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經濟“積極”線索

智通財經
03-12

智通財經APP獲悉,申萬宏源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即使地產銷售改善,地產投資仍將受到前期存量項目減少的滯後拖累,但基建投資擴張已在提速、有望形成對沖。節奏來看,維持全年經濟“N型”復甦判斷不變,但“春節錯位”將擾動一季度數據驗證,3月或推升出口、但壓制地產銷售。結構來看,出口、製造業投資降溫,消費、地產銷售、基建、服務業投資回補,經濟結構表現或與去年完全不同。

申萬宏源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市場的擔憂:強勢“需求領域”難以持續。

發達國家補庫臨近結束,我國出口將弱於海外消費。2024年經濟各領域中,內生性表現最爲強勁的是出口與製造業投資,尤其是四季度。其中,出口走強有賴於已持續一年的發達國家補庫行爲,但當前美國庫存上行動能已在減弱。在此背景下,發達國家進口增速(10%)高於需求增速(3.5%)的狀態或將反轉,即使美國消費改善,外需仍有弱化風險。

關稅額外擾動出口,且搶出口結束或帶來“透支效應”。本輪“搶出口”持續時間或短於關稅1.0時期,主因本輪美國關稅是基於“IEEPA”普遍同時較快加徵,不同於關稅1.0時期基於“301條款”的分批較慢加徵模式。“搶出口”現象退坡或對出口帶來額外壓制。1-2月出口數據與中觀線索已在顯示,前期“搶出口”強勁的領域增速已明顯回落。

製造業內生性更新週期結束,亦將壓制製造業投資。2024年製造業投資走強,是在需求偏弱以及產能利用率偏低的情況下完成的。驅動製造業投資的主因並非是設備更新政策,後者於24Q3集中加碼,但年初製造業投資增速已衝高至17%。投資強勁更多源於自然更新週期。但目前更新讀數(4.6%)已接近歷史規律高點,意味着後續存在下行風險。

忽視的韌性:政策疏導堵點,緩解供給對需求的拖累。

經濟堵點在於地產供給側,但疏通堵點的政策“曙光”初現。本輪地產調整影響經濟的過程,始於“供給側”(房企出險)而非“需求側”(加息與緊貨幣),當前需求不足並非意味着需求消失,而是因供給堵點(竣工風險)而遞延至未來,存量需求也因此形成超額儲蓄(12.9萬億)、且大規模進入債市與理財。政策強調穩樓市、並已出臺解決“房企主動補庫存”的供給側政策。後者效果被市場忽視,不僅能緩解現房庫存與房價壓力,同時可通過改變資金用途來疏通“保交房”堵點,期房竣工風險的緩和也有利於房價企穩。

促消費政策加碼,緩解“供給拖累”主線被市場忽視。擴內需與惠民生政策結合、聚焦促消費,執行層面對供給側的重視大於需求側,包括就業保障築基、擴大服務消費供給等。近三年消費偏弱也受到供給約束,除就業與收入影響外,消費供給未恢復至合理水平(尤其是服務消費,恢復程度不足90%)、構成拖累,相應出現核心服務CPI(0.6%)高於核心商品CPI(-0.3%)的現象。因此24Q3以來政策多次強調擴大服務供給、牽引消費。

“擴大服務業投資”被忽視,“消費類基建”蓄勢待發。2024年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不及預期,除了地產投資偏弱以來,服務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2024年下半年一度回落10個百分點)的影響被忽視。《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加大服務業投資”,“消費類基建”重要性更值得關注,也將是“財政擴張-擴大服務供給-促進消費”的重要抓手,2024年底相關政府驅動型服務業投資增速已在提速(單月+7.4pct至8.4%)。

低估的景氣:存量增量、供給需求、經濟結構“再平衡”。

存量增量“再平衡”:存量需求釋放,彌補增量需求不足。超額儲蓄羣體集中在中產階級,區域上集中於本輪製造業格局優化更明顯的中部與東部非京滬地區,數據上收入表現也更好,未來超儲釋放存在基礎。從房價收入比和租金回報率來看,高超儲地區兩類指標表現都要好於低超儲地區,甚至部分地區租金回報率(2.6%)已接近貸款利率,意味着超額儲蓄釋放存在可能。此外,未來上小學人口增速將由-12.8%上升至-4.3%,當收入、竣工、房價風險緩和遇上“子女上學潮”,已婚未購房人士存量需求有望釋放。

供給需求再平衡:消費領域的“供給創造需求”效應。“哪吒2”爆火背後是典型的“供給創造需求”特徵,當前較多服務業供給未恢復至合理水平,對需求形成約束。而出行類、悅已類服務供給呈現結構性回暖,相關行業需求或也會迎來回升。區域上,中西部地區服務供給建設已在加快,包括“消費類基建”,已在推動中西部消費明顯好於東部。

經濟結構再平衡:強弱反轉、內生動能更堅實,上修全年GDP增速預測至5.0%。即使地產銷售改善,地產投資仍將受到前期存量項目減少的滯後拖累,但基建投資擴張已在提速、有望形成對沖。節奏來看,維持全年經濟“N型”復甦判斷不變,但“春節錯位”將擾動一季度數據驗證,3月或推升出口、但壓制地產銷售。結構來看,出口、製造業投資降溫,消費、地產銷售、基建、服務業投資回補,經濟結構表現或與去年完全不同。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房地產形勢變化超預期,消費供給側恢復慢於預期,政策發力方式與預期不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