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鄭州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積極服務人民生活、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改革創新,推進零售金融戰略轉型,着力打造線上+線下兩大平臺,深耕基礎零售、財富管理、個人信貸三大板塊,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隊伍專業能力、線上運營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四大能力,以高質量金融服務踐行國有金融企業的使命擔當。
2024年鄭州銀行儲蓄存款淨增額創歷史新高,增幅居河南省內金融機構前列。2024年,鄭州銀行零售金融獲得包括“年度卓越零售銀行獎”“卓越零售轉型發展成果獎”“年度最佳零售銀行客戶體驗獎”“最佳零售銀行客戶服務獎”“最佳普惠金融服務銀行獎”等在內的19個權威機構榮譽。這些榮譽的取得,不僅是對鄭州銀行過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對其未來發展的美好期許。
深耕財富管理市場,踐行爲民理財新生態
鄭州銀行將居民財富保值增值作爲目標,加快財富產品的引進和創新,加強市場研究及大類資產配置研判,提升投研能力、資產配置服務能力與風險控制水平,進一步完善“鄭好財富”選品體系,同時不斷豐富代銷產品貨架,建立了較爲完善的產品矩陣。特別是針對中老年客羣、新市民客羣、縣域客羣、代發客羣推出專屬理財產品,爲客戶提供更專業、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助力客戶財富保值增值。
拓寬多元化信貸渠道,提升綜合服務體驗
鄭州銀行升級零售信貸產品體系,面向個人客戶推出線上化產品“鄭e貸經營”,在金融支持就業創業中彰顯出重要作用;持續推進普惠金融服務港灣建設,擴大普惠金融服務半徑;完善鄭e貸消費、房e融消費、住房按揭、信用卡車位分期等信貸產品矩陣,滿足客戶多元化的消費信貸需求,發揮消費信貸促進消費提質升級作用。截至2024年末,鄭州銀行共建成普惠金融服務港灣23家,讓金融服務更加惠及民生。
佈局“社區+鄉村”,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鄭州銀行着力打造“鄉村管家”,踐行鄉村振興使命。通過改善鄉村金融服務設施、設立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推廣手機銀行鄉村振興版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全面提升鄉村金融服務水平,並推出多種涉農專屬活動,如義診下鄉、刷卡滿減、社保繳費補貼等,真正惠及農村居民。在社區服務站建設方面,試點“黨建引領+社銀共建”的合作模式,參與社區網格化治理,通過黨建共建、活動聯辦、服務聯做等形式,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務,打通服務市民“最後一公里”。
截至2024年末,鄭州銀行社區志願服務已惠及400家社區,惠農服務惠及2000餘個村鎮,有力提高了鄭州銀行零售金融的覆蓋面和可得性。在2024河南企業100強高峯會發布的“2024河南企業100強”等5項榜單中,鄭州銀行位列“2024河南服務業企業100強”第6位、“2024河南企業100強”第26位,充分說明鄭州銀行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在不斷提升,爲河南省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以客戶爲中心,讓服務更暖、更近、體驗更好
堅持以客戶爲中心,鄭州銀行始終將客戶需求和期望放在首位,深入瞭解客戶的需求、期望、痛點和偏好,從客戶角度出發,系統性優化產品及服務流程。通過成立客戶體驗提升領導小組、推進廳堂服務轉型、構建用戶體驗檢測體系、開展客戶線上流程梳理改造等系列措施,着力提升鄭州銀行客戶體驗和服務水平,踐行零售金融爲民初心,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科技引領,爲轉型插上“智慧”翅膀
圍繞“客戶、營銷、產品、渠道、風控、運營、經營、數據”等方面,鄭州銀行重塑零售業務運營管理邏輯,再造業務經營管理流程。着力打造“以客戶爲中心”的業務經營模式、高效協同的內部管理模式以及“用數據說話”的經營決策模式。通過打造DTO-W(數據、遠程、網點、企微聯動)遠程運營體系,加快數據中臺“511工程”建設,設置業務條線內嵌科技團隊、落地零售廳堂PAD服務營銷工具,不斷提升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促業務效率提升,構建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的強勁“核心”和“智力”。
據瞭解,爲加強科技金融數智之力,2024年,鄭州銀行分別與華爲技術有限公司、鄭好融徵信服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鄭州銀行在金融領域的業務優勢,以及華爲、鄭好融平臺的先進領先技術,聚焦銀行業務場景,結合銀行業前沿實踐經驗,共同規劃數字化轉型方案,實現數字化創新場景的落地、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
作爲河南本土金融機構,鄭州銀行始終堅持與地方經濟緊密相融,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展望未來,鄭州銀行將聚焦“四高四爭先”,守牢服務實體經濟這個基本點,着力破除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爲中國式現代化河南高質量發展建設挑大樑、走在前,貢獻金融力量。(張方)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