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將退市?怪獸充電市值較高點蒸發9成

南方都市報
01-13

  曾經的“共享充電寶第一股”,要涼了?

  怪獸充電(EM.US)或將私有化退市。1月6日,怪獸充電(NASDAQ:EM)宣佈5日收到來自中信資本旗下“信宸資本”及公司管理層發出的私有化要約,後者將以1.25美元現金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怪獸充電的業績如同“坐過山車”,其股價更是長期低於1美元/股。對比上市之初的股價最高點來看,怪獸充電的市值已蒸發了約90%。

  就怪獸充電擬私有化的舉措,有資產管理師表示,近年來市場上不乏中概股私有化的操作,一來是考慮境外流動性收縮、企業缺乏再融資影響後續發展,二來有機會轉戰A股或者港股等資本市場謀求更多可能性。

  未來,怪獸充電是否會回A股或者港股再上市?1月10日,南都·灣財社就此向怪獸充電和信宸資本發送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先不論資本市場會否買單,怪獸充電的長期挑戰仍存。代理商投訴不斷、行業競爭加劇,面臨盈利之困是當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痛點。怪獸充電近年也在嘗試創收新路徑:從入局光伏到推動共享充電寶出海,這些業務能幫助其重回業績增長嗎?

  信宸資本發出私有化要約

  系中信資本旗下私募投資平臺

  1月6日,怪獸充電宣佈5日收到來自中信資本旗下“信宸資本”及公司管理層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擬以每股美國存託憑證(ADS)1.25美元現金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按照怪獸充電公告當日收盤價0.715美元/股計算,此次收購價溢價74.8%。

  公告中,怪獸充電介紹,中信資本旗下“信宸資本”及怪獸充電管理層們組成“聯合體成員”,後者包括怪獸充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蔡光淵、公司董事兼總裁徐培峯、首席營銷官張耀宇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辛怡,他們將成立一個收購實體以實施收購,並同意相互合作以推進收購。聯合體成員合計實際擁有公司已發行和流通股份總額的約16.9%,代表公司總投票權的64.0%。

  資料顯示,中信資本是國內最早從事併購投資的另類投資機構,旗下明星項目包括麥當勞中國、順豐、阿里巴巴、新浪、亞信和分衆傳媒等。對於此次買方集團的信宸資本,官方網站顯示,其是一家亞洲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自2002年以來,其已完成超過102筆投資,管理着87億美元的資本。

  二級市場上,受私有化消息影響,怪獸充電每股股價重回1美元。

  怪獸充電業績承壓

  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到私有化要約之前,怪獸充電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股,公司曾於2024年8月7日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工作人員發出的通知函,表明在過去連續34個工作日內,公司美國存托股票(“ADS”)的收盤價低於納斯達克上市規則規定的每股1美元的最低買入價。

  與股價低迷相應的,是怪獸充電近年業績承壓。2017年成立,怪獸充電於2021年4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爲當年備受矚目的“共享充電第一股”。但共享經濟的光環之下,怪獸充電一直很難在盈利水平上給出很好的答案。

  主營業務相對簡單,怪獸充電主要通過加盟模式在全國及海外市場鋪設大量共享充電設備,以計時付費充電獲得營收及利潤,其付費標準一般爲1~2元/半小時。截至2024上半年,怪獸充電可使用的移動電源爲950萬個,累計註冊用戶達4.17億。

  海量用戶下卻是營收、淨利潤雙下滑。財報顯示,2024上半年,怪獸充電實現營收8.6億元,同比下滑53.74%;實現歸母淨利潤88.29萬元,同比下滑75.01%。上市數年,怪獸充電僅在2023年實現扭虧爲盈,借力的是當時全面直營轉向加盟模式。但隨着各家模式同步轉型,競爭激烈,2024年怪獸充電又面臨大幅下滑的承壓業績。

  怪獸充電2024Q2業績表。

  代理模式不賺錢,加盟商投訴欺詐

  加盟代理,是當前怪獸充電最主要的業務模式。不過,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都面臨着盈利痛點的難題。隨着美團、搜電街電等各式玩家對優質點位的爭奪,加盟代理共享充電寶的生意,也變得更“卷”。

  截至2024上半年,怪獸充電直營城市僅剩上海、成都等部分地區,其餘均已出售給加盟商。

  南都·灣財社此前採訪共享充電寶一起加盟糾紛,該加盟商就曾投訴某充電寶品牌的加盟合作的收益本質上是靠點位的流量,而且爲了加快鋪點,有的時候承諾的收益也會出現造假情況。“合同列明考覈期,考覈期的收益看起來不錯,等到鋪設交付完成就出現收益斷檔下降。後來才發現是考覈期數據造假,而最後的歸因是公司職員個人行爲。”在該加盟商看來,本質上也是生意內卷、招商激進的後果。

  實際上,有報道顯示2024年以來全國多地代理曾陸續向怪獸充電提起訴訟,指控其存在嚴重的銷售欺詐和服務缺失。不僅不履行前期加盟承諾,還中途撤離鋪設充電設施的合作商,導致大批加盟商的投入“打水漂”。對此,怪獸充電就曾回應稱,此爲部分公司職員的個人行爲。

  光伏等新業務能破局盈利空間嗎?

  在2024二季度財報中,怪獸充電創始人兼CEO蔡光淵表示,公司將堅持向合夥人模式過渡,其認爲這對公司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同時,公司已嘗試拓展海外共享充電寶業務。出海,成爲怪獸充電眼下尋求新增量的路徑。

  2024年8月,怪獸充電在公衆號“怪獸充電合夥人”宣佈,全球對移動電源的需求在增長,怪獸充電正式決定開啓新地圖,面向全球招募海外項目合作伙伴。從招募條件來看,怪獸充電嘗試出海用的仍是代理模式,要求合作伙伴擁有進出口相關資質的經營主體、熟悉當地市場情況等,而怪獸充電提供服務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換言之,依然是在當地擁有強勢的點位資源,熟悉當地市場情況。

  共享充電寶能否在海外出圈?因爲目前海外移動支付程度沒有國內成熟,這個業務的增量仍需要時間觀察。出海比較早的竹芒科技,合併街電、搜電。2020年竹芒啓動出海,品牌叫ChargerGoGo,到現在四年時間號稱覆蓋30多個國家。但根據定位搜索,真正實現點位多覆蓋的只有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幾個區域。而其餘做出海共享充電寶,比如主攻日本共享充電寶的Instpower,甚至不在地圖上顯示佈局點位,被外界猜測屬於項目停擺。

  另外,怪獸充電財報還披露,其於2023年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做分佈式光伏項目。不過,怪獸充電未在財報中披露關於光伏領域較爲詳細的財務數據。光伏作爲同樣依託代理開拓市場的業務板塊,光伏本身面對的更是B端客戶居多,如果業務能成功開展也有一定的盈利想象空間。

  據業內人士,屋頂光伏類項目投資回報期多在十年,怪獸充電能否順利開拓還需要先跑通模式。

  不管未來是否迴歸A股或者港股上市,怪獸充電如順利完成私有化退市,盈利造血依舊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考卷。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