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生堂迎來明星公募睿遠基金舉牌,以6.04%持股比例觸發舉牌紅線。
細梳交易軌跡可見,睿遠基金近期分別增持固生堂75.43萬股和41萬股,合計耗資超4100萬港元,將持倉量推高至1471.83萬股。值得關注的是,固生堂此前並未出現在睿遠旗下產品前十大重倉之列,此番突破5%舉牌線頗具風向標意義。
當前,隨着業內普遍認爲AI醫療已成爲2025年醫藥板塊的重要投資方向之一,其多樣化的應用場景有望打開廣闊的商業化空間。在此背景下,市場猜測睿遠基金此舉,很大程度上可能就與今年最大的投資主線——AI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睿遠基金並非“單打獨鬥”。
截至2024年12月30日,固生堂的股東陣營中聚集了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安基金、路博邁基金等15家公募基金。其中,路博邁基金旗下的路博邁中國醫療健康基金對固生堂的持倉比例(持股市值佔基金淨值比)更是超過10%,爲超限持倉。
在筆者看來,固生堂AI賦能下的價值密碼,正逐步被揭開。
1、“數據+場景”構建護城河,AI賦能促增長
在現如今各行各業奮起直追,試圖抓住AI帶來的行業革命機遇之際,固生堂早已先行一步。在2019就前瞻性啓動中醫AI戰略。
進入2025年,公司在AI醫療的應用方面更是實現了新的跨越。2月,固生堂成功接入DeepSeek,在“中醫+AI”探索智能化診療、個性化服務以及高效化管理邁出重要一步。
在筆者看來,區別於純技術型AI企業,固生堂的“AI+中醫醫療服務”實踐始終根植於真實醫療服務場景,其差異化競爭力可以歸爲兩大核心優勢:
一是數據優勢。目前,公司每年的門診量已超過500萬,並且這一數字仍在持續增長。海量的診療數據不斷累積,涵蓋舌象、脈象等中醫特色維度,其數據質量與規模在中醫AI領域處於領先水平。
二是應用場景。基於真實龐大的數據源,公司將名老中醫經驗數字化,構建“AI分身”,實現專家能力複製。同時DeepSeek深度學習算法構建的能力還可以助力基層醫生快速掌握名醫診療思路,縮短臨牀經驗積累週期。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AI預問診、電子病歷自動生成等應用,將醫生從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單個專家周服務量實現從50人到500人的十倍級跨越。這種效率革命不僅緩解了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的行業痛點,更打開了服務能力指數級增長的空間。
市場對於固生堂AI基因的認可,也已體現在專業機構的評估體系中。
高盛FICC與股票部門最新發布的《中國AI醫療指數》報告指出,固生堂作爲中國規模最大、名中醫數量最多、每年服務數百萬人次的中醫服務連鎖機構,憑藉在AI領域的超前佈局和創新實踐,成功入選該榜單。
這或意味着在醫療AI領域,真實場景的數據沉澱能力和商業化落地速度,往往比單純的技術參數更具投資價值。
2、業績連年高增,估值窪地效應催生戴維斯雙擊潛力
當然,AI僅是一個工具,若企業自身缺乏紮實的基本面支撐,無法有效推動AI技術的落地實施與業績轉化,那麼即便技術再先進,也終究只是空談。
固生堂連續多年增長的業績表現,已經給出了答案。無論是營收規模、經調整淨利潤,還是現金流以及現金儲備,各關鍵財務指標均充分彰顯出固生堂持續釋放的強勁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取得收入約13.65億元,同比增長38.4%;毛利約4.01億元,同比增長41.8%;經調整淨利潤約爲1.48億元,同比增長45.3%;經營活動所得淨現金流爲1.40億元,同比增長50%;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理財產品共計11.71億元。
然而從資本市場視角來看,固生堂的估值卻與其展現出的成長性呈現明顯錯配。
一方面,儘管港股市場今年迎來一輪上漲,但長期而言,港股整體估值仍是全球估值窪地。尤其是港股醫療板塊,近年來受到多重因素交織影響,更是陷入了超跌狀態。作爲中醫醫療服務領域的頭部企業,固生堂的估值也一直承受着較大壓力,目前公司總市值約爲84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AI醫療賽道正迎來爆發期,爲固生堂帶來的成長性和業績預期非常可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預計2032年全球AI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4910億美元(約合3.58萬億人民幣),2024年至2032年全球AI醫療市場CAGR爲43%。
聰明的資金已經開始行動。富途牛牛數據顯示,固生堂已經開始強勢反彈,僅在2月公司股價漲幅就一度超過40%。儘管如此,當前固生堂的股價依然處於歷史低位區間,其後續增長潛力仍值得重點關注。
這波行情背後,折射出全球資本對中國優質資產的重新定價邏輯:既要把握AI賦能的成長性,更要守住現金充沛、盈利紮實的安全邊際。當這兩大要素在固生堂身上形成共振,其估值迴歸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