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隨着具身機器人大量的商業化落地,將會對鋰電池產生巨大的需求。參考特斯拉(TSLA.US)的Optimus單機帶電量,如果每臺具身智能機器人平均配備2kWh電池容量,GGII預計,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機器人用鋰電池出貨量將達2.2GWh,到2030年需求將超100GWh,2025-2030年複合增長率超100%。
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正處於技術與商業化落地的臨界點。在政策密集支持、資本持續湧入、技術迭代加速等多重利好驅動下,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正從實驗室研發邁向規模化量產新階段。
進入2025年,由於宇樹科技在春晚的“出圈”,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成爲市場投融資的熱點,科技巨頭紛紛佈局、初創公司不斷湧現。據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5年1-2月,國內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共發生27起投融資事件,融資規模達到44.5億元。僅兩個月的時間,融資規模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總量。
2023-2025年2月國內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融資情況(單位:億元、個)
數據來源:IT桔子、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GGII)整理,2025年3月
隨着具身智能機器人市場快速擴容,對鋰電池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鋰電池作爲具身機器人核心動力源,對推動具身機器人產業的商業化落地具有重要的作用。搭載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鋰電池需要同時滿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倍率、高安全和長壽命等多重要求。目前具身智能機器人主要採用圓柱形鋰電池,安裝在軀幹中央。以特斯拉的Optimus具身智能機器人爲例,其搭載2.3kWh、52V的磷酸鐵鋰圓柱電池包。
然而,由於機器人內部空間受限,電池體積無法無限擴展,導致多數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續航時間僅爲2-4小時。固態電池的應用,有望解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續航焦慮”。廣汽集團(02238)推出的第三代具身智能機器人—GoMate,採用全固態電池續航能力達到6小時。
主流具身智能機器人電池類型及續航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GGII)整理,2025年3月
2020-2030年具身智能機器人用鋰電池市場出貨規模及預測(單位:GWh)
資料來源: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GGII),2025年3月
具身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爲帶動鋰電池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並推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重塑細分市場格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