未來將越來越難做,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並不看好此次的私有化行爲,這點之前的聚美優品私有化已經給出了答案。當然,如果美團或者其他機構能夠在私有化之後全面收購,也不失爲一種好的解決辦法。

除了股價以及業績因素之外,怪獸充電的麻煩事也並不少。早在2024年8月,新浪科技曾報道,多地代理商正聯合起訴怪獸充電,稱遭遇該公司銷售人員電銷欺詐。多位代理商累計投資數百萬元,買入怪獸充電設備及售後鋪設等服務後,卻出現鋪設爛尾現象,導致設備大面積掉線,前期投資虧損嚴重。

漲價的“反噬”

共享充電寶行業擴張的遊戲,已經到了尾聲。

行業“退潮”,已經難以避免。瘋狂提價之後,用戶的反噬已經開始顯現,從怪獸充電的業績,我們就能窺探到整個行業的真相。

根據怪獸充電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3年,怪獸充電的營收分別爲28.09億元、35.85億元、28.38億元以及29.5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31.31億元、-49.58億元、-7.11億元以及8774.10萬元。

2024年上半年,其營收爲 8.60億元,同比下滑53.72%;實現淨利潤爲882.90萬元,同比下滑75.01%。

從財報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自2022年開始,怪獸充電的營收就開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儘管2023年營收略有增長,但是並沒有持續性。2024年上半年,怪獸充電的業績繼續大幅下滑,其中營收跌幅超過了50%。

作爲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龍頭企業,怪獸充電處境充分反映了行業的現狀,因此在行業規模收縮的背景下,此時選擇私有化退市,實則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儘管怪獸充電開始關店轉型爲代理加盟模式,但是仍難改自身處境。

在這種背景下,暴跌的股價已經很難讓怪獸充電獲得好的融資機會,即當下怪獸充電的位置非常尷尬。除此以外,暴跌的股價也讓其創始人以及股東損失慘重,持股市值大幅縮水。

侃見財經認爲,共享充電行業這種“竭澤而漁”的漲價模式,已經消耗掉了行業僅有的好感度,對於動輒十幾乃至幾十塊的充電費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共享充電寶的“便利性”正在逐步喪失。

當下,共享充電行業的弊端已經顯現,高價的充電費用下,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自帶充電器,在這種背景下,共享充電行業的壁壘將會越來越脆弱,這點怪獸充電的業績就是最佳的佐證。

目前,儘管怪獸充電以私有化的方式來對抗資本市場的定價,但是在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怪獸充電能否重新估值,我們認爲,預期比較悲觀。因而,怪獸充電要想破局,除了未來賣給美團等大型消費公司,想通過轉型等方式可能會比較辛苦。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