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4科技風雲榜
新浪科技訊 1月16日晚間消息,“2024科技風雲榜”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今年活動以”新質科技·智向未來”爲主題,訊飛創投合夥人朱永、科銳國際 CTO 劉之、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前沿科技基金總經理任博冰,以及獵豹移動副總裁童寧圍繞”大模型,還能火多久?“展開圓桌對話。
在對話中,劉之分享了他對基於大模型技術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三個關鍵判斷:
第一,當前這輪 AI 應被稱爲“計算範式”,而非“生成式 AI”。
劉之指出,計算範式的核心在於利用海量數據(維權)和強大的算力讓計算機通過歸納完成任務,而不是依賴架構變體。生成式 AI 是這一範式的一個分支,但計算範式還涵蓋了其他模型類型,例如預訓練時間模型和 Embedding 模型。
第二,微調大模型的路徑可能不可行。
劉之認爲,大模型具備推理、規劃和知識能力,但其微調存在難題。相比之下,小模型通過微調可以取得成功,但由於知識和推理能力不足,其能力存在明顯侷限。而對於大模型來說,微調可能引發遺忘問題,難以維持模型能力的穩定性,這條路徑存在顯著挑戰。
第三,大模型必須結合企業數據才能發揮真正價值。
劉之強調,除了基於 ICL(上下文學習)和微調,RAG(檢索增強生成)是更適合企業應用的路徑。他透露,科銳國際研發了國內首個專注於技能和招聘領域的 Embedding 級行業模型。該模型基於 300GB 公共數據和 40GB 行業簡歷與招聘需求數據反覆訓練,能夠深刻理解崗位和招聘需求的自然語言。同時,結合科銳自研的支持 RAG 的 MatchSystem,實現了對招聘需求的精準匹配,目前匹配能力已達到初中級顧問的水平。
對於AI 在招聘領域的未來作用。劉之表示,現階段 Agent 技術尚不成熟,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可能會逐步成熟,屆時可能替代一些基礎崗位和初級招聘的工作,實現流程自動化。然而,中高級崗位的招聘無法被完全替代,AI 的作用更在於提升這類招聘顧問的效率和能力。他總結道,AI 將推動招聘行業效率的變革,尤其在複雜需求匹配上展現出巨大潛力。(文猛)
責任編輯:王若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