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兩條關於小米的大新聞。
上午,小米集團漲近 6%,總市值超 1.4 萬億港元,隨即有媒體報道稱雷軍喜提 1 小時首富體驗卡。但另一邊,雷軍在武大校友羣裏回應:“那是假新聞。”根據福布斯實時億萬富豪榜,目前鍾睒位列第 26 位,雷軍位列第 36 位。
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是前一段時間瘋狂“屠榜”的小米 SU7 Ultra 正式上市了,它的實際售價,要遠低於當初 81.49 萬元的預售價格,只要 52.99 萬元。
小米 SU7 Ultra,地表最快四門車
不久前,小米 SU7 Ultra 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以 2 分 09 秒 944 的成績,斬獲“最速量產車”稱號——沒有任何定語,就是上賽所有量產車裏最快的一輛。
這已是該車型三個月內的第四次登頂:
2024 年 12 月,1 分 26 秒 741,成都天府國際賽車場,最速四門量產車;
2025 年 1 月,1 分 41 秒 806,株洲國際賽車場,最速四門量產車;
2025 年 2 月,1 分 37 秒 758,珠海國際賽車場,最速四門量產車。
若細究量產版 SU7 Ultra 的技術底牌,會發現它的設計哲學充滿互聯網式的“暴力美學”:
1. 三電機:前軸單 V6s+後軸雙 V8s 組合,綜合功率 1548 馬力。V8s 是小米自研自產的高功率電機,擁有 449 馬力和 380Nm 的最大扭矩,轉速最高可以達到 27200rpm;從加速能力來看,小米 SU7 Ultra 從靜止加速到 100km/h 僅需 1.98 秒、0-200km/h 5.86 秒,目前實測的最高時速 359km/h,成爲了全球加速最快的量產四門轎車。
2. 高功率電池:SU7 Ultra 的電池在賽道模式下可爆發 1330kW 放電功率,放電倍率高達 16C(相當於 1800 臺家用空調同時啓動)。另外,即使在 20%的電量下,其仍可輸出 800kW 的最大功率,終結了電動車“低電量變弱雞”的尷尬。
3. 制動系統:Akebono 前六後四活塞卡鉗+430mm 超大尺寸碳陶製動盤,可承受連續 10 次 180km/h 剎停而不衰減,能在 2.36G 減速度下穩穩剎停,動能回收系統同步貢獻 0.6G 制動力,可以實現最短 30.8 米的 100km/h 剎停距離。
4. 懸架系統:SU7 Ultra 用上了一套閉式雙腔空氣彈簧和高性能阻尼可變減振器,另有倍適登 EVO T1 絞牙減振器可選,支持 10 段壓縮回彈阻尼可調。此外,其三電機扭矩矢量控制系統也能實現對三電機系統每秒 500 次的動態扭矩控制。
正如雷軍在發佈會上針對碳陶製動盤的調侃:“這個盤子一看就是要十萬塊的東西,但我們把它做成了標配。”這種堆料式的誠意,正悄然改寫性能車市場的價值標尺。
常有人說,在電動車盛行的年代,最不值錢的就是馬力,“馬力無用論”和“性能過剩”的聲音此起彼伏。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逐漸成爲討論的焦點,“性能”一詞似乎被簡化爲一串冷冰冰的數字,淪爲車企宣傳的附屬品。
然而,所謂的性能過剩,不過是某些車企逃避的託詞。真正的挑戰和創新在於將這些性能轉化爲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的駕駛樂趣,讓數字背後的激情和操控感觸手可及。
月初,元宵節,雷軍在一場長達 4 小時的直播中公佈了一則信息——
小米 SU7 Ultra 標準版無需改裝即可直接馳騁賽道,同時小米還會爲其推出包含頂級賽道裝備的選裝包。
這條消息瞬間點燃了一衆車迷:賽道包不僅包含一系列硬件,更提供原廠半熱熔輪胎的保管及裝胎服務。雷軍直言:“要把普通消費者玩專業裝備的難度降下來。”
今晚,雷軍正式帶來了這個賽道包,以及專爲會員服務 Ultra Club 俱樂部。其中,賽道包包含:
倍適登 EVO R for Ultra 絞牙減振器套裝
ENDLESS MA45B 高性能制動片
21″U 型鍛造輪轂
倍耐力 P ZERO 第五代高性能輪胎
倍耐力 P ZERO TROFEO RS 半熱熔輪胎
碳纖維後輪眉
1.7 平方米碳纖維車頂
以上所有這些配置,它們的打包價格是:10 萬元。
臺下掌聲一片。要知道,傳統性能車用戶若想在賽道里取得一個不錯的圈速,往往需要額外花費一大筆錢改裝散熱和制動套件。以寶馬 M4 Competition 爲例,用戶若想獲得近似 SU7 Ultra 的賽道能力,需額外支付約 15 萬到 20 萬元選裝 M 碳陶瓷剎車、輕量化輪轂及半熱熔輪胎。
反觀小米,它通過“出廠即賽道級”的標準版設計,加上極具性價比的賽道包選配,將賽道門檻壓縮得更低。
更微妙的是,Ultra Club 所提供的會員服務,也在暗示小米試圖構建從街道到賽道的完整生態閉環,用戶無需爲偶爾的賽道日犧牲日常舒適性,也無需在家中囤積輪胎。
這輛定價 52.99 萬元的純電轎跑,正在對傳統性能車市場發動一場精細的價值解構。
小米 SU7 Ultra,也是新時代的豪車
講完了性能的一面,SU7 Ultra 其實還有豪華的一面。雷軍曾說,小米 SU7 Ultra 是“新時代的豪車”,這意味着,性能並非 SU7 Ultra 的唯一追求。
“我跑完賽道很累,不可以按摩一下嗎?”雷軍說,他不明白爲什麼性能車都沒有座椅按摩——是的,SU7 Ultra 把 10 點座椅按摩給加了進來。
除此之外,這輛“新豪車”還擁有全新 25 揚聲器、新升級的 105L 電動前備箱、雙 50W 無線充電、後視鏡自動防眩目、BSD 盲區監測、四門夾膠玻璃,就連 SU7 上備受女性車主好評的玻璃防曬和化妝鏡,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另外,小米 SU7 Ultra 在智能化上也很努力。
2 月 26 日,雷軍在社交平臺表示,Xiaomi HAD 端到端全場景智駕正式發佈,已開啓全量推送,小米 SU7 Ultra 出廠即搭載。“Ultra 產品力很強,團隊信心十足,1 萬臺的全年銷量目標,已有九成把握。”雷軍說。
爲了讓小米 SU7 Ultra 與小米 SU7 作出區分,小米在之前“閃電黃”的基礎上,爲這輛性能猛獸推出了四款全新漆色:太空銀、鸚鵡綠、曜石黑、珍珠白。
用於彰顯“Ultra”身份的不只是漆色,當雷軍輕撫着 SU7 Ultra 的 24K 鍍金車標,說出“偶爾虛榮一下,人之常情”時,這場關於身份認同的博弈就已悄然展開。
鍍金車標看似與傳統超跑的碳纖維徽章背道而馳,實則暗藏小米對新興財富階層的精準洞察——在新貴羣體中,“肉眼可見的奢華”仍是社交貨幣的硬通貨。
車內,小米用了整整 5 平方米的麂皮,以及 21 件碳纖維材料(選裝價格 28000 元),共計 5.5 平方米。
*3 月 31 日前下單,21 件碳纖維內飾件、4 件碳纖維內飾件,以及碳纖維大尾翼都免費送。
小米的用戶博弈實驗遠不止於視覺符號,當鍍金車標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一場更深層的產品定義權爭奪也已展開。
2025 年初,在 SU7 Ultra 量產版亮相之後,不少媒體和粉絲都認爲,SU7 Ultra 量產版本應該保留原型車前蓋上激進的風道,以增強 Ultra 車型的辨識度。
對於這一方案,雷軍最初以“破壞設計完整性”爲由反對,但最終又在跨年直播中妥協:“四五月份就給你們做出來。”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選裝價格爲 42000 元
這場博弈揭示出小米造車,乃至自主品牌造車的一個底層邏輯:
用戶不再是產品定義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通過數據流來實時參與決策,而 52.99 萬元的定價策略,也是小米對傳統性能車市場的一次精準爆破。
這種對比暴露出一個殘酷現實:
海外品牌構築的性能壁壘,正在被自主品牌的研發體系和供應鏈管理能力降維打擊。小米 SU7 Ultra 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場關於“性能定義權”的爭奪。
▲小米還將發佈一輛 SU7 Ultra 紐北限量版,定價 81.49 萬元
這場革命真正的顛覆,在於它改寫了性能車的價值評估體系。當傳統車企還在用發動機聲浪、手工皮革這些工業時代的遺產標榜身價時,小米已建立起一套新的度量衡,那些曾讓各方豪強引以爲傲的紐北圈速,正在被一家中國手機公司重新定義。
當小米帶着 30 萬輛交付目標衝向 2025,它要顛覆的不僅是賽道紀錄,更是整個汽車工業的價值座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