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策大棒亂舞,中國科技產業再遇挑戰|鈦媒體“出海參考”

鈦媒體
03-06

圖片AI生成

美國時間3月4日,美國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加徵關稅政策正式生效。

美東時間凌晨00:01,美國對所有原產於中國的商品開始額外加徵10%關稅,加上2月1日開始加徵的10%關稅後,所有出口至美國的中國商品將被加收20%關稅。疊加2018年起的“301調查”實施的7.5%—25%關稅,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部分商品最高綜合稅率將達45%,而鋼鐵、太能電池產品更因多重條款疊加面臨高達70%的關稅。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政策也同時生效。

隨後,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均採取了相同的反制措施,分別對美國出口至本國的部分商品加徵相應關稅。

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的三個貿易伙伴,此次關稅和反關稅措施將給彼此產業帶來重要影響。

作爲2024年美國的第二大進口方,美國從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進口的商品總額分別爲4389億美金和60億美金。按商品類型看,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機械類產品、玩具/遊戲/體育用品是美國從中國進口價值最高的三大類產品。此外,美國有三分之一的服飾/牀品等紡織產品從中國進口。

這些行業將受到關稅很大影響。特別是電子產品、玩具體育用品等,這些產品並未被之前的“301調查”所覆蓋。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表示“很快”正式對歐盟徵收25%的關稅。美國時間3月4日晚,特朗普更是在國會聯席會議上指責韓國、印度對美國產品的高關稅,並重申將於4月2日起開始徵收對等關稅。

全球市場已經開始擔憂由此出現的經濟壁壘。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意欲何爲?

特朗普加徵關稅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以此迫使外國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製造。上臺前,特朗普曾表示要通過關稅振興美國傳統產業,保護和支持美國製造業、能源行業的發展。更爲重要的是,製造業迴流與其提升美國就業的訴求緊密結合。

在3月4日關稅政策生效之前,特朗普在白宮說,“他們(墨西哥、加拿大)必須有關稅。他們必須在美國建造汽車工廠和其它設施,這樣纔會避免關稅。”

在特朗普看來,關稅可能會給美國人帶來短期痛苦,但最終將有利於美國。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也公開表示,任何關稅對通脹的影響都是次要小量的,特朗普不會爲此動搖。他認爲,關稅將帶來工資上漲,工廠就業機會增多。

然而,許多經濟學家多次警告,關稅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加劇美國令人不安的通脹。

其次,特朗普寄希望於關稅增加財政收入,降低未來減稅對政府赤字的負面影響。

一百年前,美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於關稅收入。直到 20 世紀上半葉,美國成爲超級大國,個人所得稅遠超關稅成爲美國主要財政收入。並且隨着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發展,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推行更低關稅。

直至今天,美國再次拿起關稅武器。這與特朗普一向的減稅主張有很大關係。當地時間3月4日,特朗普敦促國會通過減稅法案。這是由於特朗普在上一任期中實施的多項降低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減稅法案將於2025年底到期。

如果繼續減稅,美國政府收入將大幅減少,本以很高的美國政府赤字將再次擴大。因此,加徵關稅成爲了特朗普提高政府收入來源的手段,爲他後續實施減稅政策提前鋪路。

去年底,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出具了一份關稅報告,據其預估數據,未來 10 年美國政府赤字總額將達到 22.1萬億美元,徵收關稅後,將降低到19.2萬億美元,即可降低13.1%的美聯邦赤字。

但顯然經濟學家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分析師估計,即使美國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20%的普遍關稅,十年內最多也只能產生2-3萬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每年只有幾千億美元。

這些數字遠低於平衡預算所需的門檻,特別是考慮到赤字源於福利支出、減稅和國防支出的結構特性。此外,預測沒有考慮到經濟扭曲,例如進口量減少、供應鏈轉移和報復性關稅等,這些可能會減少實際收益。

經濟學家普遍認爲,雖然關稅可以作爲貿易談判和創收的工具,但如果不帶來強烈的經濟增長,關稅不太可能有效地解決結構性赤字。

關稅可以緩解短期財政緊張程度,但將帶來更廣泛的經濟負面影響。例如,對中國企業加徵的關稅只得由美國採購方和消費者來承擔。但這無疑讓許多中國商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

“美國優先投資”大棒,再次限制中國高新產業

儘管特朗普希望關稅帶來更多的製造業投資,但這並不包括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和科技投資。

加徵關稅政策生效前,特朗普剛剛簽署了《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備忘錄的重點之一是限制中國在美國關鍵領域的投資,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醫療保健、農業、能源、原材料或其他戰略領域。與此同時,也將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的敏感行業,包括生物技術、航空航天、先進製造業等。

備忘錄中還提到,政府還會限制外國對手接觸美國敏感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人才和業務。其定義的對手,除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外,還包括古巴、伊朗、朝鮮、俄羅斯和委內瑞拉。

此外,在美國已經上市的中國公司將受到更加嚴格的合規審查,這些公司如果不符合美國的財務審計要求,將面臨退市的風險。同時,政府還將加強對涉及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的企業的審查,這種結構允許外國投資者通過合約(如貸款協議、技術支持協議、管理協議等)控制一家中國公司,即使這些外國投資者並不直接持有該公司的股權,從而規避對外資股權比例限制的規定。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獲取美國投資的能力也將因此受到影響。

然而,在隨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又積極展現出歡迎中國投資美國的態度,“很多人說我們不想要中國的投資,那不是我的意思。”

特朗普這看似矛盾的態度,其實針對的是中國不同產業。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蓋瑞·哈弗鮑爾認爲,特朗普歡迎的投資領域在於非敏感行業,比如電器、傢俱、各種服裝和食品等消費品、自來水廠、下水道廠、變壓器等電氣設備等。而這些也恰恰是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優勢行業。

這意味着,特朗普既企圖通過備忘錄限制中國先進製造業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又希望通過關稅迫使中國優勢消費出口企業在美國本土投資落地。而與此同時,美國將對其盟友和夥伴的人工智能科技投資大開綠燈,通過制定“快速通道”機制,加速來自盟國的投資審批。

復旦發展研究院文章表示,新政策可能加大阻礙在華美元基金對中國科技和高成長企業的投資。同時,該備忘錄將使得美國進一步施壓其盟友國家,要求對中國投資採取更嚴格的管控措施,使得中國企業在全球融資環境中面臨更大的阻力。這可能會影響中國企業的“出海”計劃,進而影響全球供應鏈和跨國投資格局。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楊秀娟,編輯|王璐)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