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諾輝健康(06606)的股東特別大會上,創始人朱葉青以79.89%的高票支持率被正式罷免執行董事職務,這場持續數月的“內鬥”終以創始人的出局落幕。
這場投票背後,是公司停牌近一年、財務造假指控懸而未決的危機,以及資本方與創始團隊間的信任撕裂。
從“癌症早篩第一股”到停牌泥潭
諾輝健康的故事始於2015年,四位北京大學校友朱葉青、陳一友、呂寧與姚納新共同創立了這家專注於癌症居家早篩的生物科技公司。憑藉結直腸癌篩查產品“常衛清”拿下中國首個癌症早篩註冊證,諾輝健康於2021年2月登陸港交所,首日市值突破300億港元,成爲行業標杆。
然而,資本市場的風光僅維持了兩年。
2023年8月,有財經媒體指控諾輝健康通過“壓貨”虛增收入,其2022年實際銷售額僅7695萬元,與公佈的7.65億元相差近10倍。報告直指公司通過將未售出產品計入應收賬款,待過期後轉爲收入,營造虛假繁榮,形同“龐氏騙局”。
儘管諾輝健康迅速否認指控,稱報告“失實且誤導”,但審計機構德勤的介入讓事態升級。2024年3月,德勤對銷售真實性提出質疑,公司隨即停牌並啓動獨立調查。隨後,核數師德勤辭任、CFO高煜離職,公司陷入財報難產、高層動盪的惡性循環。
朱葉青的“激進”與“墜落”
朱葉青的職業生涯充滿光環:北大生化專業、GE金融集團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他主導了公司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全鏈條,以“激進”的營銷策略推動公司營收從2019年的0.58億元飆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8.21億元。
然而,這種激進風格在危機中成爲雙刃劍。上述財經媒體指控的“壓貨”模式,被認爲與朱葉青的渠道擴張策略直接相關。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同比激增336.8%至5.84億元,遠超營收增速,經銷商庫存積壓問題浮出水面。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已達10.17億元,較2022年增長74.14%。
2024年12月30日,朱葉青以“個人健康原因”辭任CEO及董事會主席,但董事會公告直言其“管理風格與董事會存在重大差異”,並迅速發起罷免動議。市場認爲,這是資本方對財務造假責任的切割——朱葉青作爲核心決策者,難辭其咎。
辭任後的朱葉青未公開發表言論,個人視頻號從“諾輝老朱”更名爲“憂時世但憂人”,個性簽名顯示:“世難,而書酒以用之”。企查查顯示,2024年12月27日,諾輝健康的法人已從朱葉青變更爲陳一友(Yiyou Chen)。
財務數據迷霧與資本逃離
《財中社》發現,諾輝健康的財務矛盾集中於營收與渠道的背離以及費用畸高。
疫情期間,公立醫院體檢量銳減,但公司聲稱產品銷量逆勢暴漲。2022年“雙11”宣稱銷售額6000萬元,實際僅3000萬元;2023年“618”宣稱銷售620萬盒產品,但年產能僅500萬盒。
2018-2022年,公司的銷售及市場開支從2600萬元增至5.55億元,行政費用從4597萬元增至1.6億元。據報,內部員工曾爆料公司爲虛增回檢量,鼓勵員工重複提交樣本並報銷費用。
2024年3月28日停牌後,機構紛紛下調估值。嘉實基金、銀華基金將股價從停牌前的14.14港元砍至約6.6港元,跌幅超50%。
值得注意的是,若公司18個月內未復牌,港交所可能強制退市。
朱葉青的罷免或爲諾輝健康“斷臂求生”之舉。新任董事會主席姚納新被寄予厚望,其履歷涵蓋阿里美國業務負責人、聚光科技創始人,兼具技術與管理背景。然而眼下,諾輝健康面臨復牌壓力。公司需滿足港交所對財報、內控的整改要求,但調查進度遲緩,2023年年報至今未發佈。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