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鋰電設備企業“爆單”

市場資訊
02-11

活動主題:聚集新技術 探索新工藝

主辦單位:起點鋰電、起點研究院(SPIR)

活動時間:2025年2月28日

活動地點:深圳寶安登喜路國際酒店2樓國際廳

活動規模:500+人

鋰電設備企業正加速衝破“寒冬”。

2025年開局,鋰電設備頻傳喜訊,多家企業斬獲訂單,行業週期性拐點愈行愈近。

01

五大設備龍頭斬獲大單

1月21日,逸飛激光官方透露,公司新一代圓柱電池高速智能裝配線正式下線交付至客戶車間。該新一代圓柱電池高速智能裝配線,在傳輸效率、柔性、加工精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提升顯著,能更好地適應工業4.0浪潮下的大規模、多樣化製造需求,節省場地、設備維護及人工成本,增厚企業規模效益。

據悉,在圓柱電池領域,逸飛激光已陸續實現了150ppm、300ppm、360ppm等不同型號圓柱全極耳電池裝配線產品的迭代。2024年第三季度,其46系大圓柱全極耳電池裝配線也迎來了批量化的交付。

1月16日,先導智能宣佈國際業務取得重大突破,贏得了歐洲某行業頂尖鋰電客戶後道設備訂單。據悉,該客戶是歐洲某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專注於鋰電池業務的發展,規劃在意大利建設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的磷酸鐵鋰電芯工廠。

此次先導智能將爲客戶打造的後道整線解決方案覆蓋多條鋰電後道生產線,覆蓋注液、化成和終檢(EOL)等工藝,建設完成後總產能達8GWh。

此外,先導智能還於1月9日發佈消息稱,與某全球知名歐洲汽車品牌達成合作。確定先導智能成爲其電池產線的整線設備供應商,並由全資子公司泰坦新動力進行化成分容檢測工段的落地實施,在歐洲建立全面的供應鏈體系。

2月5日,譽辰智能鋰電設備實現順利出貨,按時交付至國內頭部鋰電池客戶,爲雙方在新的一年開展更深度合作奠定了穩固基礎。該鋰電池客戶是全球領先的電池企業與新能源領域的領軍者,據悉,譽辰智能自與該客戶合作以來,已經爲其多個生產基地供應多款鋰電池核心設備。

1月24日,據利元亨發佈多條訂單消息顯示,公司不僅與波蘭商用車動力電池模組和儲能系統製造商龍頭企業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還成功斬獲了捷克某儲能企業模組PACK線項目,進一步鞏固了利元亨在全球智能裝備市場的地位。

此外,利元亨還中標了國內某頭部企業AI算力服務器新基地智能工廠建設項目,並與其達成了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雙方將在算力智能工廠建設,服務器應用與關鍵部件製造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1月10日,贏合科技宣佈接連斬獲全球鋰電領域頭部客戶的量產項目超級訂單。其中中標了Y客戶項目,項目涵蓋了Y客戶國內外多個生產基地,提供塗布至組裝線段的全流程核心設備支持,將助力Y客戶達成2025年全球產能戰略目標;中標了H客戶的核心項目,將提供塗布及輥分設備支持,爲其產能擴張注入新動力。

據瞭解,此次中標的項目包含雙層擠壓式塗布機、輥分一體機、超高速多工位切疊一體機、鋁殼電池組裝線等多款贏合科技“明星”產品。

市場認爲,目前國內鋰電設備已經完全打破此前被進口設備壟斷市場的局面,正加速向全球進行技術與產品的輸出,伴隨着海內外市場的爆發,設備企業在2025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02

海外市場增量愈發明朗

實際上,自2023年來,鋰電產業整體發展放緩,結構性產能過剩情況愈發明顯。鋰電設備企業也“一夜入冬”。

一方面,終端市場需求放緩,鋰電池擴產減速,對應鋰電設備的需求也在下降;另一方面,前期配合相關企業大規模擴張的新上設備產能,逐步進入閒置狀態,回本壓力增大。

反映到業績上,設備企業對於“週期拐點”的到來則更爲熱切。比如,在2024年前三季度,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國內28家鋰電設備企業共實現淨利潤85.66億元,但呈虧損狀態的共有11家,同比增速下滑的則高達21家。

再從2024年全年業績來看,儘管目前只有部分業績預告出爐,但“預虧”的基調十分明顯。其中豪森智能禾川科技信宇人杭可科技等多家企業預計業績虧損。

在此背景下,國內設備企業不得不一邊進行技術升級,一邊尋找增量市場。

技術層面,大圓柱電池、全極耳、固態電池、幹法電極、複合集流體等技術加速成熟,爲設備企業創造了破局機會。目前,逸飛激光、尚水智能、誠捷智能、愚公高科、超業精密、格林晟、聯鵬智能、先導智能、海域百特、科邁羅、華陽自動化等企業已經提前佈局。

其中逸飛激光已經實現46系大圓柱全極耳電池裝配線的批量交付;尚水智能針對聚合物纖維化法技術路線設備存在混合均一性、纖維化、極片一致性等痛點難題,爲客戶打造了粉料混合、粉料纖維化、輥壓成型等幹法電極工藝與設備解決方案。

市場層面,國內市場進一步飽和的情況下,海外成爲主要增量市場。與鋰電池企業、材料企業同頻或更早的是,國內設備已經進行全球化戰略佈局,在海外設立多個服務中心或生產基地,就近配套優勢持續提升。

據觀察,自2024年以來,先導智能、海目星、利元亨、贏合科技、杭可科技、曼恩斯特等企業接連拿下海外車企和電池企業定點。其中,先導智能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包括美國、瑞典、德國等;利元亨已爲全球多國提供符合CE、UL標準的設備和技術服務,其波蘭生產基地可提供整條動力電池模組、PACK組裝測試線以及電機組裝線,實現歐洲電芯製造設備本地化生產。

需要提醒的是,在未來設備低端產能持續出清,出海佈局勢不可擋的情況下,身處其中的企業更應注意提高技術壁壘、保持競爭優勢。此外,應該結合AI等新技術,突破製造極限,加速向“製造+服務”轉型,提供遠程運維、工藝優化、產線升級等增值服務。

總之,隨着中國鋰電設備力量的持續加強,鋰電設備週期性拐點有望提前到來。

作 者:焦 亞

(轉自:起點鋰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