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佔率一降再降! 趙明走後,榮耀就會好嗎? | BUG

新浪科技
01-20

專題:榮耀官宣換帥:趙明出局,李健接任,IPO或將提速

  文 | 新浪科技 張俊

  多次對外闢謠之後,榮耀CEO趙明還是確認了離職。

  作爲操盤榮耀10年的靈魂人物,他的離開對於內部員工以及消費者來說,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帶領榮耀走出低谷之後,趙明留給繼任者的擔子並不輕:

  一面是經歷2023年登頂中國市場的高光時刻後,榮耀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五個季度環比下滑,在2024年第四季度市場份額甚至跌出了中國前五;另一面是,榮耀目前正處於衝刺IPO的關鍵時刻,市場份額的下滑也爲其估值蒙上了一層陰影。

  管理層持續動盪,高管們先後換血

  1月17日,榮耀內網發佈公告稱:“趙明因身體原因,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的個人意願,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任CEO職務。”

  趙明隨後發佈離職信,稱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是自己人生當中做出的一個最艱難的決定。對於未來的規劃,趙明表示目前規劃就是修整和學習。“未來一段時間我會調整、修復我不堪重負的身體,陪伴家人,讀讀書,完善自己。”

  趙明可謂是榮耀的靈魂人物之一。華爲於2013年正式成立互聯網品牌榮耀,主要面向年輕人羣和性價比市場;2015年,趙明接手榮耀總裁一職,此後榮耀在銷售額和銷量方面持續多個季度成爲中國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並在2020年一度成爲中國Top2手機品牌。

  2020年11月,由於外部環境原因,華爲宣佈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由深圳國資相關機構接手。趙明也從華爲加入新榮耀,擔任榮耀CEO。獨立之初,榮耀也經歷了產品供應和市場銷量的至暗時刻,最終在趙明的帶領下成功迴歸市場。

  掌舵榮耀10年之久的趙明突然離職,也讓外界十分意外。

  實際上,在趙明之前,榮耀管理層已經出現多次動盪。榮耀獨立之初,趙明擔任CEO,另一位華爲老將萬彪擔任董事長。2023年11月,深圳國資旗下原深圳水務集團董事長吳暉空降榮耀董事長,原榮耀董事長萬飈則改任副董事長。外界認爲,此舉主要是爲了推進榮耀的上市計劃。

  到2024年9月,榮耀內部宣佈公司副董事長萬飈因個人原因辭職。榮耀方面當時表示,感謝萬飈對公司做出的傑出貢獻。萬飈的辭任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公司在董事會和管理團隊的帶領下,將持續爲消費者帶來創新的產品和體驗。

  而隨着此次趙明的離職,榮耀獨立之初的董事長和CEO都已經換人。不過相比此前萬飈的離職,消費者層面對於趙明離職的反應更大,畢竟在榮耀的重大時間節點、重要的產品發佈會,都是由趙明代表榮耀對外發聲,他已經與榮耀品牌強綁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接替趙明擔任CEO的李健也是華爲老人。資料顯示,李健於2001年加入華爲,曾負責西非地區部、東北歐地區部、美洲片區等多個海外市場業務,擁有戰略管理和全球化佈局等方面的經驗。2021年從華爲加入新榮耀,曾擔任副董事長、人力資源部總裁等職務。

  市佔率下滑,股東們不滿意?

  對於趙明離職的原因,外界也有衆多猜測。

  其中有說法認爲是榮耀股東對目前的業績不太滿意。榮耀獨立後的高光時刻在2023年,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榮耀憑藉其產品和渠道競爭力重返第一位,市場份額達到18%,出貨量達到1180萬部;而在此前的2023年第二季度,榮耀位居第三,市場份額爲16.4%,還排在OPPO和vivo的後面。

  榮耀快速回歸市場背後,有自身的產品力和渠道力的因素,也有華爲缺位的因素。雖然榮耀已經從華爲獨立,但不少消費者還是將榮耀視爲華爲體系,甚至將其當作華爲產品的平替來購買。兩家的產品在外觀設計、產品理念等方面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但隨着華爲的迴歸,榮耀的紅利正在消失。

  2024年,華爲相繼推出了Mate XT、nova13系列、Pura 70系列、Mate70系列等機型,強勢在中高端市場迴歸。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華爲拿下了16.4%的市場份額,以29.7%的漲幅領跑中國市場,躍升成爲了國內第二名。

  近日還有媒體報道稱,華爲正在積極佈局新的全球化戰略,計劃進軍多達6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華爲的新摺疊屏產品Mate X6的廣告牌已出現在中國香港、迪拜和吉隆坡等國際化都市的核心位置,這預示着華爲迴歸全球市場的決心。

  兩家的走勢從Canalys智能手機分析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從2022年第一季度到2024年第四季度,華爲市場份呈現出持續上升態勢,而榮耀則與之相反,走出逐漸下行態勢。

  根據Canalys公佈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前五分別爲蘋果、vivo、華爲、小米和OPPO,榮耀已經跌出前五;而從2024年全年來看,前五分別爲vivo、華爲、蘋果、OPPO和榮耀,榮耀跌至第五名,出貨量同比下滑3%。

  從Canalys的數據來看,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榮耀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五個季度環比下滑。

  繼任者李健,並不輕鬆

  趙明離職,也正值榮耀IPO前的關鍵時刻。

  2024年8月,榮耀稱計劃在2024年四季度啓動相應的股份制改革,並在之後適時啓動IPO流程。隨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機構入股榮耀;2024年12月,榮耀宣佈已於2024年12月28日依法整體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爲“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

  這也意味着榮耀完成了股份制改革,IPO已經箭在弦上。

  雖然趙明在離職信中透露,2024年榮耀完成了利潤、獎金預算目標,收入、銷量達成率也不錯。但從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榮耀在2024年的市場份額表現顯然不如2023年那麼光鮮亮麗。

  爲了提升榮耀的品牌聲量,趙明也是頻頻對外發聲要超越蘋果和華爲。對於蘋果,他評價稱,喬布斯時代蘋果不斷引領整個科技產業發展,這兩年創新變慢了,AI領域榮耀做得最好;對於華爲,他稱“我們有的技術華爲也沒有”,甚至稱榮耀的拍照技術已經顯著優於華爲,更是有榮耀高管喊出了拍照碾壓華爲的口號。

  對於蘋果和華爲的種種言論,也爲趙明增添了不少外界爭議。

  趙明離職之後,他的繼任者李健,一方面需要將榮耀從市場份額下滑的泥潭中拯救出來,但在華爲強勢迴歸的背景下,這個任務並不輕鬆;另一方面還需要帶領榮耀成功IPO,贏得合理的市場估值。

  從市場份額來看,榮耀的增量一方面在全球化,此前趙明曾在新年致辭中也透露,榮耀12月海外銷量佔比突破50%,並在多地實現規模化盈利,真正成爲一家國際化的企業。從新任CEO李健的背景來看,榮耀接下來要繼續在全球化方面進行突破;另一方面則是榮耀剛剛推出的互聯網系列榮耀GT系列,在榮耀品牌衝擊高端化的背景下,榮耀GT系列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在線上渠道獲取市場增量。

  從估值來看,根據媒體報道,榮耀2020年被國資收購時的價格在大約在2600億元人民幣,而2024年坊間流傳的一份榮耀Pre-IPO融資計劃顯示,榮耀的估值約爲2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榮耀在資本市場的對標對象並不多,主要是小米和傳音。截至1月17日收盤,小米集團市值爲8773.91億港元(約合8257.74億元人民幣);傳音控股的市值則爲1087.67億元。

  不過,小米集團有小米汽車的新故事,榮耀在這方面無法與之相比;傳音控股業務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場,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要比榮耀更高,榮耀則在高端市場比傳音控股表現更好,兩者互有優劣。

  整體來看,在當前榮耀市場份額下滑的背景下,榮耀IPO要取得理想的估值,恐怕也不會那麼容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