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金川國際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4年股東應占虧損將收窄至不超過500萬美元,較2023年約1200萬美元的虧損大幅減少。
儘管“虧損”一詞容易引發市場短期情緒波動,但“收窄”指向了公司盈利情況邊際好轉的方向,更值得關注。
更重要的是,細究公告內容及行業背景,此次盈利預告反映了企業主動排雷、優化資產質量的戰略決心,疊加核心業務改善與未來產能釋放的預期,金川國際的長期價值正逐步顯現。
一、非經營性減值的剝離:輕裝上陣,排除未來不確定性
此次虧損收窄的核心原因,在於公司對剛果(金)應收增值稅的減值撥回。根據公告披露,減值金額是基於對剛果(金)政府長期拖欠礦業公司增值稅的可收回性進行的全面評估。
這一動作的本質,是金川國際主動將歷史遺留的“非經營性風險”從財務報表中剝離。
剛果(金)作爲全球重要的鈷、銅資源國,近年來因政局動盪和戰亂頻發,礦業企業普遍面臨增值稅退稅延遲甚至無法回收的問題。金川國際此次減值撥回,並非經營能力惡化所致,而是基於審慎原則對歷史應收賬款的重新計量。
通過獨立審閱與多維度評估,公司預留了未來可能回收的增值稅總額減少部分,提前確認損失。這一操作既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謹慎性要求,也降低了未來因政策或地緣風險導致的財務波動。
對於採掘業這類重資產、長週期行業而言,資產負債表健康度直接影響融資成本與擴張能力。金川國際此次減值撥回,相當於將長期懸而未決的潛在風險一次性出清,優化了資產結構。正如公告強調,這一動作被採礦業務毛利增加所部分抵消,表明公司並未因減值影響核心盈利能力,反而通過“甩掉包袱”爲後續發展騰挪空間。
二、運營優化與產能擴張雙輪驅動:釋放增長新動能
公告中另一關鍵信息——“毛利增加帶來的採礦經營績效改善”同樣不容忽視。透露出金川國際在資源價格波動與市場挑戰下,仍展現出較強的成本控制與運營韌性。
2023年以來,全球銅、鈷等大宗商品價格經歷劇烈波動,疊加能源、運輸成本上漲,礦業普遍承壓。在此背景下,金川國際通過優化採礦流程、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現毛利增長,顯示出其在生產端的管理能力。
金川國際在剛果(金)擁有多個高品位銅鈷礦權。以即將年中投產的Musonoi項目爲例,其銅平均品位超過4%,鈷品位達0.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高品位資源意味着更低的開採成本和更強的價格波動抵禦能力,這也爲未來盈利修復奠定了基礎。
此外,當前市場的另一關注焦點,在於剛果(金)鈷出口管制政策即將到期,而金川國際旗下Musonoi項目預計同期投產。這一時點重合,或爲企業帶來“量價齊升”的機遇。
剛果(金)作爲全球76%鈷供應的來源地,其出口管制政策短期內雖對供應鏈造成擾動,但也加速了庫存去化。隨着7月管制解除,鈷價有望在新能源車電池、3c領域、低空經濟、合金及磁性材料等方面的需求支撐下進入上行週期。金川國際作爲少數在管制期間維持合規運營的企業,其鈷產品將優先獲得出口配額,搶佔市場先機。
據公開資料,Musonoi項目設計年產能爲4.38萬噸銅、1.1萬噸鈷。這一產能規模不僅可大幅提升公司營收,更使其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佔據戰略地位。
金川國際當前的在產礦山持續提供穩定現金流,支撐Musonoi等新項目開發,而新產能投產後又將反哺後續資源勘探與併購,形成“勘探-開採-收益-再投資”的良性循環。這種模式在2024年已初見成效:儘管計提增值稅減值損失,公司仍通過運營優化實現經營性現金流改善,爲未來擴張預留充足彈藥。
三、結語
金川國際此次盈利預警,表面是虧損公告,實則是企業主動優化資產質量、聚焦核心競爭力的轉折點。
通過剝離非經營性風險、釋放Musonoi產能、把握鈷價回升機遇,金川國際已爲2025年及以後的業績反轉埋下伏筆。對於投資者而言,此刻更需穿透財務數據的表象,看到一家手握優質資源的礦企在週期波動中展現的戰略定力與成長潛能。
礦石的價值,不僅在於當下的品位,更在於開採者的遠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