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一年一度全國兩會大幕正式開啓,《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醫療健康產業政策釋放的強信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報告明確提出,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將通過深化醫療資源下沉、加速中醫藥創新轉化、培育銀髮經濟新動能等組合拳,持續夯實全民健康保障體系。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中醫藥”連續20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政策紅利的持續催化下,中醫藥行業企業正迎來戰略性發展機遇。
固生堂作爲基層中醫服務領域的領軍者,憑藉其獨特的業務佈局,疊加AI技術的賦能,以及線上線下OMO一體化戰略的不斷升級,與政策導向高度共振。
隨着新一輪醫療健康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固生堂這類兼具政策契合度與創新執行力的行業排頭兵或將迎來價值重估機遇。
二級市場已率先作出反應。3月5日政策利好釋放當日,固生堂股價收漲8%,彰顯出投資者對其中長期價值增長的信心和重估。
政策主線:從“強基層”到“優生態”,中醫醫療迎黃金窗口期
不妨拆分《報告》的具體細則,圍繞各個細分領域來解讀,固生堂是如何契合政策導向的。
(1)基層醫療強基工程與分級診療深化
此次《報告》明確要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以及促進分級診療”,相較於2024年“引導資源下沉基層”的表述,政策重心進一步向“強基”傾斜。同時還強調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促進分級診療。
這一層面,固生堂通過“自建+併購”模式,目前已在全國及海外20個城市佈局78家線下分院,並計劃向天津、成都等區域拓展。而OMO模式則通過線上複診、AI預問診覆蓋340餘個城市,有效承接分級診療需求,目前每年的門診量突破500萬人次,與政策倡導的“強基層”路徑深度共振。
此外,《報告》明確指出居民醫保和公衛經費人均財政補助分別提高30元和5元,疊加醫保省級統籌、支付方式改革等配套措施,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端支撐力顯著增強。新增財政補貼有望進一步緩解患者支付壓力,驅動就診人次和客單價同步提升。
(2)三醫協同與中醫藥創新雙輪驅動
《報告》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並細化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
固生堂以“名醫工作室”爲載體,構建青年醫師傳承體系,同時發展中藥院內製劑,爲創新藥轉化做準備,與“制定創新藥目錄”的政策導向形成協同。值得關注的是,《報告》裏提到的藥品集採政策強調的是“質量評估”而非單純降價,而固生堂中藥飲片飲片作爲農產品集採的原則是優質優價,集採影響較小,反而受益於行業規範化。
(3)銀髮經濟紅利加速釋放疊加專科戰略升維
隨着老齡化趨勢加速,《報告》將“大力發展銀髮經濟”列爲重點,提出社區居家養老、長期護理保險等配套措施,同時加強護理、兒科、病理、老年醫學專業隊伍建設,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
固生堂所處的中醫藥賽道,在老年慢病管理(如心腦血管、骨關節疾病)及養生保健領域需求旺盛,而其作爲行業頭部企業擁有強勁品牌影響力,不僅在生殖健康、腫瘤調理、慢性病與內科綜合等多個專科領域具有顯著優勢,而且在中醫診療服務、專家團隊建設以及創新服務模式等多個方面,積累了深厚的資源和經驗。
政策、技術、資本共振下的龍頭躍遷
總體而言,2025年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已勾勒出清晰圖譜。
固生堂憑藉“線下分院+互聯網醫院+AI生態”的立體佈局,正成爲少有的全鏈條受益者。隨着醫保支付向分級診療傾斜,以及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其中醫特色服務有望進一步打開醫保接入空間。
與此同時,在AI重塑服務效率以及資本加碼下,固生堂的增長邏輯愈發清晰和明確。
一方面,中醫AI商業化落地提速。近期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積極探索“中醫+AI”在智能化診療、個性化服務以及高效化管理能力上的強化。緊接着公司又聘任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出任公司人工智能高級顧問,隨着孫教授日後全面參與到公司AI人才體系建設、真實場景應用研究、模型算法優化等“中醫+AI”核心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中,相信固生堂有望打造出具有行業標杆意義的“中醫+AI”創新範式,形成可複製推廣的中醫藥數字化轉型方案。
另一方面,資本增持凸顯價值重估預期。睿遠基金近期連續增持公司至6.04%持股比例,觸發舉牌,路博邁基金更超限持倉超10%。
未來,隨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顯現,固生堂身上的這些特徵和優勢,亦正在爲其拓展發展空間提供更多支撐與可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