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航新能”)已正式拿到證監會批文,並將於近期進行初步詢價,啓動招股程序,這標誌着該公司在資本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向着更爲廣闊的發展天地邁進。
招股書顯示,首航新能是一家專業從事新能源電力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太陽能電力的轉換、存儲與管理,爲工商業用戶、家庭用戶及地面電站等提供光伏發電與儲能系統設備,核心產品涵蓋組串式光伏併網逆變器、光伏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及光伏系統配件等,構建起完善的產品譜系。
憑藉獨特的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的發展戰略,首航新能早已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併成功佔據一席之地。作爲一家全球化佈局走在行業前列的企業,首航新能不僅展現出了強大的盈利能力,更在國際舞臺上有力地彰顯了中國品牌的力量。
藍圖已經繪就,奮鬥正當其時。隨着首航新能在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深入,一個關於創新、發展和超越的故事正在徐徐展開。未來,首航新能如何借力資本市場謀發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又將如何通過不斷地創新和業務開拓,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引發着我們的無限遐想。
深耕光伏逆變器領域,光儲驅動競逐千億元藍海市場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這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孕育了中國衆多新興產業,也催生了數百家上市公司。這裏,處處瀰漫着創新的氣息,見證了無數奮鬥者的拼搏歷程。
2013年,在這片創業熱土上,時年48歲的許韜帶領創始團隊,基於對光伏逆變器行業前景的敏銳洞察,毅然走上創業奮鬥的征程,創立了深圳市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這便是首航新能的前身。
自成立以來,首航新能專業從事新能源電力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專注於太陽能電力的轉換、存儲與管理,核心產品涵蓋光伏併網逆變器、光伏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等。
近些年來,光伏行業競爭激烈,是一個持續追求降本增效的行業,需要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來驅動。而在技術路線迭代的路上,押中技術路線的企業可能迅速崛起成爲行業龍頭,而押錯的企業則可能面臨掉隊、甚至被掃出局的風險。
不可否認的是,光伏逆變器的技術也不斷演變,但是其力度顯然沒有光伏產業鏈其他領域那樣猛烈。從最初的集中式逆變器,到2013年華爲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爲”)入局並專攻組串式逆變器,光伏逆變器行業雖然也曾經歷技術演變,組串式逆變器也成爲市場主流,但是集中式逆變器仍有生存空間。
可見,相較於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逆變器行業出現技術路線快速更替的風險較小,技術路線更替慢,意味着企業將有充分的調整空間,因此不失爲一條優質賽道。
目前,太陽能是可供人類利用的儲量最爲豐富的清潔能源之一,隨着光伏發電與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有望在應用規模、開發成本、使用效率等方面實現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因此,世界各國均高度重視光伏產業的發展,紛紛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光伏發電與儲能技術,搶佔未來能源時代的戰略制高點,光伏行業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國際氣候議題的重要性日益突顯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國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亦做出氣候承諾,“碳中和”成爲全球各國的共識。根據IEA出具的研究報告,以2050年全球範圍內實現“碳中和”目標進行預測,屆時光伏發電量約爲23469GW,佔全球各類能源發電總量的比例在35%左右。
根據IRENA的預測,2030年度和2050年度的新增光伏裝機量將分別達到270GW和372GW,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將分別達到2840GW和8519GW,2019年度至2050年度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8.9%。
光伏逆變器作爲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光伏裝機容量的快速提升將爲光伏逆變器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預測,2021—2025年度,全球光伏逆變器的累計出貨量預計接近1TW,累計市場規模約5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16億元)。中國、美國、印度、德國和日本預計將成前五大光伏逆變器市場,約佔全球光伏逆變器總出貨量的一半。
押注新賽道,挺進新藍海。資料顯示,首航新能自早期便專注於戶用場景儲能解決方案的研發,並緊跟市場發展趨勢,逐步構建起全面的儲能產品版圖。
2022年,首航新能進一步加速儲能產品的發展,發佈了“智能戶用光儲一體機PowerAll”,以精湛的技術和先進的解決方案爲光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023年,首航新能推出工商業儲能系統解決方案PowerMagic及集中式儲能系統解決方案PowerMaster,成功實現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在戶用、工商業及大型地面電站場景的全覆蓋。
隨着碳中和推進,儲能市場呈現增長趨勢。據德邦證券2024年8月29日發佈的《逆變器:與光伏展翼,同儲能齊飛》,在碳中和的趨勢下,全國各國政府相繼出臺政策推動儲能產業發展。在2022年,按新增裝機容量計的全球儲能市場規模達至69千兆瓦時,並預計全球儲能市場新增裝機容量將以56.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於2027年將進一步增至652.4千兆瓦時。
在光伏和儲能的雙輪驅動下,逆變器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作爲逆變器行業的主要“玩家”之一,首航新能憑藉獨特的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發展戰略,有望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充分受益,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和業績騰飛。
全球化佈局走在行業前列,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自成立初期,首航新能便高瞻遠矚地作出“立足國內,佈局海外”的戰略決策,這一明智之舉成爲其在全球化佈局中走在行業前列的關鍵因素。
2014年,剛成立一年的首航新能便與波蘭公司CORAB建立合作並逐步拓展歐洲市場其他區域,2016年、2018年又陸續與意大利公司ZCS、德國公司REFU建立合作關係,提高在歐洲光伏的市場份額,並建立了較爲穩定的長期合作關係。
以敏銳的嗅覺洞察市場風向,把握行業發展先機。2019年起,隨着國內光伏補貼退坡,歐盟“雙反”措施到期以及全球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進一步推進實施,光伏行業落後產能加速出清,光伏發電領域逐步完成從補貼驅動至市場驅動的轉變,市場規模快速發展。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Snapshot of Global PV Markets 2023》報告顯示,2020—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爲145GW、175GW、240GW,複合增長率達29%。其中,歐盟市場2020—2022年的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爲19.60GW、26.80GW、38.70GW,複合增長率達41%,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
首航新能及時抓住這一行業發展機遇,對於產品進行全面升級,推出新一代儲能逆變器及儲能電池產品,不斷完善產品譜系,同時大力發力國際光儲市場,奮力開拓海外市場。
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憑藉強勁的產品競爭力,2018—2019年首航新能分別與波蘭公司EnergyNAT、SOLTEC和Hymon建立合作關係,另外於2018年與巴西公司ILUMISOL建立合作關係、2020年與捷克公司MV Technology建立合作關係,2021年與德國公司Effekta、瑞士公司Vgelin建立合作關係,2022年與法國公司SYSTOSOLAR建立合作關係。在這一過程中,首航新能逐步打開海外市場,成功地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品牌的力量。
如今,境外銷售已經成爲首航新能的關鍵收入來源。招股書顯示,2021—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首航新能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爲16.00億元、39.93億元、28.23億元、12.20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88.01%、89.61%、75.57%、83.19%,歐洲地區是首航新能產品最主要的市場,爲其營收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率先佈局海外市場,無疑成爲首航新能手中一把破局的“利刃”。根據Wood Mackenzie統計顯示,2022年度根據出貨量排名的全球前十大光伏逆變器供應商市場份額達到86%,其中華爲和陽光電源(300274.SZ)在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場均具有相對較高的市場份額,2022年合計約達52%。
而僅成立十餘年的首航新能,也快速成長爲行業內主要“玩家”之一,2022年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出貨量位列第十位,市場佔有率約爲3%。在意大利、波蘭、印度等國家,首航新能市場份額較高,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
從毛利率來看,出海戰略成效顯著。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首航新能併網逆變器的毛利率分別爲29.95%、35.29%、29.14%、33.86%,儲能逆變器的毛利率分別爲52.82%、47.28%、48.90%、48.06%。
這主要是因爲境外銷售的毛利率高於境內。以併網逆變器爲例,報告期各期,首航新能境外銷售的毛利率分別爲32.55%、38.90%、44.59%、39.94%,而境內銷售的毛利率分別爲12.30%、20.50%、6.64%、16.41%。
目前,首航新能的業務已廣泛覆蓋歐洲、亞太地區等主要光伏市場,未來還將繼續開拓拉美、中東及非洲地區等新興市場。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預測,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將達到270GW,累計裝機量將達到2840GW,爲光伏逆變器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首航新能定位新興市場,有望憑藉核心技術、產品優勢和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在這一市場中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爲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和構建零碳時代貢獻力量。
重研發構築護城河,優質客戶資源助力長期穩健增長
在中國製造出海的浪潮中,首航新能勇立潮頭,憑藉獨到的市場佈局和敢闖敢幹的精神,成爲光伏逆變器行業的領頭羊之一,引領着行業的發展方向。
然而,通往勝利的道路從無坦途。首航新能的成功背後,也曾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從最初蹣跚起步,到前期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初步掌握光伏逆變器核心技術及生產製造工藝,在到產品全面升級並推出新一代儲能逆變器及儲能電池產品,逐步發展壯大,併成長爲行業的標杆典範,這一路充滿了挑戰與困難,是無數個日夜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如今完善的產品譜系,構築起了一道堅固的護城河。
這一切,都與首航新能對研發創新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自成立以來,首航新能就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理念,已逐步形成較爲完善的研發體系和持續創新機制。報告期各期,首航新能的研發費用分別爲0.94億元、1.93億元、3.08億元、1.54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爲5.16%、4.32%、8.24%、10.47%,自2023年以來持續高於可比公司均值,爲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持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也爲首航新能帶來了豐碩的創新成果。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1月20日,首航新能及其下屬企業擁有28項核心技術、102項發明專利、94項實用新型專利、51項外觀設計專利和80項軟件著作權,這些知識產權成爲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爲公司的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是憑藉過硬的創新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首航新能的產品才能在歐洲、亞太、南美、中東及非洲等多個地區贏得衆多優質客戶的青睞,而這些優質客戶也將爲首航新能的業績提供保障,助力該公司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憶往昔歲月崢嶸,看今朝豪情滿懷。站上新的起點,首航新能仍將以一種積極的姿態,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以新作爲推動新跨越,力圖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走在前列。未來,該公司仍將着眼於提高生產能力與生產效率,優化現有產品結構,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完善國內外營銷服務體系,並有望在光伏和儲能的雙輪驅動下,在資本市場上大放光彩,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併爲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