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全球換帥又換CFO 零售元老接手 中國業務找搭子?

南方都市報
03-05

  美國時間3月4日,星巴克宣佈任命凱茜·史密斯(Cathy Smith)爲新首席財務官。同時,現任CFO 瑞秋·魯傑裏(Rachel Ruggeri)將不再擔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和CFO。在此之前,前任CFO瑞秋出現在輿論中還是有消息稱其要來華進行星巴克中國股權出售談判。

  新任CFO扭虧爲盈經驗豐富

  據瞭解,現年61歲的凱茜此前曾在美國連鎖百貨Nordstrom、Target、沃爾瑪國際擔任首席財務官。星巴克新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在官網上表示,凱茜在零售、全球運營和扭虧爲盈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她將於下個月上任,並且繼續配合自己實施“重返星巴克”計劃。

  官網顯示,前任CFO瑞秋已經在星巴克工作了近20年,Brian Niccol表示,她幫公司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現下她也會花一些時間來協助公司過渡。

  據悉,上週,有傳聞稱瑞秋作爲CFO即將來華進行星巴克中國股權出售的談判。星巴克總部發言人拒絕對這一傳言進行證實。目前,隨着瑞秋的卸任,其來華的相關傳言的真實性不言而喻。

  不過,對於星巴克出售中國業務股權這一動作本身,早在去年11月就有相關消息傳出。當時星巴克方面回應南都記者稱,“正如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所說的那樣,該公司正在花時間更深入地瞭解我們在中國的業務運營以及市場競爭環境。我們正在努力尋找最佳的增長途徑,其中包括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可以看到,通過出售股權來找到在中國市場協同合作的“幫手”的可能性並沒有被星巴克排除。

  業績承壓,一年四次人事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總部還是中國區,星巴克從去年開始就歷經了多次人事調整。去年8月,星巴克宣佈布萊恩·尼科爾(Brian Niccol)爲新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距離上一任首席執行官納思瀚上任不過一年半的時間。新任CEO曾是餐飲連鎖品牌的董事長兼CEO,其在任期間將前公司收入幾乎翻了一番,利潤增長近7倍。

  隨後的9月,星巴克宣佈,劉文娟(Molly Liu)由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改任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原首席執行官王靜瑛(Belinda Wong)繼續擔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今年1月,王靜瑛宣佈退休。去年11月,星巴克設立首席增長官組織,任命楊振爲公司首席增長官(CGO)。楊振在加入星巴克前爲極越汽車前用戶發展部門負責人,其深耕領域主要集中在市場營銷和企業數字化等方面。

  綜合上述信息不難看出,星巴克從去年開始的人事調整重點基本圍繞着“增長”二字,而其背後的增長焦慮和近年來的業績下滑密不可分。

  星巴克去年四季度的財報顯示,全球淨收入同比下降3%至91億美元,主要受北美收入疲軟影響,美國同店銷售額下降6%,可比交易量下降10%。而最新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的數據顯示,總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沒有太大增長,爲94億元左右,淨利潤爲7.8億元,同比下滑23.8%。

  當時還在任的首席財務官瑞秋在電話會上預警第二財季的每股收益和營業利潤率將可能呈現最低值,主要是因爲季節性因素、組織調整和投資增加,但每股收益將會在2025財年下半年得到改善。

  中國市場探索戰略合作可能性

  除了調整管理層,星巴克在開年也開啓了裁員模式以求“降本”。上個月,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宣佈公司將會裁減1100個企業職位,此次裁員主要集中於非門店員工,裁員比例約佔非門店員工的7%。他在致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公司當下致力於精簡架構,去除層級和重複的崗位,以此創建更小、更靈活的團隊。除了裁員,星巴克還開始減少產品的促銷和折扣活動,也不打算在假期時間推出大型促銷活動。去年更是有消息稱星巴克員工的獎金減少了近四成。

  不過,非門店員工的裁員並未涉及中國市場。在北美業績嚴重拖累星巴克大盤業績的情況下,中國業務即便在此前傳出“被賣”風聲,也依然是現階段星巴克的增長希望。

  2025財年的一季度業績顯示,在總營收增長几乎和去年同期持平、營業利潤同比下滑24.5%至11.2億美元左右的情況下,中國市場依然迎來了同比1%的小幅上漲,實現營收7.4億美元左右,算是重啓了營收的同比增長,但同店銷售額依然呈現6%的下降。

  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在財報後的電話會上表示,他在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首次訪問後,看到了星巴克在中國的品牌實力、團隊以及提供的優質客戶體驗。他表示看到了市場的活力和未來的機遇,並且認爲可以做出一些短期改變來穩定和加強業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依舊提到了“繼續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在中國實現增長”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中國業務何去何從?星巴克依然在謹慎思考。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