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Keep在港交所發佈盈警公告稱,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公司預計2024年度經調整淨虧損額爲4.6億元至4.9億元人民幣,同比虧損幅度有所擴大。同時,公告指出,公司爭取於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
這一消息看似意外,實則早有伏筆——創始人王寧在2025年十週年全員信中高調宣佈“All in AI”,將公司未來十年押注於人工智能與全球化。虧損的擴大,恰是戰略轉型的必然代價:AI研發、海外市場拓展、硬件生態佈局等投入短期內難以盈利,如同航海家啓程前必須儲備的糧草,雖沉重卻關乎生死。
在Keep公告之前,國泰君安已經在研報中指出:考慮到公司持續投入 AI 資源或導致相關費用前置,下調預測2024-26年經調整歸母淨利至-4.5/-0.68/0.65 億元人民幣,仍維持增持評級。可見,機構對於Keep全面擁抱AI的戰略變革還是相當看好的。
更何況,2024年下半年起,全球資本市場因DeepSeek等開源大模型掀起AI資產重估浪潮,外資機構紛紛加碼中國科技企業。“不AI,就出局”甚至成爲了某種共識。
Keep若固守舊有模式,恐將淪爲“健身工具”的平庸標籤。唯有以AI重塑業務邏輯,才能在下一個十年裏取得先發優勢。
一、從生存焦慮到長期主義
AI技術的爆發性進展,正在重構企業估值邏輯。
以DeepSeek爲代表的開源模型降低了技術門檻,但應用層的競爭卻更加激烈。Keep選擇此時加碼AI,既是順應趨勢,也是主動突圍。
2024年,Keep上線FitPulse、CalCut等海外AI應用。
其中,FitPulse爲一款100% AIGC內容的健身工具類產品,主要服務歐美地區健身人羣,結合運動知識和用戶運動數據,利用成熟的AI大模型爲用戶生成專屬訓練計劃。CalCut則是一款飲食記錄和管理工具,同樣使用海外成熟AI大模型通過圖片、語音等多模態方式,爲用戶記錄食物營養數據,爲幫助用戶制定飲食計劃。
衆所周知,軟件應用從早期推廣到最終商業化落地、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前期投入相對高昂,必然會對公司短期盈利數據有所影響。
此外,2024是體育大年,巴黎奧運會、歐洲盃、美洲盃等各類重大體育賽事吸引了大量體育愛好者的關注,Keep顯然不可能放過如此絕佳的品牌推廣機會。疊加硬件開發、人員調整等因素,2024年整體虧損擴大符合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體虧損收窄,但全年虧損擴大,主要還是Keep下半年“All in AI”的決心得以堅定,寧願放棄短期利潤,也要抓住AI時代機遇,爲下一個十年做準備。
這一選擇的結果就是Keep想要實現的“AI+”,即顛覆行業傳統依靠人工編排課程的模式,通過AIGC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
據悉,Keep在線有5000節官方運動課程,其中15%爲AIGC生產,未來這一比例還會持續提升。此外,Keep推出了的AI助手Kiri已能根據用戶體能、目標、實時狀態生成動態訓練方案,甚至通過視覺識別糾正動作,相當於將“健身教練”裝進每個人的口袋。
近十年來Keep積累的3億用戶運動軌跡、超過5000節課程數據、逾10萬條跑步線路記錄等多維數據網絡,構成了Keep獨有的“數據油田”,爲其AI模型訓練提供了特有的精準燃料。
國泰君安研報也指出,Keep聚焦垂類場景,數據足夠有規模性、全面性和複合性,強有力數據資產在AI應用的背景下將進一步盤活、形成良性循環,看好Keep的AI發展潛力。
二、硬件、場景與全球化
如果說數據是Keep開啓AI革命的燃料,那麼硬件閉環、場景滲透力與全球化運營能力則是推動其持續進化的三大引擎。
比如,Keep的智能手環、運動手錶等硬件不僅是數據入口,更是AI落地的載體。
以2024年發佈的Keep Watch Pilot 1爲例,其搭載的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用戶運動數據,反哺AI模型優化。例如,AI模型依據大量用戶的跑步數據,能夠更精準地判斷不同體能水平用戶在不同跑步階段的最佳心率區間,從而爲用戶提供更科學的跑步訓練建議。
這種“硬件採集數據-算法生成方案-用戶反饋迭代”的閉環,如同精密齒輪,推動運動科技生態持續進化。
硬件閉環爲Keep的AI發展築牢了根基,而在場景拓展方面,Keep同樣成績斐然,積極將AI深度融入更多運動場景。
戶外跑步時,基於用戶的歷史跑步數據、偏好以及實時位置信息,AI能夠爲用戶推薦個性化的跑步路線,比如推薦風景優美、坡度適宜且人流量適中的路線,滿足不同用戶對跑步體驗的需求。
健身房裏,Keep實現了與外部設備的聯動,像智能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器械,用戶在使用這些設備時,Keep的AI系統可以實時監測運動數據,調整器械參數,提供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在家庭場景,Keep智能健身鏡交互功能讓用戶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的健身指導,AI 通過攝像頭捕捉用戶的動作,實時糾正動作偏差,提供針對性的訓練建議。
Keep App 8.0版本已覆蓋60 +運動品類,從傳統的跑步、瑜伽,到新興的普拉提、搏擊操等,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運動項目。這種“泛運動化”佈局,恰似將單一App擴展爲“運動領域的安卓系統”,通過開放生態吸納更多合作伙伴,不斷豐富運動場景和服務內容。
更重要的是,Keep在全球化佈局時,避開了與Peloton等海外頭部企業的正面競爭,而是以AI工具切入細分需求。
比如前文提到的FitPulse、CalCut等應用,瞄準了海外用戶在運動訓練、飲食健康方面的差異化需求。這種“輕量級AI應用+本地化運營”的策略,就像是在市場的角落裏開了一家特色小店,先專注服務好特定的客戶羣體,用獨特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贏得口碑,既降低了前期市場進入風險,又爲未來擴大經營規模、拓展業務範圍打下基礎。
三、結語
Keep的虧損擴大,恰似破繭前的陣痛。當市場僅以“健身軟件”的標籤衡量其價值時,其股價一度低迷;但隨着AI戰略的清晰化,資本市場開始重新定價——2025年2月戰略發佈後,Keep港股兩日累計漲幅約4成,釋放出了拐點信號。同時,Keep在公告裏預計2025年將實現扭虧,屆時或許是個更好判斷其AI戰略轉型成效的觀察窗口。
未來,Keep的估值邏輯或將向“AI+運動”的複合型平臺切換。其十年積累的數據資產,正被AI技術更充分發揮價值;而硬件生態、場景滲透以及全球化的佈局,則爲其打開了幾何級的增長空間。
這場變革,不僅關乎一家公司的命運,更可能重塑整個運動科技產業的版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