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財經|松下宣佈重大改革,“壯士斷腕”能否找回競爭優勢?

齊魯晚報
02-06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魏銀科

在全球家電產業的宏大版圖中,松下電器曾經是熠熠生輝的存在,其品牌影響力和產品滲透力一度覆蓋全球。然而,當下的松下卻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甚至處於 “退出” 家電市場的邊緣。

松下電視機將“下線”?

是否出售依然存在懸念

說起松下,大衆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家電產品。多年來,松下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家電品牌形象。然而,這一印記如今正逐漸淡去。2025年2月4日,松下控股株式會社代表董事、總裁兼集團首席執行楠見雄規在經營方針說明會上明確表示,公司計劃放棄電視機事業,計劃進行拋售。但同時也透露,除了出售之外,公司管理層也在探討其他可能性,目前尚未最終拍板。

根據計劃,“松下電器公司”將於2025年度內解散,然後分割成三家公司,家電板塊組建爲“智能生活公司”,空調板塊組建爲“空質空調・食品流通公司”,照明板塊組建爲“電氣工程公司”。此外,電池、住宅能源系統、汽車材料、智能網絡等業務板塊將繼續以子公司的形式獨立運營,形成多業務協同發展的局面。

雖然松下電視機將“下線”,但是否出售依然存在懸念。

針對市場上關於松下電器解散重構並出售電視業務的傳聞,松下公司5日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對於包括電視業務在內的存在問題的業務,爲實現根本性的收益結構變革,公司正將所有可能性納入考量範圍進行研討。但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關事宜,均未作出任何決定。

2月6日,松下電器在官網發表聲明稱,2月4日,松下控股株式會社面向大衆媒體以及機構投資者、分析師,召開了關於未來集團經營改革的說明會。受此影響,出現了一些關於松下將出售或退出電視機業務、易引發誤解的報道。再次強調,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關事宜,均未作出任何決定。

此外,“Panasonic” 品牌是否會延續,企業名稱是否會以其他形式保留,管理層仍在慎重考慮之中。

多年前曾斷層領先

是公司的一大搖錢樹

1918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立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從生產燈泡插座這類簡單產品起步,踏上了波瀾壯闊的商業征程。此後,松下不斷拓展業務邊界,1931年涉足收音機和乾電池生產領域,1935年改組爲松下電器工業公司,開啓了規模化發展的新篇章。

二戰後,松下與飛利浦展開合作,憑藉這一契機,迅速推出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家電產品。1952年,松下推出日本第一臺國產黑白電視機17K-531,正式進軍電視領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堪稱松下的黃金時代,彩色電視、微波爐、VCR等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松下憑藉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創新能力,一躍成爲全球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享譽全球。

酒井法子出鏡松下電器廣告

1971年,松下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標誌着其正式躋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企業行列。2003年,松下推出 “VIERA” 平板電視機,一經上市便風靡海內外,在2007年,松下電視機銷售額飆升至1萬億日元,成爲公司當之無愧的 “搖錢樹”。

中國企業衝擊下

多家日本企業砍掉電視業務

然而,自2010年起,松下電視機業務便陷入了虧損的泥沼,一路下滑。2021年5月11日,松下宣佈停止在日本國內生產電視機,將重心轉向海外生產。時至今日,松下電視在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均已徹底淪爲邊緣角色。

奧維雲網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松下電視在全球市場的銷量排名十名開外,被歸入 “others” 品牌行列;在中國市場,2024年松下彩電線下、線上市場的銷售額份額分別僅爲0.21%、0.2%,分別位列第15位和第20位,且份額同比分別下滑0.09、0.04個百分點,市場表現每況愈下。

近年來,中國彩電軍團在全球市場強勢崛起,對日韓電視品牌造成了巨大沖擊。此前,東芝已將電視業務轉讓給海信,船井電機去年年底也在出售彩電業務。

日本政府發佈的2024年版《通商白皮書》顯示,中國進口的筆記本電腦和洗衣機等家電產品金額佔比高達90%以上。日經新聞報道,日本調查公司BCN綜研統計的2024年平板電視日本國內市場份額(按銷量計算)顯示,中國企業市場份額首次超過50%。2024年,海信旗下運營原東芝 “REGZA” 品牌的TVS REGZA公司以25.4%的份額位居榜首,海信自有品牌位居第三,佔15.7%,集團整體份額達到41.1%,首次突破4成;TCL的市場份額爲9.7%,超過索尼和松下,躍居第4位。

除了外部競爭壓力,松下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長期以來,松下的電視業務深陷虧損泥潭,成本居高不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通過價格策略獲取優勢。同時,松下傳統家電業務的組織架構和運營模式相對僵化,無法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錯失了許多發展機遇。

如此內憂外患,松下加速“去家電化”也就不難理解了。

目標:3年內收益提升

3000億日元以上

楠見雄規2021年就任松下電器的首席執行官以來,就一直試圖推動該公司的盈利。其在2022年成立了松下控股集團,要求各大事業板塊實現獨立公司制度,自負盈虧。

界面新聞援引讀賣新聞2024年7月17日消息,松下將其商用投影機業務出售給歐力士。早在2016年,松下就已停止自主生產電視液晶顯示面板,轉爲從韓國等地供應商採購。2023年8月,松下正式宣佈退出LCD(液晶面板)業務。得益於剝離並清算液晶面板業務,松下在2023會計年度(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實現了利潤增長。

如今,To C的家電業務已不再是松下的業務重心,汽車電子、電池等To B業務成爲其重點發力方向。據財聯社報道,楠見雄規在最近一次採訪中透露,松下將在運營中深度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並與甲骨文合作,致力於提高AI相關收入,尤其是滿足數據中心對高效耐熱組件和材料的需求。

松下進行這次經營改革的目標十分明確,到2026年度實現1500億日元以上的收益改善效果,到2028年度進一步實現1500億日元以上(總計3000億日元以上)的收益改善效果 。通過固定成本結構改革、收益改善,以及進一步的事業組合管理,目標在2028年度實現淨資產收益率(ROE)達10%以上,調整後營業利潤率達10%以上 。

松下此次通過業務重組和架構調整,進行 “壯士斷腕” 式的變革,能否在新的市場格局中重新找回競爭優勢,實現華麗轉身?這一問題備受行業關注,讓我們拭目以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