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南京長江大橋北側,在不少市民的目睹下,南京江北地區曾經的商業標杆之一——橋北萬象匯的外牆LOGO被摘除,這座開業僅3年有餘、可以欣賞南京長江大橋景觀且曾吸引無數人打卡的網紅商場黯然落幕。從開業之初的人聲鼎沸到隨後的迅速走向落寞,橋北萬象匯爲何“碰壁”?這給南京江北地區未來商業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啓示?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輝煌難續 昔日網紅地標黯然落幕
把時針撥回3年前,橋北萬象匯在開業之初不可謂不是南京江北地區一顆冉冉升起的商業“新星”。2021年6月,商場開業時,實現品牌簽約率100%、開業率100%,引入的240餘家店鋪涵蓋時尚服飾、美妝護膚、特色餐飲、親子娛樂等多個領域,其中超50%品牌爲首進區域,吸引了衆多消費者的目光。不僅如此,橋北萬象匯在開業之初還精心打造了多個亮點,如長江大橋觀景打卡點成爲當時爆火的網紅打卡點、沉浸式下沉廣場帶來獨特的空間體驗、主題餐飲街區YUMMY集市成爲橋北的“喫貨聚集地”……每逢週末或節假日,商場內人潮湧動,停車場一位難求,店鋪銷售額節節攀升,成爲彼時江北商業的新標杆。
然而,好景不長,自從去年6月開始,橋北萬象匯就傳來大量店鋪閉店、人氣慘淡等消息,當年年底,剩餘的店鋪也陸續撤場。2月11日,記者來到現場實地探訪時,只見眼前的景象令人喟嘆:商場入口處,原本醒目的“萬象匯”招牌已不見蹤影,只留下拆除後略顯突兀的空白區域。商場大門已經關閉,僅有少數側門供僅有的幾家尚在營業的店鋪顧客出入。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羣和川流不息的車輛,曾經的熱鬧不再,偌大的商場顯得格外空曠。放眼周邊,因爲地鐵建設等原因,目之所及佈滿了圍擋,道路也顯得有些雜亂。曾經火爆的“網紅打卡點”,如今已不見人影,只有佈置好的“畫框”依然立在那裏,四處瀰漫着蕭條與落寞。記者隨後從側門乘坐電梯來到商場5樓尚在營業的萬象影城,只見現場有少量市民前來觀影。一名身着工作制服的男士告訴記者,影城將繼續正常營業,空置中的萬象匯後續或將改造成爲一座奧特萊斯商場。
後勁乏力 商場經營難突重圍
短短3年時間,橋北萬象匯爲何迅速走向衰敗?記者採訪了附近多名居民尋找答案。“萬象匯太小了,逛幾次就膩了。”居民焦女士告訴記者,對她這樣的年輕消費羣體來說,在選擇商場時更關注是否能夠一站式滿足各類需求。然而,與弘陽廣場、江北龍湖天街、金象城等周邊這些近年來更受歡迎的商場相比,萬象匯體量小、業態有限,難以持續吸引消費者。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橋北萬象彙總建築面積僅10萬平方米,與周邊大體量商場相比差距明顯,因而在品牌容納度和業態豐富度上受限。雖然開業之初規劃了240餘家店鋪,但橋北萬象匯在運營過程中未能持續打造出獨特的品牌優勢和差異化的業態組合,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此外,還有附近居民反映,橋北萬象匯的周邊交通極爲不便,商場地處浦珠北路與長江大橋交會站點的南側,周邊長期處於修路狀態,再加上修建地鐵導致部分路面被擋,市民若想前往不僅停車困難,步行也受阻,久而久之,商場人氣日益下滑。
橋北萬象匯的衰落,背後也可瞥見近年來南京江北地區陡增的商業競爭壓力。多年前,南京長江以北的大片區域都缺乏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覆蓋,然而近年來,江北地區商業體數量呈爆發式增長,短短几年新增近10家大型商場,在橋北區域更是達到了近乎飽和的狀態。與此同時,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註重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場景。這時,對消費者需求更友好的商業體便佔據了先機。與橋北萬象匯相隔一個路口,便是近年來在江北發展蒸蒸日上的弘陽廣場。總體量達55萬平方米的弘陽廣場,空間是橋北萬象匯的數倍之多,這使其能夠容納豐富多樣的業態。許多居民表示:“弘陽很大,東西齊全,分類清楚,不同樓層有不同功能的商鋪,對於自己的日常需求基本都可以滿足,完全沒有必要去萬象匯。”在交通與區位優勢的利用上,弘陽廣場臨近多條主幹道,公共交通站點密集,無論是駕車還是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都十分便捷。在一系列有利條件的基礎上,弘陽廣場還不斷優化業態佈局,引入衆多首店和特色品牌,打造了親子、娛樂、美食等多元消費場景,並持續舉辦各類出圈的自有IP活動,將商場打造成爲“常逛常新”的消費目的地。根據弘陽集團發佈的數據,2023年至今,商場內品牌持續更迭,品牌調整比例高達35%,2024全年累計招商簽約面積約15000平方米,並引入了約40%的首店及創新店,通過潮流、時尚、藝術、文化等領域的高質量內容將客羣的黏性和流動性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如今橋北萬象匯已黯然落幕,然而其背後的華潤置地卻並未停止在南京擴張商業版圖的步伐:2023年年底,與橋北萬象匯一江之隔的南京城北萬象匯開業,填補了南京城北區域多年來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空白。一年多來,該項目熱度不減,年客流量預估超2000萬人次,並在各大平臺長期霸榜區域熱門購物中心;2024年年底,雨花萬象天地正式開業,商場坐落在南京雨花臺區軟件谷,周邊遍佈大量有着不俗購買力與消費需求的年輕消費羣體,開業後適逢新年與春節假期,商場內人山人海,停車位一位難求;預計今年5月,由華潤和阿里聯手打造的南京親橙萬象匯將與公衆見面,填補南京河西南區域優質商業的空缺…… 由此可見,此番橋北萬象匯的撤場,似乎更像是華潤方面在對自身發展方向的綜合權衡後主動做出的選擇。
立足本地 打造有“生命力”的消費增量
橋北萬象匯的退場,爲江北地區乃至更廣範圍內未來城市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啓示?記者就此採訪了商業地產領域的專家學者。商業地產五大行之一——高力國際的高級董事王萌認爲,縱向來看,南京橋北商圈近年來不斷湧現的人氣商業項目,證明了萬象匯的落幕並非因爲區域消費能力不足;橫向來看,華潤近年來在南京的加速佈局,也說明此番更多是出於企業自身經營的考量。“行業內有句話叫作‘河邊橋底不做商業’,橋北萬象匯項目的選址便存在這樣的‘硬傷’:背靠長江使得商場天然缺失一半的通達度,地處長江大橋底且下橋後需掉頭方可到達,更讓商場的輻射範圍大受影響。”他說。
在王萌看來,對廣大市民消費者來說,未來,逛商場、去大型購物中心消費可能只是衆多休閒消費方式中的一種,且未必是首選。相比品牌千篇一律的“盒子”式商場,更加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社區街區或許將是更有趣的去處,這或將是繼傳統市場、百貨中心、購物中心後的“第四代商圈”的基本特徵。“早餐店、菜場、理髮店、花店……圍繞着這些獨一無二、各具特色的本地生活業態打造的社區商業,往往建立在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廣泛的情感認同上,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認爲這會是未來消費的重要增量空間,而不是依然刻意地去複製一個個大商場。南京江北地區同樣有着煙火氣濃郁的老城社區,未來,圍繞社區商業打造的消費場景或許值得其更多地去挖掘。”
江蘇經濟報記者 周凱航
實習生 周蘇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