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I眼鏡 小遙 小葵
在免費的DeepSeek面前,公考機構們或許需要更努力,才能留住生源。
如果說此前AI大模型因種種問題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2025年春節期間突然成爲“頂流”的DeepSeek,則讓再遲鈍的人也無法忽視人工智能當下的發展程度。
用AI來答疑解惑、進行文學創作,甚至搞玄學,成爲新年的第一道流行——算命成爲DeepSeek的一大用途,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不只是休閒娛樂,不少人都在藉助AI大模型應用辦正事兒,並在獲得幫助後,將DeepSeek、豆包、ChatGPT等產品稱作“DS老師”“豆老師”“GPT老師”。
其中就包括考公人。
從制定備考計劃、疏導心理問題,到尋求具體問題的答案和解析、形成面試文稿,AI大模型儼然成爲他們的備考搭子。
一些年輕人是因爲本就對人工智能領域感興趣。
在DeepSeek尚未成爲大衆關注焦點的2023年末,正在讀大三的大金在國內第一次大模型熱潮中接觸到了豆包、文心一言等產品,並用它們完成了幾門課程作業。決定考公後,由於報培訓班的費用高昂,他選擇了自學,藉助大模型做題、對答案。儘管一些說法還不夠準確,但大金總體滿意,畢竟降本的目標達到了。
對於更多人來說,用AI幫助備考,是受到外界影響。
去年開始在職考公的小玥,在DeepSeek爆火後,專門抽出一天時間研究如何使用,最終確定了它的兩個使用場景:整理熱點素材和生成面試逐字稿。這是她之前一晚上的工作量,現在大模型只需要20分鐘就能完成。
公考或許會成爲被AI大模型衝擊的第一批行業。2月初,以傳授面試經驗聞名的“老夏”發佈文章《喪鐘爲公考行業而鳴》,鼓勵考生積極擁抱AI,公衆號很快閱讀過10萬,小紅書筆記的點贊量也達到了1.2萬,評論中主流的聲音是表示贊同。
全職備考了三年的有有便是在看到老夏推文後,開始用AI練習面試。在對市面上多個大模型進行對比後,她最終選擇了豆包和DeepSeek——前者可以實現語音交互,後者則能夠通過深度思考功能展現思路,最重要的是,它們擁有一個共同點,思路清晰、全面,且表述規範、可供參考。
但這些工具還稱不上完美。
有有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DeepSeek總是“服務繁忙”,數據庫似乎沒有更新2023年之後的內容,涉及敏感話題時內容無法顯示;豆包生成內容的水平不穩定,對指令依賴性很強。
在小紅書搜索,她發現這些問題十分普遍,至於解決方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幾款大模型對比着用,篩選出精華部分,形成最終的答案。
圖源:小紅書@夏夜聆風
但從多位使用者的反饋來看,沒有人因此放棄使用AI,回到之前以人工爲主的原始模式。
不只是公考的年輕人在抓住AI,公考機構們同樣如此。
以公考三大巨頭:中公教育、華圖教育、粉筆科技爲例。粉筆科技和中公教育分別在2024年底、2025年2月將旗下推出的大模型接入了DeepSeek。
事實上,他們對AI的擁抱更早。2023年起,三家公司都在財報中重點提到加大對AI技術的投入與應用。其中,粉筆科技董事會主席張小龍在當年強調:粉筆對AI的投入不是跟隨潮流,公司在ChatGPT問世之前,就一直有一支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團隊。
截至2025年,三家公司都已經進行了嘗試,且發佈了至少兩款AI相關產品。
其中AI發揮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講課、答疑和麪試點評方面:
2023年,中公推出了由虛擬數字講師講課、答疑的AI數智系統班,華圖推出了人工與AI相結合的“千面面試AI”面試母題班;
2024年,粉筆在APP內上線AI教師大模型“粉筆頭”和“精品面試AI點評”功能,華圖教育發佈了“AI面試點評”產品,中公教育則是成立了“中公AI就業”的子品牌,並推出AI就業大模型,和AI就業直通卡、AI就業學習機兩款實體產品。
後來者們也追趕着潮流:高頓、掌上園丁等有着公考培訓業務的公司,也相繼推出自己的AI產品,主打一個“在場”。
對考公人來說,AI或許不是備考的全部,但對於公考機構來說,AI身上被寄予了藉以生存的希望。
承壓,是公考行業在過去幾年的生存關鍵詞。儘管大學生考公熱情在疫情後的幾年裏持續高漲,但公考賽道並非一片豔陽天。
某種程度上,它們在還債。
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詞:協議班,即報考這種班型的考生,如果沒有通過考試,機構會進行不同程度的退款。當然,他們也需要爲此支付相當於普通班5倍的學費,基本都在萬元以上。
中公教育在2010年首創這種模式,華圖教育和粉筆科技分別在2011年、2018年跟上。類似於鏈家通過服務在競爭中突圍,中公教育也喫到了甜頭,多年在市場份額、營收、淨利等財務數據上穩居行業第一,且與第二名明顯拉開差距。
到2017年時,這種協議班在其面授課程中的佔比從59.02%提升到73.75%。當年,中公教育的營收和淨利同比增長56%、60.55%。
然而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協議班的“不過包賠”模式對現金流需求更高,當疫情影響了公考機構的線下培訓業務時,它帶來的壓力遠高於收益。以中公教育爲例:退費率由2019年的44.14%提高至2021年的68.46%,經營活動現金流從2019年的流入24.74億元,轉變爲2021年的流出40.98億元。
或許是想及時止損,中公教育在2021年末下架了所有全退產品。
但受到退費週期等因素的影響,這個舉動的正面效應並沒有反映在財務數據裏:中公教育的資產負債率由2021年的81.67%上升至2023年的92.06%。
於是,當華圖與粉筆在2023年逐漸走出疫情影響時,中公教育還躺在“ICU”裏。其2023年營收爲30.86億元,不及2020年的三分之一;三年未走出虧損狀態,2021年起年虧損額分別達到23.70億元、11.01億元和2.09億元。
到2024年7月時,中公教育市值僅有85.73億元,相比2020年11月高點的2658.15億元,一度跌去了95%。
自然,它也丟掉了行業老大的位置,在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淨利等數據上,都不及粉筆科技和華圖教育。
只是,另外兩家日子也沒有太好過。
2024年上半年,華圖教育的資產負債率還有80.55%。成爲新任“榜一大哥”的粉筆科技,從2020年起連續三年虧損,其中有兩年虧損額超過20億元,直到2023年才扭虧爲盈,但營收與2021年的巔峯水平仍然差了4億元。
2024年上半年,粉筆科技營收同比減少3.1%。此外,粉筆APP月活的增長速度也在放緩:2019年到2023年,粉筆APP的月活用戶每年增長數量均在100萬以上,但之後的半年只增長了不到13萬。
一片泥潭之中,AI帶來的新希望,沒人敢無視。但AI對公考機構運營狀況的改善,目前只體現在了降低成本上。
即使算是行業內對人工智能佈局較早且較多的粉筆,財報中體現出的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好處也只有:培訓服務成本降低、利潤得到改善。
原因在於,這些AI產品對於公司效率的提升超過了對學員體驗的提升。
以粉筆在自研大模型發佈會現場提供的數據爲例:AI老師的出現,讓一位粉筆精品班輔導老師同期可以服務的人數從40人左右提高到150人,效率提升275%。
再看學員側。
三家巨頭中,粉筆的科技屬性最強,其推出的AI面試點評功能,在社交平臺上得到不少好評,優點包括:評價維度客觀全面,思路和內容與公考面試高度適配,還能根據學員的作答思路給出優化示範。
但缺點同樣明顯:
首先,29元一次的價格費用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其次,學員根據系統給出的建議對錶現進行優化,達到一定水平後便很難再有提升,最重要的是,AI只能衡量標準化指標,卻無法真正判斷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氣質,而這往往是公務員面試的核心目標。
至於華圖教育推出的AI面試點評產品,雖然價格不到粉筆的四分之一,但使用者寥寥,當前的銷量還不足400,不具備太多的討論價值。
不過,粉筆科技與中公教育都已經接入DeepSeek,此前存在的部分問題或許會得以解決或優化。
只是,在免費的DeepSeek面前,公考機構們或許需要更努力,才能留住生源。
這已經不再是公考機構躺着掙錢的年代了。比如2003年至2013年,是公考熱逐漸成型的十年。期間,國考報考人數從12.5萬增長到152萬,公考培訓市場規模也從不到10億元增長到190億元。
2012年2014年,華圖教育的營收由6.33億元增長至11.55億元,淨利由4969.97萬元上升至1.09億元。自2011年,華圖開始投資其他公司,向元培翻譯、達沃時代等公司投資了數千萬到上億元不等。
2013年末,以超萬平米的全新一體化綜合辦公場地投入運營和上百臺商務車的採購爲標誌,中公教育宣稱公司進入發展新階段。
後來,公考熱度有過短暫放緩甚至下滑,但頭部機構們通過推廣客單價更高的協議班、線上線下相結合、進軍下沉市場等動作,持續增長。其中,中公教育的營收自2015年起連續5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8年成功上市,2020年直營機構達到巔峯的1669家。
疫情按下了暫停鍵,很多此前被快速增長掩蓋的問題,逐漸浮現。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之下,更多的地方機構湧現,成功從巨頭手裏搶走生意。2022年,公考行業的CR3(指業務規模前三名的市場份額總和)由2019年的47.9%下降爲26.99%。國信證券發佈的《教育行業2025年投資策略》顯示,該數據在2023年進一步下滑。
舊煩惱尚未解決,新煩惱已經到來。以DeepSeek爲代表的AI產品,或許會搶走更多的生意——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免費的AI工具足夠好用,也就沒必要給公考機構送錢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