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中國車型受俄消費者喜愛 本土化戰略破解增長瓶頸

新華財經
02-21

  新華財經莫斯科2月21日電(記者包諾敏)2025年1月,嵐圖汽車在俄羅斯市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新能源汽車市場(NEV)細分市場中均位居俄羅斯官方代理品牌首位。據該品牌新聞服務部門稱,1月,該品牌將在俄羅斯售出483輛汽車。

  中國車企憑藉技術迭代與本地化策略快速崛起,加速市場滲透,在俄羅斯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受到俄羅斯消費者青睞。

  細分市場中國品牌獲俄消費者青睞

  據俄羅斯汽車分析機構Autostat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俄羅斯電動汽車銷量近兩年快速增長,2023年俄羅斯純電汽車的銷量爲2022年的5.7倍,2024年較2023年增長26.4%,年銷1.78萬輛。截至2025年1月,俄境內註冊電動汽車總量達5.96萬輛,市場呈現擴容態勢。

  其中,2024年最受俄羅斯消費者歡迎的純電汽車品牌是中國品牌極氪,其銷量較前一年翻了一番,達到7600輛。排名第二的品牌爲俄羅斯新能源汽車“莫斯科人”,其銷量爲1800輛。俄本土品牌Evolute以1300輛的銷量位居第三。

  而在具體的車型排名中,極氪001、莫斯科人3e和極氪X處於前三甲。

  俄羅斯汽車行業分析師伊戈爾·莫加雷託指出,俄羅斯電動汽車市場呈現分層特徵,售價500-800萬盧布的中國品牌蔚來、極氪、理想等高端車型佔總銷量58%,主要作爲高收入家庭第二或第三輛代步工具;俄國產“莫斯科人”電動車以企業採購爲主,技術性能與進口車型存在代際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電動汽車在俄銷量持續增長,但其市場發展仍面臨結構性制約。根據俄羅斯《生意人報》採訪專家預測,俄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或將放緩,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可能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長。

  數據顯示,2024年,俄混動汽車銷量增長了2.9倍,達62850輛。其中,中國品牌理想銷量增長4.9倍,達23180萬輛,位居榜首。其次是嵐圖,銷量增長2.4倍,達到8680輛。混動汽車中最受歡迎的三款車均來自中國新能源新勢力,分別爲理想L7、L9、和嵐圖Voyah Free。

  Autostat 公司的汽車專家謝爾蓋·烏達洛夫(Sergey Udalov)指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俄羅斯的熱銷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中國高端品牌理想的熱銷。在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中國新勢力均處於領跑地位。

  儘管如此,從整個俄羅斯汽車市場的規模來看,純電新能源汽車和混動新能源汽車兩個細分市場仍然較爲小衆,市場體量和份額較傳統燃油車比有一定差距。根據Autostat數據,去年俄羅斯汽車市場的銷量達到157萬輛。電動汽車在汽車總數中所佔的比例仍不足1%。

  因勢制導產業嵌入市場角色

  受益於兩國關係高位運行及俄政府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政策,俄羅斯市場正成爲中國車企全球化佈局的關鍵點。在俄本國政策驅動型市場特徵下,中國企業的戰略選擇需聚焦雙重維度:其一,前瞻性佈局充電基建網絡與本土化產能,以應對俄方不斷提高的本地化率要求;其二,強化技術標準適配與供應鏈韌性,構建產業生態壁壘。這種系統性策略不僅滿足監管合規需求,更爲深度參與俄羅斯汽車工業體系重構奠定基礎。

  除了簡單整車出海,中國車企或可嘗試在俄羅斯加碼“生態出海”,技術、人才與資金全產業鏈協同,加快當地合作建廠當地賣,融入俄羅斯的汽車產業體系之中。本地化組裝策略不僅削減了運輸與關稅成本,還賦予了車企快速響應俄羅斯市場政策調整的能力。憑藉靈活的本地化策略,車企能夠在高關稅或進出口政策變動時維持強勁競爭力。俄羅斯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享受着一系列稅收優惠與購車補貼,而進口電動汽車則因報廢稅指數化面臨價格上漲,引發消費者觀望情緒。

  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機械製造鋁消費項目負責人謝爾蓋·戈爾斯基赫強調,根據汽車工業發展戰略藍圖,俄羅斯計劃到2035年實現電動汽車及電動公交車年產量50萬輛。爲此,俄政府正通過實施福利優惠、擴展充電站網絡及提升相關服務,加速汽車行業的低碳轉型。同時,爲促進冶金工業從電動汽車產業的增長中受益,政府着重強調應在國內生產關鍵零部件,減少對大規模組裝的依賴。

  俄羅斯利佩茨克州汽車製造商莫託因韋斯特(Motorinvest)公司1月底宣佈,該公司已經開始組裝生產中國嵐圖汽車,憑藉本地化的生產,其生產車型被納入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更新的優惠貸款計劃,消費者可以折扣價購買。同表單的其他車型均來自俄羅斯本土造車企業莫斯科人和Evolute。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常務副祕書長蔣贇近日公開表示稱,他認爲新能源企業要增加海外本土化運營能力,構建好出海利益相關方的友好網絡;做好企業國際化品牌的建設,要將“互利共贏”放在第一位。

  俄羅斯電動汽車市場尚未飽和,本地化生產、提升公衆環保意識、政府訂單及基礎設施投資等因素均爲其助力。莫斯科一家金融科技公司Balance Platform汽車貸款與保險發展部負責人葉卡捷琳娜·科諾娃認爲,憑藉恰當的策略與政府支持,俄羅斯有望在電動交通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師、RusTransChina公司創始人亞歷山大·斯特列爾尼科夫(Alexander Strelnikov)認爲,中國汽車品牌在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已成定局,但細分領域競爭將日趨激烈。他認爲,中國車企需通過產品力升級、營銷策略強化及服務網絡優化鞏固優勢——包括提升製造工藝標準、加大本土化品牌推廣投入、建立覆蓋偏遠地區的售後體系等。

  隨着產業鏈合作深化,海外品牌本土化生產線規劃及歐洲品牌重返俄羅斯市場(大衆ID.4等德系新能源車型),多元化競爭格局將進一步激活市場潛能。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俄發展不應是特殊時期的“曇花一現”,要將這一時期積攢的口碑和聲譽轉化爲未來長久經營的“厚積薄發”,將中國新能源汽車嵌入俄羅斯汽車工業生產中的一環。

  此外,還應關注在俄市場配套服務上的不足。在供應鏈、售後保障方面,中國汽車企業尚不如深耕多年的日韓歐車企成熟。另外,許多中國新能源車企在俄售後網絡未能完全覆蓋,部分地區仍存滯後,僅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具備完整服務體系,偏遠地區維修配套缺失。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