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全球廣告業巨頭WPP(WPP.US)正陷入增長困境。在2月27日發佈的最新財報中,首席執行官Mark Read坦言,這家市值90億英鎊的企業今年營收或將零增長,最壞情況可能下滑2%。這一黯淡指引引發市場劇烈反應,當日股價暴跌約16%。然而,在分析人士看來,危機往往伴隨轉機,該公司當前的估值窪地或將吸引私募股權買家的注意。
WPP業績疲軟根源在於其核心市場的表現不佳,包括美國在內等主要市場的客戶信心持續走弱,疊加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廣告主普遍收緊預算,更棘手的是,關稅威脅可能進一步壓制企業營銷支出。WPP的部分大客戶,如消費品集團正面臨銷量萎縮困局——以全球糖果巨頭瑪氏爲例,其正在進行的全球廣告代理審查可能引發新一輪預算削減。
WPP管理層試圖通過押注AI戰略來解決這一問題。Read表示計劃將年度技術投入從2.5億英鎊加碼至3億英鎊,重點打造WPP Open智能AI營銷平臺。但投資者似乎並不買賬,據Visible Alpha的數據,截至昨日,該廣告公司2025年的市盈率僅爲7.6倍,相比之下,其250億英鎊的競爭對手陽獅集團今年的預期市盈率則爲14倍。
不過,這一估值差距可能爲尋求低價收購的私募股權買家提供了機會。據分析人士稱,如果參照陽獅集團的估值體系,潛在收購方需支付35%溢價(基於暴跌後股價),交易對價將達130億英鎊(含35億淨負債),對應EV/EBITDA的收購倍數爲6.7倍。
假設收購方運用71億英鎊槓桿(約爲EBITDA的3倍),並將盈利增長率提升至6%(與陽獅集團未來幾年的預期水平相同),WPP的EBITDA將在五年內達到近26億英鎊,五年後股權價值有望突破170億英鎊。這似乎表明,私募股權公司或許能爲WPP提供一次復甦良機。
圍繞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同樣加劇了收購緊迫性,原因是當藍籌客戶在政策不確定性中持續縮減廣告預算,WPP保守的營收指引恐怕更難兌現。但這對私募股權公司而言,這恰恰構成完美收購敘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