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前首富,夜路還是走多了

郎club
03-08

江湖終究不信什麼大鱷,只信大哥。

哈爾濱呼蘭區有一個建築之鄉,叫:

楊林鄉。

前兩天曝光的涉嫌重大財務造假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東方集團(維權)(600811.SH),它的實控人張宏偉就是從楊林鄉走出來的。

別看這家上市公司現在的市值還不到60億,當年它在市場上的地位說出來能嚇死大夥

1994年,咱們90後還在穿開襠褲的年紀,人家張老闆已經把自己的公司送上大A了。

當時的張老闆也不過40歲。

張老闆膽兒肥、野心大,24歲的時候就帶着他們楊林鄉50個鄉親,到省城攬工程幹了。

他們攬到的第一個工程是哈爾濱一家醬菜廠500多平米的二層樓廠房,他們能攬到這個活全靠胸脯拍得好。

當時張老闆用三個條件拿下了工程:

先幹活後給錢,幹不好不要錢,不滿意隨時可以掃地出門。

據說這個工程本來計劃是一年搞定的,張老闆的施工隊兩個月就完工了。

這支施工隊拼手速的神話,一直到現在都會被提起。

流傳最廣的是,他們在1983年攬下了黑龍江檢察院和商檢局高15層、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的聯合辦公樓,花110天完成了主體框架工程。

平均7天搞定一層。

這個速度被權威媒體譽爲:

創造了內地的深圳速度。

咱們喜歡聽神話,張老闆就給咱們創造神話。

第二年,張老闆就進入北京,並在1988年秋天,在那裏蓋起了一座造型典雅的三星級賓館,命名爲:

太陽島賓館。

《哈爾濱市志》提到,太陽島賓館是張老闆和有關部門合資建造和經營的。

公開資料顯示,這個有關部門好像是石油系統的。

不過在一名叫“於長鹿”的高工口中,好像劇本又變得不太一樣。

上世紀80年代末,哈爾濱搞全市建築行業企業資質審查,張老闆的公司連一個有證的工程師也沒有,只被評爲承包6層以下的四級建築施工企業。

當年哈爾濱有規定,樓房必須蓋7層以上,意味着四級施工企業無權在哈爾濱承包建築工程。

所以他們找到了在國營建築公司的於長鹿,他一加入,張老闆的公司就通過了資質審查。

當然這個版本不是市面上的主流版本,因爲和張老闆富有神話氣息的人設有出入。

時間進入90年代,張老闆一身的膽量和野心,在那個江湖裏如魚得水。

1994年,張老闆的東方集團不僅成爲黑龍江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還擁有了國內第一家民營財務公司。

此時的張老闆,早已不是楊林鄉那個施工隊的隊長了。

像於長鹿這樣的高工,曾經是用來救急的,現在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東方集團動員他們退休了,沒有退休金。

沒有退休金負擔,在張老闆眼裏,曾經是公司的一個競爭優勢。

沒有退休金,張老闆給安排了股份,用分紅代替退休金。

張老闆畢竟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的大佬之一,是拿過“中華慈善獎”的人。

全國人民都知道,張老闆是大善人。

只不過分紅一直沒有到過這些員工的賬上,這當然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股份是格局問題,分紅是現實問題。

或許張老闆蓋的太陽島賓館,在石油系統深入人心,所以在1995年、1996年把他們持有的一部分錦州港股份也轉給了張老闆。

錦州港是1992年成立的,1998年5月和1999年6月,錦港B(900952.SH)、錦州港(600190.SH)兩隻股票分別在上交所上市。

雖說現在的錦州港虧得面目模糊,但當年招股說明書顯示,那時候的錦州港日子不要過得太爽。

1998年,它家營收2.6個多億,淨利潤能有1.16億。

賬上的存款有3.8個多億,有5700多萬是擱東方集團的財務公司裏的。

哪怕到了2006年,業績不如之前了,它一年掙的淨利潤也能超過1個億。

那幾年的張老闆要麼不幹,乾的都是大事。

1996年參與新華人壽的發起成立,2000年前後參股民族證券,在民生銀行IPO前夕突擊入股等。

有多突擊?

民生銀行是2000年12月上市的,張老闆是從1999年12月開始陸續受讓別人家持有的民生銀行股份的。

別看當時張老闆只是參股這些公司,但它們給東方集團帶來的收益驚人。

東方集團2003年的年報顯示,它家最大的業務建材流通業收入有15億多,利潤只有1.7億。

而“其他”這個看上去不重要,被邊緣化的板塊,收入只有3100多萬,利潤能達到2800多萬。

當時張老闆最大的業務建材流通業,說的是東方家園,一個後來演變成業務黑洞的板塊。

1999年,張老闆在北京麗澤橋附近開出了第一家東方家園,主打的概念是:

建材超市。

東方家園是張老闆在最風光的時期,親自孵化、完全掌控的嫡系長子,那跟錦州港、民生銀行這種庶出還是不一樣。

張老闆在它身上花了很多心思,望子成龍的心態非常迫切,他喊出的口號是:

未來10年中開1000家分店。

那幾年,外資湧入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張老闆擔心長子還沒養大就夭折了。

從2002年,他開始人爲干預,大聲疾呼阻止零售業過度開放。

一邊拔苗助長,一邊不讓別人插秧。

這個操作,像極了現在一些實體老闆在互聯網衝擊的恐慌下作出的動作。

恐慌心態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到了2005年,東方家園開了22家,將近一半是虧損的。

當時有東方集團的前高管向《證券時報》透露:

我在的時候,東方集團沒有一天是淨現金流,所有的錢都是從銀行和股民那裏拿的。

當年,這家媒體的報道中還提供了一個信息:

世界銀行給過東方集團財務公司3000萬美元的貸款,這筆款子在2004年到期。

2004年底,中國零售業正式向外資全面開放。

這時候的張老闆反倒主動找外資談判,想賣了東方家園。

所以在張老闆眼裏,或許也沒有什麼嫡出庶出之分,在利益面前,“長子”也只是棋子。

他說過一句大實話:

我只投那些最後能賣給外國人的產業。

不過東方家園貌似抽走了張老闆的精神氣,他的意氣風發、銳意進取、雄韜偉略,包括走的大運好像都消失了。

2008年,他甚至預判了自己的結局,覺得這個世界是資本的江湖,不是實業的江湖。他表態:

除了金融和資源領域,其它的,我不想做了。

這一年前後,張老闆好像碰上了比自己更硬的茬。

他有意無意暗示過江湖中人自己的地位。比如媒體問他,爲什麼企業發展30年還能活着,他說:

你問我爲什麼還能剩下來。當然是天的保佑。天不僅指上天的天,還有……

只是此時的江湖可能已經變天了,並不打算繼續罩着張老闆,還專挑他留戀的金融和資源領域下刀子。

他參股的錦州港和民族證券,都被其他人盯上了。

2009年3月份,當時大連港集團成爲錦州港二股東,持股比例爲19.44%,與張老闆的持股僅差0.29%。

2011年,首都機場集團計劃把自己手上的民族證券給轉讓了。

當時張老闆作爲二股東有優先認購權,卻被另一家註冊資本只有4個億,名不見經傳的民企截胡了。

這家民企的背後是一位大夥都比較感興趣的郭姓老闆。

那幾年,還有一個叫趙竑的人站出來說,張老闆收了蘇黎世的黑錢,把新華保險的股份賣給了外資。

不過能從包工頭混成資本大鱷,張老闆就是那一隻打不死的小強。

他以非常快的速度抓到了一根新的救命稻草。

1998年,張老闆曾經以每股0.2港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特時泰,2008年更名爲——

聯合能源。

這家公司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存在感,直到2011年。

這一年,它以7.75億美元代價收購英國石油公司於巴基斯坦的所有上游資產,巴基斯坦項目迅速成爲集團重要收入來源。

收購的當年,聯合能源集團(00467.HK)和國家開發銀行香港分行展開合作。

2012年底,張老闆與國家開發銀行旗下國開金融共同投資成立合資企業——

國開東方。

只是張老闆與國開金融合作時,最初用的身份比較隱祕,公司名叫——

北京太陽火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國開東方是一個地產開發商的角色,主要針對北京青龍湖片區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和運營。

它的目標是將青龍湖打造成爲田園郊野新城。

青龍湖的區域價值曾經在幾年前被熱炒,當時一些地產分析師想勸退大夥,乾脆發問:

你想不想坐在青龍湖屋頂上一直哭?

總之,聯合能源和國開東方都沒能救張老闆,他的東方集團如今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沒有了大哥,江湖容不下大鱷那麼多傳說。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