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2025年02月17日至02月21日),電力行業呈現結構性波動。公用事業板塊整體下跌0.34%,電力子板塊跌幅爲0.29%,表現弱於滬深300指數。細分領域中,火力發電、熱力服務及光伏發電漲幅居前,而水力發電和電能綜合服務則小幅回調。隨着人工智能產業化加速,數據中心與算力需求激增,推動“算力與綠電協同”成爲行業焦點,政策端與地方實踐共同發力,爲電力行業注入新動能。
政策框架:頂層設計推進算電協同機制
國家層面密集出臺政策,明確算力與綠電融合的路徑。《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需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長10%,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佔比超過80%。文件強調建立算力電力雙向協同機制,旨在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的綠色化水平。
2025年1月,發改委、國家數據局等聯合發佈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進一步支持非樞紐節點融入全國算力網,鼓勵綠電資源富集區域建設高能效數據中心。此外,《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指出,需推動算力與綠電深度融合,通過智能調度提升綠電消納效率。
這一系列政策不僅爲行業劃定了節能降碳的硬指標,還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導資本和技術向綠色算力傾斜。例如,新疆克拉瑪依市2025年2月發佈扶持政策,對2024年建成並採用綠電的算力中心給予0.06元/度的電價補貼,連續三年;2025年完成的項目補貼力度雖略有降低,但政策導向明確,旨在加速綠電滲透並降低算力成本。
地方實踐:多維探索拓寬綠電消納場景
地方層面積極落地算力與綠電協同的試點項目。新疆克拉瑪依的政策是典型案例,其通過財政補貼縮短算力中心的綠電回報週期,吸引企業佈局區域性綠色數據中心。這一模式不僅降低企業前期投入壓力,還通過規模化運營提升綠電佔比,間接推動當地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增長。
與此同時,多地探索“算力+綠電”創新應用場景。例如,部分省份結合本地資源稟賦,規劃建設一體化算力樞紐,優先消納本地綠電資源。此類項目通過簽訂長期購電協議(PPA)鎖定綠電價格,既保障數據中心運營的穩定性,又爲新能源投資提供長期收益預期。
技術協同亦成爲重要突破口。智能調度系統在算力與電力網絡中的應用日益深入,通過實時匹配算力需求與綠電供應,優化能源使用效率。例如,部分數據中心引入AI算法預測電力負荷,動態調整算力任務至綠電充足時段,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未來,隨着虛擬電廠等技術成熟,算力與電網的互動將更加靈活,爲綠電消納開闢新路徑。
行業展望:技術迭代與成本優化並重
當前,算力與綠電協同仍面臨技術標準不統一、跨區域協調機制待完善等挑戰。下一階段,政策需在細化補貼機制、完善綠電交易市場等方面持續發力。而企業則需加速技術創新,例如提升液冷技術普及率以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或開發適配綠電波動性的算力調度系統。
整體來看,隨着算力需求放量及政策支持加碼,綠電在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將加速提升,行業或迎來新一輪技術升級與資源整合週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