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近日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於2025年3月7日收到董事王雲女士的辭職報告。王雲女士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公司董事職務,同時卸任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審計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
王雲自2024年5月起擔任光大證券非執行董事,在任期間憑藉其豐富的財務和審計經驗,爲公司治理提供了專業指導。她擁有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學士和英國德蒙特福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中國註冊會計師(非執業)及高級會計師。
王雲的職業履歷呈現鮮明的"光大系"烙印。自1993年進入光大體系工作,歷任中國光大集團及其下屬多家機構的財務管理和審計要職,包括光大集團審計部高級經理、財務管理部總經理等職務。加入光大證券董事會前,她還擔任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以及中國飛機租賃集團、英利國際置業等上市公司董事、董事長等職務。
潘劍雲法律、投行業務經驗豐富
隨着王雲離任,光大證券第二大股東——中國光大控股提名潘劍雲接任董事候選人。據光大環境官網披露的高管簡歷,潘劍雲,擁有法學和經濟學複合教育背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浙江大學經濟學碩士、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職業履歷方面,他曾在法律界任職(曾任寧波北倫律師事務所律師),隨後轉入證券業,在天一證券投行業務部門歷任項目經理、總經理助理、法務主任及投行總部總經理等職。
值得注意的是,潘劍雲曾任光大證券業務總監兼投行管理總部總經理,對券商業務特別是投行業務有深入瞭解。2019年底潘劍雲因工作調動辭去光大證券業務總監職務,此後進入中國光大集團總部工作,曾擔任光大集團上市辦公室及協同發展部副總經理等職務。
目前潘劍云爲光大集團董事兼副總裁,並在光大環境等集團旗下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基於其法律合規和投行業務經驗,潘劍雲的加入有望爲光大證券董事會帶來更強的風險管控意識和市場拓展視野。他在光大集團和證券業務的雙重背景意味着其治理風格可能更加註重集團戰略協同與業務合規平衡,未來或將推動公司在投行業務、內部控制方面有所加強。
近年人事變動頻繁
光大證券近年董事會和高管層人事近年變動頻繁,反映出公司治理在調整中尋求優化。2022年因內部管理問題引發“人事地震”,時任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峻因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各類問題被撤職降級。隨後來自光大銀行的高管趙陵空降出任董事長,並於2022年6月正式履新。
此後,公司持續調整管理團隊:例如2023年初,由於自營和另類投資業務曾出現鉅額虧損,公司內部撤換了三名高管,包括分管自營投資的副總裁王忠以及兩位業務總監。公司於2024年中進行了新一屆董事會改組,選舉多名董事成員。與過去相比,新董事會成員更多來自大股東體系和專業領域,這有助於強化公司治理的穩健性和專業性。
此次王雲女士辭職暨潘劍雲提名,延續了這一調整趨勢:由股東單位派出更具業務經驗的人選接棒,有望進一步完善董事會的知識結構和決策能力。在公司治理結構上,這種高管和董事的更替有利於理順權責、加強風險管控。總體來看,頻繁的人事調整短期內可能加大治理的不確定性,但長期看這些調整旨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加強合規管理,有望提升董事會治理效率,優化戰略決策質量。
仍未走出業績泥沼
從財務數據看,光大證券近年來業績波動明顯。2022年受市場調整和自營投資虧損影響,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5%,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約9%。2023年光大證券業績有所回暖,實現營業收入100.31億元,同比下降6.94%,降幅有所收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71億元,同比增長33.9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淨利潤大幅增長一方面源於自營業務回暖,另一方面也受益於當年約21.3億元的非經常性收益貢獻。
2024年前三季度,光大證券的業績再度遭遇明顯下滑。Wind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爲64.06億元,同比下滑17.39%,而歸母淨利潤更是下滑了54.33%,僅爲19.90億元。
資產負債方面,截至2023年末光大證券總資產約2596億元,負債合計約1917億元,資產負債率約73.85%,較上年下降1.08個百分點。這一較高但穩中有降的槓桿水平在券商行業中屬適中水平,顯示公司資產擴張有所放緩且資本充足率保持穩定。2024年三季度末。光大證券總資產、資產負債率均有所上升,分別爲2727.38億元、74.97%。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