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上市記:當“雪王”帶着1.8萬億來敲門,港股終於破防了!
文|財經段子手
一、凍資1.8萬億的“雪王”,把港股嚇出表情包
2025年3月3日,港股交易所的鐘聲第一次被奶茶味淹沒——蜜雪冰城來了!開盤漲超40%,市值破千億港元,堪稱“雪王”出征,寸草不生。
但最離譜的不是股價,而是它上市前的認購盛況:1.8萬億港元!什麼概念?相當於全國人民每人掏出1300塊搶購,或者買下半個茅臺集團(茅臺此時市值約2.5萬億)。更絕的是,這錢能繞地球好幾圈,畢竟蜜雪冰城的檸檬水杯子連起來早就繞地球N+1圈了17。
其他茶飲同行看了直呼內傷:奈雪的茶上市首日暴跌13%,茶百道更慘,跌26%,古茗也未能倖免。而“雪王”一來,直接讓港股股民上演“真香”現場——“以前罵茶飲破發的是你們,現在搶着打新的也是你們!”
二、冰山下的大生意:賣奶茶的,其實是個“賣水人”
你以爲蜜雪冰城是靠2元冰淇淋和6元檸檬水發家?天真了!它的真面目是**“供應鏈狂魔”**,堪稱奶茶界的“隱形軍火商”。
加盟費?不存在的!
省會城市加盟費一年1.2萬,縣城7000塊,連北上廣一個廁所的月租都不夠。但蜜雪冰城壓根不靠這個賺錢,加盟費只佔總收入的2.5%。
真正的印鈔機:賣糖、奶、茶!
蜜雪冰城自建五大生產基地,年產能165萬噸,覆蓋糖、奶、茶、咖、果、糧、料七大品類,連檸檬都承包了中國11.5萬噸採購量(約等於半個檸檬星球)47。加盟商每賣一杯奶茶,都得從總部進貨,這纔是“雪王”的財富密碼。
打個比方:蜜雪冰城就像個“奶茶界的宜家”——你以爲是賣奶茶,其實賣的是原材料和說明書(配方)。
三、逆襲劇本:從“寒流刨冰”到全球霸主
1997年,河南小夥張紅超在鄭州街頭擺攤賣刨冰,店名“寒流刨冰”(後來改名蜜雪冰城)。當時的他可能沒想到,27年後自己會手握4.6萬家門店,比星巴克+麥當勞還多。
草根逆襲的祕訣?就仨字:摳!到!極!致!
死磕成本:自建工廠、自營物流,連檸檬都直接找果農籤“包養協議”(保價收購),省下的錢全砸進供應鏈。
拒絕高端化:曾學DQ開高端店,結果兩年只賺6100塊,從此悟出真理——“消費升級的是產品,不是價格!”
農村包圍城市:57%門店開在三線以下城市,連鄉鎮都能12小時送達原料,堪稱“奶茶界拼多多”。
四、懸念:千億市值能撐多久?
雖然蜜雪冰城開局炸裂,但質疑聲也不少:
“低價內卷”能捲到幾時?
同行喜茶、奈雪已開始“反內卷”,蜜雪冰城卻還在瘋狂開店,2024年前9個月淨增7700家,平均每天開28家!網友調侃:“雪王不是在開店,就是在開店的路上”。
海外能複製神話嗎?
東南亞已開4800家店,但當地人均月收入不到2000元,6元奶茶算不算“輕奢”?有投資人吐槽:“越南人喝奶茶的頻率能趕上中國縣城嗎?”
咖啡賽道能“幸運”嗎?
旗下品牌“幸運咖”已有4500家店,但現磨咖啡市場早已被瑞幸、庫迪捲成紅海。蜜雪冰城能否靠5元美式殺出重圍?懸!
五、結語:一場“土味資本”的勝利
蜜雪冰城的上市,不僅是商業奇蹟,更是一場**“土味經濟學”的勝利**——它證明了在中國,極致性價比不是戰術,而是需要供應鏈、物流、管理全方位支撐的戰略核武器。
最後,送給蜜雪冰城一句忠告:“上市後,別忘了給股民發2元優惠券,畢竟他們可是用真金白銀給你投了1.8萬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