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營業收入約爲48億元,同比減少約20%;預計淨虧損將介於3.9億元至4.1億元之間,而截至2023年的淨虧損爲1.9億元。
對於業績變動,呷哺呷哺解釋稱,餐飲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消費持續疲軟且降級,使本集團下屬品牌營收同比下降,中高端品牌湊湊尚處虧損;此外,因部分餐廳關閉及持續虧損等因素導致的閉店及減值損失等合計約2.6億元。
呷哺呷哺表示,本集團始終秉持審慎的管控方法,通過科學配置營運資本維持健康的現金流水平,確保資金儲備充裕。面對市場環境變化,集團建立了動態監測機制,對餐廳運營實施精細化管控,在持續優化成本結構的同時着力提升客戶體驗。
公開資料顯示,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誕生於1998年,2014年12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成爲“連鎖火鍋第一股”。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快速休閒餐廳運營的中國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主要營運呷哺呷哺休閒火鍋餐廳、銷售調料產品及其他商品。
回顧過往業績,呷哺呷哺在2019年開始淨利下滑,並於2021年轉虧。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分別虧損2.93億元、3.53億元、1.99億元,同比變動-16061.46%、-20.41%、43.50%。據此計算,呷哺呷哺近四年累虧12.35億元至12.55億元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曾作爲平價小火鍋代表的呷哺呷哺,在2016年後提出“呷哺+品牌升級計劃”來試圖佈局“高端”市場。2014年至2023年,呷哺呷哺幾乎每年都在提價,客單價由2014年的44.4元,升至2023年62.2元,漲幅超過40%。
有業內觀點稱,當下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的不斷增加,不管多麼精妙的模式和理念,最終還是要回到性價比,呷哺當務之急仍在“價格”。
記者查詢發現,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發稿,呷哺呷哺累計有645條投訴信息,投訴內容包括暢喫卡虛假宣傳、喫出異物等。有消費者表示,暢喫卡限制多多欺騙消費者。其在店員宣傳暢喫卡週三會員日半價後辦理了,結果2025年2月24日去連鎖店消費瞭解到天津所有店都取消了該優惠且沒人告知。
該消費者還稱,當初辦理會員充值花費的208元宣傳說可以當現金使用,結果是3張50元代金券1張58元代金券,但是卻有諸多限制買前沒有被告知,使用代金券就不能和暢喫卡價格同享。
二級市場上,呷哺呷哺2021年2月創下每股27.15港元的高點,總市值接近300億港元。截至7日收盤,呷哺呷哺跌2.06%報0.95港元/股,最新市值僅剩10.32億港元,目前處於長期“破發”狀態。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