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3月8日消息 鬧的沸沸揚揚的海底撈火鍋小便事件迎來最新進展。
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通報,3月6日,黃浦公安分局接轄區某火鍋店報案稱,網傳“有人向火鍋內小便”一事發生在該店內。經警方調查,今年2月24日凌晨,外省市來滬人員唐某(男、17歲)、吳某(男、17歲)等人進入該火鍋店包間內用餐,唐某、吳某兩人醉酒後分別站上餐檯向火鍋內小便,吳某還將拍攝的視頻發佈在網上。目前,警方已依法對唐某、吳某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而某火鍋店就是火鍋行業的霸主海底撈火鍋。
3月6日,網友分享的一則視頻顯示,一名身着黑褲的男子,疑似在某海底撈門店包間內,站在圓桌上對着桌中央的四宮格火鍋鍋底排尿。該視頻在網絡迅速傳播,引發網友強烈關注。當晚海底撈火鍋官微回應稱,就此視頻片段,已向多地公安機關報案,全力配合相關部門溯源追查,無論是否擺拍,都將依法堅決追究涉事人員法律責任。
四年股價暴跌80%,市值蒸發超過370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恰逢海底撈低谷,2018年9月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其股價曾在2021年2月其曾達到84港元/股歷史高峯,隨後海底撈開始漫長陰跌之路,截至幾年3月7日收盤,海底撈股價報17.5港元/股,四年時間股價縮水80%,市值蒸發超過3700億港元。
此外與海底撈相關的另外幾家上市公司表現也並不好。2022年底,海底撈將海外業務子公司特海國際分拆上市。上市首日,特海國際股價開盤即暴漲,盤中一度漲幅達100%,但當前的股價也已經較歷史高價縮水二成。
受此影響,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身價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根據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張勇夫婦以530億元的身價全球排名第370名,較去年下降183名;而在2021年,張勇夫婦曾以2450億身價位列全球第38名。也就是說,僅三年時間張勇夫婦身價就蒸發了1920億。
一切源於盲目擴張
這一切源於海底撈的盲目擴張。由於創始人張勇的誤判,海底撈在2020年盲目拓店,門店數量達到1205家,相比於2019年增長了68.3%,最終在2021年迎來首次年度虧損,一年虧損達42億元。
雖然海底撈現在已經走出了虧損的陰影,但收入增速仍在放緩。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底,海底撈營收同比增長33.5%,而2018年的營收增速則高達59.5%同時,翻檯率也始終沒能回到巔峯時期,2018年海底撈整體翻檯率爲5次/天,而2024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爲4.2次/天。
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外患,隨着消費下行和平價消費的興起,中高端餐飲遇冷,性價比成爲人們外出就餐的首要標準,“9.9元”的風從咖啡吹向火鍋界。幾乎所有頭部品牌都在不斷下探價格底線以求生存。
2024年5月,呷哺呷哺宣佈降價,平均客單價不超過60元;同年5月,楠火鍋推出3.0店型,上新1.9元的素菜、9.9元的鮮牛肉、39.9元的鍋底;6月慫火鍋也認了“慫”,喊出“鍋底8元起,葷菜9.9元起”的口號。《2024年上半年中國火鍋品牌價格監測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超過58%的火鍋品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下調,火鍋平均單價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跌落。
2024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收214.9億元,同比增長13.79%;股東應占溢利20.38億元,同比下滑9.74%。
國泰君安2024年9月發佈的研報指出,從經營層面看,海底撈2024年上半年翻檯率繼續回暖,客單價小幅下滑。戰略層面,海底撈逐步收縮一線,佈局二三線城市。考慮到消費降級趨勢及需求疲弱,國泰君安下調海底撈2024—2026年歸母淨利潤盈利預測爲45/50/54億元。
海底撈開始搞副業
種種壓力之下,海底撈開始搞起了副業。
2024年上半年,海底撈已經推出了5個餐飲品牌,包括“焰請烤肉鋪子”、“小嗨火鍋”、“苗師兄”等,類型包括烤肉、火鍋、中式快餐等。同時從海底撈知食局可知,海底撈還創立了炸雞品牌小嗨愛炸、砂鍋品牌“從前印象”(主打川湘家常菜)、 火焰官 等品牌。
據新消費日報報道,小嗨火鍋已在北京、河北、浙江等地開設了10家門店,並計劃未來逐漸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焰請烤肉鋪子希望三年內有四、五百家店的目標。相比於上述品牌還攜帶着海底撈的基因,這次麪包店的跨界還算比較大了。
2024年8月,海底撈有傳出將其佈局中的多元化項目正式命名爲“紅石榴計劃”消息。海底撈董事會副主席周兆呈表示,“紅石榴計劃”是海底撈在過去幾年間創業創新實踐積累的自然產物。他稱,“把紅石榴剝開,你會發現很難數清裏面有多少顆石榴籽。同樣的,我們也難以預測未來將出現多少創業項目,但這個數量一定會很多,所謂的‘多籽多福’。”
最近,海底撈又跨界進軍“烘焙界”了!有相關媒體報道,杭州西湖銀泰一家名爲“SHUA BAKERY”的麪包店正在裝修,圍擋上寫着“海底撈旗下烘焙品牌”、“全國首店”的字樣。據銀泰告知,這家烘焙店預計在今年五一假期前開業。
而副業會讓海底撈重回神壇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